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之中,破除“唯論文”之路久矣。
早在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提出了5個方面22項改革任務;《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再次明確,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教育評價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破立并舉之時,既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可以借鑒,又沒有成熟的學術生態(tài)可以托舉。改革潮頭,必仗先行者鐵肩擔道,以勇氣破陳規(guī)慣性,以魄力智慧辟新局,敢立潮頭踏浪行。
從2018年起,清華大學按照“破五唯”的要求啟動相關工作;2019年4月19日,清華大學正式發(fā)布了《關于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此后,這一場研究生評價機制改革從制度、思想共識等維度在清華園全面展開,五年間,系統(tǒng)推進了研究生教育評價改革在各學院落實落地,逐步建立科學的教育發(fā)展觀、人才成長觀。
清華大學在研究生教育評價體制上的先行探索有著重要意義。一則要克服“唯論文”的頑瘴痼疾,需凝聚社會共識,扭轉固化思想,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作為先鋒者,清華大學向“唯論文”的功利化評價模式“亮劍”,向?qū)W校、向社會釋放信號,必須破除“唯論文”的觀念束縛和體制弊端,擁有直面問題和一往無前的勇氣。擊楫中流敢為先,改革者的勇氣可為破局開新篇。
二則,在破除“唯論文”的命題上,大學必須展現(xiàn)足夠的智慧,形成長期有效機制,建立屬于自己的學術評價制度。清華大學的先行先試經(jīng)驗提供了一個可參考、可研究的樣本。無論是一系列改革方案的制度化設計,還是搭建、完善學術共同體的路徑探索,或是對學風建設、學術氛圍的長期培育,清華方案展現(xiàn)了一所高等院校在教育評價改革中的制度創(chuàng)新和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面對這一項系統(tǒng)性、整體性、長期性的教育評價改革的命題,先行者們提供了嘗新突破、跨越關口的寶貴經(jīng)驗。
2020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改革目標:經(jīng)過5-10年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
五年之期已至。在人工智能發(fā)展日行千里之時,在科學技術迭代加快之際,各行各業(yè)對于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正在擴大,對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訴求正在強化,研究生教育評價體制改革已刻不容緩。破學術功利之弊,開創(chuàng)新生態(tài)之先。大學要不斷提高治理水平,調(diào)整教育“指揮棒”,以培育一流人才和打造一流學術成果為己任,為大國育英才,為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戰(zhàn)略支撐。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