乙洞村,水渠穿田而過;海南昌江海尾濕地公園,栗樹鴨在碧波蕩漾中嬉戲;海南核電工業用海領域中白蝶貝養殖如火如荼……
近年來,海南核電發揮央企擔當,以鄉村為底,以綠色為墨,繪出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以鄉村為底,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核能之光點亮最美黎鄉。自2016年,海南核電與乙洞村開展“結對子”幫扶工作以來,積極為乙洞村鄉村振興發展制定長遠規劃,積極謀劃,推動村子特色產業發展。
乙洞村委會下轄三個自然村,有人口434戶1977人,全村耕地5270.55余畝,主導產業為種植甘蔗、香蕉、芒果、橡膠等。但季節性缺水導致產業發展受限。
海南核電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用心、用情、用智做好鄉村振興工作。自開展“結對子”幫扶工作以來,海南核電助力乙洞村建設水塔,村民發展產業不缺水;建設文化廣場,參與健身的群眾越來越多;建設蔬菜大棚發展產業,助力農產品高產穩產;修建黎族手工藝坊,讓黎族文化得以傳承的同時增加了婦女的收入;通過修建硬化路和排水溝蓋板,以及全村主干道路修建路燈,村民的生產和生活變得更加方便。
海南核電助力乙洞村建設水塔
九年來,海南核電先后向乙洞村選派四任駐村干部,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通過精準幫扶和村里群眾共同努力,乙洞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走出了新路子,先后取得了海南省鄉村振興示范村、海南省和美鄉村、海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稱號,海南核電定點幫扶成效考核連續六年“好”,群眾在參與鄉村振興過程中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以綠色為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海南核電承擔央企擔當,不斷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通過“核能+生態”傳播生態文明理念;通過構建核電與生態環境共融共生生態,賦能生物多樣性。
在海南昌江海尾國家濕地公園,海南核電與政府部門、海南昌江海尾國家濕地公園積極聯動,推進科普研學與周邊旅游項目創新融合。2024年,海南核電“核能+生態”科普研學項目獲評海南省“海島夏令營”精品研學旅游路線,“核能+生態”科普研學品牌獲“海南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榮譽稱號。目前,每年都會由超過1萬名中小學生、社會公眾來海南核電基地參觀學習。
海南昌江海尾國家濕地公園
白蝶貝被譽為“珍稀瑰寶”的大型珍珠貝類,在上世紀90年代瀕臨滅絕。2019年12月,海南核電、昌江縣人民政府和三沙美濟攜手踐行海洋環境保護和碳匯產業發展,啟動《海南核電海域綜合利用示范研究》科研項目。經過不斷地探索實踐,突破人工批量繁育、高成活率養殖等核心技術,科研養殖的白蝶貝實現單貝直徑增長7—10cm、珍珠最大直徑達18mm的國際優質標準,彌補了國內白蝶貝養殖的空白,并榮獲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如今,在海南核電工業用海領域培育優質白蝶貝并初步形成產業規模,為海南自貿港培育高端旅游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工業用海示范效應。
成貝海底增殖床
“我們通過科普、共建核電工業用海領域養殖等方式,一方面是向大眾傳播核電的科學觀念,另一方面是貫徹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共建人與自然‘核’諧之美。”海南核電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海南核電提出“以核為主、一主多元、協同發展”的戰略構想,積極推進海南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履行央企社會責任,持續開展精準扶貧、支教行動、志愿服務、無償獻血、關懷孤老等愛心活動,與海南自貿港建設同頻共振。
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是新時代國有企業更好履行戰略使命、更好發揮功能價值,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與必然要求。海南核電以高水平科技創新為基,推動鄉村振興與綠色發展,構筑人與自然“核”諧共生之景,繪出高質量發展新畫卷。(沈應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