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求您了,王明病得很重,我們真的走投無路了......”
李麗跪在父親面前,淚如雨下。
老李冷冷地看著女兒:“我手上沒錢,拆遷款都給了你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丈夫的事不關我的事?!?/strong>
誰能想到,這個決定會在三年后改變所有人的命運。
01
城市的邊緣地帶,總有一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
老李家的老宅就坐落在這樣一個地方,一棟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兩層小樓,墻皮斑駁,卻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
這里是城郊結合部,既不屬于繁華的城區,也不是純粹的農村,處于一種尷尬的過渡地帶。
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這片區域終于被納入了城市規劃的藍圖中。
2021年底,拆遷的消息如同一陣旋風,迅速席卷了這個沉寂多年的小區。
老李今年六十歲,身體硬朗,脾氣倔強,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老人。
他有一兒一女,兒子老李強三十五歲,在建筑工地做小包工頭,常年風吹日曬,皮膚黝黑,性格直爽但有些沖動。
女兒老李麗三十二歲,在縣醫院做護士,溫柔賢惠,是醫院里的好評護士。
老李的妻子在五年前因病去世,臨終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兒女都能過上好日子。
老李與兒媳婦楊芳的關系還算和睦,楊芳是個勤快的女人,對老李也算孝順,平時會給老李做些可口的飯菜,逢年過節也不會忘記買些禮物。
但老李與女婿王明的關系就顯得有些疏遠了。
王明是縣城一家電子廠的技術員,收入不高但穩定,為人老實,卻總被老李嫌棄“沒出息”。
實際上,老李從小就有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
在他的觀念里,兒子才是傳宗接代的根本,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
李麗出嫁后,老李幾乎斷絕了與女兒的往來,連外孫出生,他都只是象征性地送了一個紅包,并未前去探望。
李麗也習慣了父親的冷漠,雖然心里有些難過,但也從不強求什么。
她只是在每年的春節和父親的生日時,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去看望一下,盡一下女兒的孝心。
2022年初,拆遷工作正式開始。
老李家因為位置好,面積大,加上有個小院子,最終拿到了158萬的拆遷款。
這筆錢對于普通工薪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
消息很快傳到了李強和李麗的耳中。
李強第一時間趕回了家,興奮地與父親談論著這筆錢該如何使用。
“爸,這次咱們家可算是發達了!我一直想自己創業開個建材店,現在終于有本錢了?!崩顝姶曛?,眼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楊芳則想著先買套房子,剩下的錢再考慮其他投資。
“房子是要買的,不過得給李強留些創業的錢,不能讓他一直給人打工。”老李表示贊同兒子的想法。
李麗得知這個消息后,并沒有第一時間趕回家。
她只是在電話里輕聲問道:“爸,這么多錢,您打算怎么用???”
老李的回答簡短而直接:“家里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p>
掛了電話,李麗的丈夫王明看出了妻子的失落,安慰道:“別想太多,錢是你爸的,他有權決定怎么分配?!?/p>
李麗點點頭:“我知道,我從來沒想過要分家里的錢,只是希望爸能考慮一下我們家的實際情況。小明上學的費用,我們家的房貸,都是不小的負擔?!?/p>
王明摟著妻子的肩膀:“沒事,我們靠自己的雙手也能過好日子。”
就在李麗猶豫要不要回家看看的時候,老李已經做出了決定。
他把李強和楊芳叫到跟前,鄭重地宣布:“這158萬,我全部給你們。你們先買套像樣的房子,剩下的錢給李強做生意用?!?/strong>
李強激動得差點跪下:“爸,您放心,我一定會把生意做大,讓您享清福!”
楊芳則擔憂地問:“那李麗那邊......”
老李打斷了她的話:“李麗已經嫁人了,家里的事與她無關。再說了,她嫁的那個王明也沒什么本事,給了錢也是浪費?!?/p>
楊芳欲言又止,最終沒有反駁公公的決定。
消息很快傳到了李麗耳中,她心里有些難過,但也沒有爭取什么。
在她看來,這或許就是她的命運,從小到大,父親的心里就只有哥哥,從來沒有她的位置。
02
有了這筆錢,李強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首先在縣城買了一套120平米的商品房,花了70多萬。
剩下的80多萬,他原本打算用來開建材店,但接下來的變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有錢的感覺讓李強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味。
他開始購買名牌衣服,換了最新款的手機,還買了一輛二十多萬的車。
他開始結交一群新朋友,這些人大多是當地的老板或者富二代,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吃喝玩樂。
李強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圈子,每天出入高檔餐廳和娛樂場所,回家的時間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他與以前的老朋友關系逐漸疏遠。
那些一起打拼的工友們,因為覺得李強現在“飄了”,也不再主動聯系他。
對父親,李強的態度也開始變得冷淡。
以前每周都會回去看望老李,現在變成了半個月,一個月,甚至更久。
老李打電話問他近況,他也總是敷衍了事:“挺好的,挺好的,我最近忙,改天再回去看您。”
楊芳對丈夫的變化感到擔憂。
“強子,你最近花錢太大手大腳了,那些人真的是你的朋友嗎?”一天晚上,楊芳終于忍不住問道。
李強不耐煩地回答:“你懂什么?做生意就得交朋友,這叫投資人脈!”
“那建材店的事情呢?你不是說要創業嗎?”楊芳追問。
李強敷衍道:“我在考察市場,不急于一時。”
實際上,李強早已把開店的事情拋到了九霄云外。
錢花得越來越快,李強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
楊芳勸他,他就發火;楊芳不說話,他又覺得妻子不理解自己。
兩人的關系日漸緊張,爭吵成了家常便飯。
老李雖然聽說了一些風聲,但他始終相信兒子不會讓他失望。
“年輕人嘛,有點錢了,想玩一玩也正常。過段時間就好了?!崩侠钸@樣安慰自己。
命運有時就是如此無情,當一邊在揮霍無度時,另一邊卻陷入了深深的危機。
2022年底的一個普通工作日,李麗正在醫院忙碌,突然接到丈夫王明打來的電話。
“麗麗,我...我好像得了重病......”王明的聲音虛弱而顫抖。
李麗心頭一震:“怎么回事?你在哪?”
原來,王明這段時間總感覺身體不適,經常無緣無故地發燒,還出現了不明原因的鼻血和皮下出血。
當天上午,他在工作中突然暈倒,被同事送到了醫院。
李麗立刻請假趕到丈夫所在的科室。
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給出了一個讓他們如墜冰窟的診斷結果——急性白血病。
“需要立即住院治療,初步估計治療費用在50萬左右?!敝髦吾t生嚴肅地說。
李麗幾乎站立不穩:“50萬......”
這個數字對他們家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他們的積蓄只有20萬左右,還是這些年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醫生見狀,語氣稍微緩和了一些:“先交30萬押金,可以開始初步治療。但后續的治療費用還需要盡快準備?!?/p>
回到家,李麗立刻開始四處聯系親友借錢。
他們的朋友大多是普通工薪階層,能拿出的錢都有限。
而醫生已經多次催促,表示病情危急,不能再拖了。
李麗幾乎走投無路,她想到了父親手中的拆遷款。
雖然知道父親已經把錢全給了哥哥,但在這生死關頭,她還是決定去試一試。
03
寒冬的一個下午,李麗帶著五歲的兒子小明,來到了父親家。
老李正在院子里劈柴,看到女兒和外孫,臉上閃過一絲驚訝。
“爸......”李麗叫了一聲,聲音哽咽。
老李放下斧頭:“有事?”
李麗把王明患病的事情告訴了父親,然后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請求:“爸,我想借30萬救王明,等他病好了,我們一定會還給您的。”
老李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錢都給了你哥,我手上沒錢?!?/p>
“那...我能不能找哥哥借點?”李麗試探著問。
老李冷冷地說:“你哥要創業,用錢的地方多著呢。再說,你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丈夫的事不關我的事。”
李麗沒想到父親會這么絕情,一時間淚如雨下。
她跪在父親面前,哀求道:“爸,我求您了,王明病得很重,我們真的走投無路了......”
小明看到媽媽哭,也跟著哭了起來:“外公,求求你救救我爸爸......”
就在這時,李強回來了。
看到這一幕,李強皺起了眉頭:“怎么回事?”
老李簡單地解釋了一下情況,然后對李強說:“你妹妹想借30萬給她丈夫治病?!?/p>
李強猶豫了一下,然后搖搖頭:“最近資金周轉不開,哪有閑錢借出去?!?/p>
李麗絕望地看著哥哥:“哥,就當我求你了,王明如果熬不過這個冬天,小明就沒爸爸了......”
李強有些不耐煩:“誰家沒有困難?我剛買了房子,還要創業,手頭也緊。你們自己想辦法吧?!?/p>
父親和哥哥的冷漠徹底擊垮了李麗。
她擦干眼淚,拉起兒子的手,默默地走出了家門。
背后,老李的聲音傳來:“以后有事沒事就別來了,你也是嫁出去的人了,少回娘家,免得你婆家人說閑話?!?/p>
這句話像一把刀,深深地刺進了李麗的心里。
她沒有回頭,只是握緊了兒子的小手,眼淚無聲地滑落。
回到醫院,李麗坐在病房外的長椅上,感覺天都要塌了。
王明的病房里,幾個大學同學正在探望他。
他們得知李麗去借錢未果的消息后,面面相覷。
“麗麗,你別擔心,我們一起想辦法?!蓖趺鞯拇髮W室友張強安慰道。
當晚,張強把王明的其他幾個大學同學召集到了一起。
“明哥現在遇到困難,咱們得幫一把。我出5萬,大家湊湊,看能不能籌到30萬。”張強提議道。
令人感動的是,這些平時聚少離多的同學二話不說,紛紛慷慨解囊。
有的出5萬,有的出3萬,甚至有的同學自己經濟條件不好,也拿出了1萬。
短短兩天時間,他們就湊齊了30萬。
當張強把錢交給李麗時,她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能一遍遍地道謝。
有了這筆錢,王明終于可以繼續治療了。
接下來的日子異常艱難,化療的痛苦,高昂的醫藥費,還有照顧病人和孩子的壓力,幾乎壓垮了李麗。
但她沒有放棄,每天下班后就趕到醫院照顧丈夫,深夜才回家照顧兒子。
為了方便照顧王明,李麗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個小房子。
房子雖小,但勝在離醫院近,每天往返只需要步行十分鐘。
在照顧王明的過程中,李麗發現醫院附近雖然有不少餐館,但大多價格不菲,且不太適合病人食用。
很多患者家屬不得不自己帶飯或者吃泡面,十分不便。
李麗心里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能開一家專門為病人和家屬提供營養又實惠的餐館,應該會有不少顧客。
這個想法被她暫時擱置在了心底,但種子已經種下。
04
與此同時,李強的生活卻朝著另一個方向急速滑落。
他交的那些所謂“朋友”,帶他進入了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
高檔娛樂場所,奢侈品消費,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些朋友的慫恿下,李強開始嘗試投資。
“兄弟,我這有個項目,包賺不賠,投20萬至少能翻一倍?!币粋€自稱做金融的朋友拍著胸脯向他保證。
李強半信半疑,還是拿出了20萬。
結果可想而知,錢打了水漂,那個“朋友”也再也聯系不上了。
這次失敗并沒有讓李強清醒,反而讓他更加急切地想要“翻本”。
他開始接觸賭博,一開始只是小玩,后來越陷越深。
輸多贏少的結果是,他的資金很快見底。
但賭癮一旦養成,哪能說戒就戒?
李強開始借高利貸,抱著一次贏回來的心態,結果越賭越輸。
楊芳發現異常后,和他大吵一架,兩人的感情跌入谷底。
老李得知兒子的情況后,痛心疾首,卻也無力回天。
他甚至動用了自己的養老錢,想幫兒子還債,但這點錢對于李強欠下的高利貸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而另一邊,王明在堅持了一年的治療后,病情終于有了明顯好轉。
雖然還需要定期復查和服藥,但已經可以出院休養了。
在這一年里,李麗的想法越發清晰。
她用剩余的積蓄和幾個朋友借的錢,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個小門面,開了一家名為“康復之家”的小餐館。
餐館主打營養套餐,專門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實惠又健康的飯菜。
由于價格公道,味道可口,加上李麗作為護士對病人飲食的專業建議,小餐館很快有了固定客源。
王明出院后,雖然身體還比較虛弱,但也堅持幫妻子打理餐館。
他負責采購和財務,李麗負責菜品研發和顧客服務,兩人配合默契。
餐館的收入雖然不算豐厚,但足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能慢慢還清朋友們的借款。
更重要的是,他們一家人在一起,相互扶持,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
這種平凡而溫暖的幸福,是金錢無法比擬的。
時光飛逝,轉眼間三年過去了。
2025年的春天,一切都煥發著新的生機,但李強的生活卻陷入了泥潭。
他欠下的高利貸已經接近百萬,利滾利讓他根本無力償還。
楊芳在多次勸說無果后,最終選擇帶著孩子離開了他。
債主們開始四處追債,李強不得不躲藏起來,連電話都不敢接。
暴力討債的人找不到李強,便找上了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