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消息,5月19日,王毅外長應約同德國新任外長通電話。而此前,德國新總理的涉華言論引發廣泛關注 ,這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今年4月,德國經歷大選后,默茨領導的新一屆政府上臺。在競選期間,默茨所在政黨的一些成員就多次發表對華強硬言論,試圖在選民中營造一種“強硬外交”的形象。5月,默茨在聯邦議院發表講話,聲稱德國要對中國“戰略去風險”,減少對中國的“單方面依賴”,還表示其政府將采取更強硬的對華政策 。
但默茨的這些言論,更多是出于政治層面的考量。一方面,其所在政黨試圖通過對華強硬,迎合國內保守派選民或利益集團,特別是那些對中國崛起持有戒心的選民,以此鞏固在黨內及執政聯盟中的地位。另一方面,美國在背后的施壓也不可忽視。默茨上臺后,美國擔心德國延續此前默克爾和朔爾茨相對溫和的對華路線,便加大了對德國的威逼利誘,希望德國在對華政策上更具對抗性 。
德國新總理默茨(資料圖)
可德國與中國的經濟聯系極為緊密。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中德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德國在全球的最大貿易伙伴。德國在中國每投資1歐元,就能在德國創造約2歐元的附加價值。德國的汽車、機械制造等眾多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巨大收益,中國市場對德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意義重大 。就在默茨講話后的第四天,德國新任外長瓦德富爾便急忙給王毅外長打來電話。這一行為,顯然是想緩解默茨講話給中德關系造成的負面影響 。
在通話中,王毅外長明確向德方提出兩點重要要求。其一,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方要求德國像中國當年支持德國統一一樣,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其二,中德經濟互補性強,產業相互嵌入,利益深度融合,深化互利合作是必然選擇,德方應防止以所謂“去風險”損害雙方正常合作。王毅外長在對話中,多次強調“相互”一詞,期望德方能夠深刻理解 。
德國新任外長瓦德富爾(資料圖)
事實上,德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并不樂觀。近年來,受俄烏沖突、能源危機等因素影響,德國經濟增長乏力。2023年和2024年,德國經濟連續兩年負增長,今年4月下旬,德國政府發布的春季經濟預測報告顯示,預計2025年德國經濟零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若因政治因素破壞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德國企業界也深知這一點。大眾、寶馬等眾多德國知名企業的負責人,近期紛紛表態,希望德國政府保持與中國的良好合作關系,不要讓政治因素干擾經濟合作。因為一旦減少與中國的合作,德國企業的利益將首當其沖受到損害,進而影響德國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和就業 。
默茨近段時間的外交重心放在歐洲(資料圖)
如果默茨政府執意推行強硬對華政策,不僅將面臨國內企業界的反對,在國際上也可能陷入孤立。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各國都在尋求合作以應對全球性挑戰,德國若選擇對抗,顯然不符合時代潮流。希望德國新政府能夠權衡利弊,以務實的態度對待中德關系,推動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合作重回正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