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 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地名人名虛構(gòu),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xiàn),請知悉
"媽,我是建國,您還好嗎?"電話里傳來久違的聲音,我握著手機(jī)的手微微顫抖。
八年了,整整八年,這是我兒子第一次主動給我打電話。
我坐在養(yǎng)老院的小房間里,看著窗外的梧桐葉片片飄落,心中五味雜陳。
八年前,我懷著滿心期待住進(jìn)這里,以為兒子會經(jīng)常來看我,可現(xiàn)實卻如此殘酷。
今天這通電話,會是母子情深的溫暖重逢,還是另有隱情?
我的心里既有久別重逢的激動,也有說不清的不安。
我叫王秀蘭,今年76歲。
八年前,老伴去世后,我一個人住在那套三居室里,越來越覺得冷清。
那是一套老房子,我和老伴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多年,每一寸土地都有我們的回憶。
客廳里擺著我們年輕時的合影,臥室里還放著老伴最愛的那把紫砂壺,廚房的灶臺上總是擺著他愛吃的咸菜。
兒子建國那時剛升了部門經(jīng)理,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一個月難得回家一次。
每次回來也是匆匆忙忙的,吃個飯就走,說是單位有事。
我理解他,年輕人要打拼事業(yè),但心里總是空落落的。
老伴走后的那段日子,我經(jīng)常一個人坐在客廳里發(fā)呆,看著他的照片流淚。
鄰居王大姐見我這樣,就勸我:"秀蘭,你一個人住著也不安全,要不搬到兒子家去?"
我搖搖頭,建國家里地方小,兒媳婦小麗雖然人不壞,但我們婆媳之間總是有些隔閡。
再說,我也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就在我最迷茫的時候,建國來了。
那天正好是個周末,他難得有空,坐在我身邊陪我聊了很久。
"媽,您一個人住著我們也不放心,不如去住養(yǎng)老院吧,那里有人照顧,還有老伙伴說話。"
建國當(dāng)時這樣對我說,語氣里滿是關(guān)切。
我當(dāng)時心里其實是不情愿的,畢竟這是我和老伴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們的回憶。
但看著兒子為難的樣子,看著他眼圈下的黑眼圈,我還是點了點頭。
我想著,住養(yǎng)老院也好,至少建國能經(jīng)常來看我,我們母子倆也能多些時間相處。
"媽,您放心,我會經(jīng)常來看您的。這養(yǎng)老院離我家也不遠(yuǎn),開車半個小時就到了。
周末我一定來陪您。"建國當(dāng)時拍著胸脯保證,眼神里似乎真的有那份孝心。
"那我這房子怎么辦?"我有些舍不得。
"媽,您要是舍不得,我們就先租出去。
等您什么時候想回來住,隨時都可以。"建國很耐心地勸我。
可是后來,房子還是賣了。
建國說養(yǎng)老院的費用不少,房子賣了錢放銀行吃利息,夠我在養(yǎng)老院住很多年的。
我當(dāng)時想,反正我也不可能再回去住了,賣了也好,省得操心。
就這樣,我?guī)е鴮π律畹钠诖∵M(jìn)了這家名叫"夕陽紅"的養(yǎng)老院。
說實話,這里的條件確實不錯,房間干凈整潔,雖然不大,但一個人住剛好。
一日三餐營養(yǎng)搭配,葷素都有,比我一個人在家時吃得還要好。
還有各種娛樂活動,書法班、舞蹈班、合唱團(tuán),應(yīng)有盡有。
護(hù)工小張人也好,二十多歲的小姑娘,說話輕聲細(xì)語的,對我們這些老人特別有耐心。
她常說:"王奶奶,您有什么需要就告訴我,別客氣。"
比我那個粗嗓門的兒媳婦強(qiáng)多了。
剛住進(jìn)來的頭幾天,我每天都會收拾得整整齊齊,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坐在房間里等建國來看我。
我想象著他推開門時驚喜的表情,想象著我們母子倆拉家常的溫馨場面。
我甚至還準(zhǔn)備了一些話題,想和他聊聊這里的生活,聊聊我交的新朋友。
可是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一個星期過去了,建國始終沒有出現(xiàn)。
我開始坐不住了,在房間里來回踱步,時不時就看看窗外,希望能看到他的身影。
"王奶奶,您兒子今天還不來嗎?"
同房間的李奶奶問我,她的女兒每周都會來兩次,每次都帶著孫子孫女,熱熱鬧鬧的,很是羨煞旁人。
"他工作忙,過幾天就來了。"我這樣回答,心里卻開始有些不安。
建國從來不是一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他既然答應(yīng)了會經(jīng)常來看我,怎么會食言呢?
終于,在我住進(jìn)來的第十天,建國來了。
那天下午我正在院子里和其他老人聊天,忽然聽到有人叫我:"王奶奶,您兒子來了!"
我趕緊起身,看到建國匆匆忙忙地推開門,手里拎著兩盒點心。
他穿著西裝,看起來很精神,但臉上有些疲憊。
"媽,不好意思,這幾天公司特別忙,一個項目馬上要交了,我實在脫不開身。"
他坐在我床邊,看起來確實很疲憊。
"沒關(guān)系,你工作要緊。"
我趕緊給他倒水,心里卻有說不出的委屈。
十天,對他來說可能只是眨眼的功夫,對我來說卻度日如年。
這十天里,我每天都在等他,每天都在想他會不會來。
"媽,您在這里還習(xí)慣嗎?吃得怎么樣?"他一邊喝水一邊問我,但眼睛卻不時地看表。
"挺好的,這里的飯菜不錯,護(hù)工小張人也好。"
我想多和他聊聊,但看他心不在焉的樣子,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那就好,那就好。媽,我今天確實有點急事,等有空了我再來陪您好好聊聊。"
那次他只坐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走了,說是家里還有事。
我送他到門口,看著他匆忙的背影,心里空落落的。
我本以為他至少會陪我吃個晚飯,可他連水都沒喝完就走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建國偶爾會來,但頻率越來越低。
有時候一個月來一次,有時候兩個月才來一次。
每次來都是匆匆忙忙的,坐不了多久就說有事要走。
我試圖理解他,畢竟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要養(yǎng)家糊口,要還房貸車貸,確實不容易。
但心里的失落感卻越來越重。
"建國啊,你能不能多陪陪媽?媽一個人在這里,有時候真的很想你。"
有一次我忍不住這樣說,聲音里帶著哀求。
"媽,您不是不知道,現(xiàn)在競爭多激烈,我不努力工作怎么養(yǎng)家?
再說您在這里不是挺好的嗎?
有人照顧,有朋友聊天,比在家里一個人強(qiáng)多了。"
他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我總覺得哪里不對。
"可我想要的不是這些,我想要的是兒子的陪伴。"我在心里這樣說,但沒有說出口。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其他老人的子女來得比建國勤快多了。
李奶奶的女兒每周來兩次,張爺爺?shù)膬鹤用總€星期天都會帶著全家來吃飯,
就連脾氣古怪的劉奶奶,她的兒子也是半個月來一次,每次都陪她聊上大半天。
而我的建國,來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了。
有時候我坐在院子里,看著其他老人和子女其樂融融的樣子,心里說不出的羨慕。
"王奶奶,您兒子怎么最近都不來了?"小張有一次這樣問我。
"他忙,年輕人都忙。"
我總是這樣回答,但心里卻越來越難受。
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給他打電話。
電話響了很久才接通,背景聲音很吵,像是在什么聚會上。
"建國,你什么時候來看媽?"
"媽,最近真的太忙了,公司年底沖業(yè)績,我這當(dāng)領(lǐng)導(dǎo)的哪能走開啊。
等忙完這陣子,我一定來看您。"他的聲音聽起來很匆忙,好像在應(yīng)付我。
"那你什么時候能忙完?"
"快了快了,就這一兩個月。媽,我這邊還有事,先掛了啊。"
可是一兩個月過去了,他還是沒來。
我又打電話,他說換了新項目又要忙。
再打電話,他說要出差。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每次給他打電話,他總有各種理由推脫。
最讓我心寒的是去年春節(jié),我以為他總該來陪我過年了吧?
其他老人的子女都早早安排好了,有的要接老人回家過年,有的要在養(yǎng)老院里陪著過年。
我滿心期待地等著建國來,甚至還讓護(hù)工小張幫我買了他愛吃的點心。
結(jié)果他只是在年三十那天匆匆來了一趟,放下一些年貨就走了,說是要陪妻子回娘家。
"建國,媽一個人在這里過年,你就不能陪陪我嗎?"我拉著他的手,聲音有些哽咽。
"媽,您這里不是有很多老伙伴嗎?再說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多熱鬧啊。
我和小麗必須去她家,她父母年紀(jì)也大了,需要人陪。"
他輕輕掙脫了我的手,眼神里有些不耐煩。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心如死灰。
我看著他遠(yuǎn)去的背影,淚水模糊了雙眼。
原來在他心里,我這個親生母親,竟然還比不上岳父岳母。
我養(yǎng)了他三十多年,到頭來卻不如他們養(yǎng)了女兒二十多年。
那個除夕夜,我一個人坐在房間里,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卻什么也看不進(jìn)去。
窗外傳來其他人家團(tuán)聚的歡聲笑語,而我卻只有一個人的孤單。
我想起以前過年的時候,建國還小,我和老伴會包餃子,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其樂融融。
那時候的建國多孝順啊,總是說等他長大了要好好孝順我們。
可現(xiàn)在呢?
他長大了,成功了,卻忘記了當(dāng)初的承諾。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主動給建國打過電話。
我告訴自己,既然他不愿意來,我也不要去打擾他。
我開始學(xué)著適應(yīng)這里的生活,和其他老人下棋聊天,參加各種活動,努力讓自己忘記那個讓我失望的兒子。
我學(xué)會了書法,每天寫寫字,心情會平靜一些。
我還參加了老年合唱團(tuán),和大家一起唱。
那些老歌,仿佛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我甚至還學(xué)會了用智能手機(jī),可以和其他老人視頻聊天,生活變得豐富了許多。
護(hù)工小張有時候會問我:"王奶奶,您兒子怎么這么久不來了?您想他嗎?"
我總是淡淡地回答:"他忙,年輕人都忙。"
可心里的苦澀,只有我自己知道。
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還是會想起他小時候的樣子,想起他第一次叫媽媽時的甜蜜,想起他生病時我抱著他跑醫(yī)院的焦急。
那些美好的回憶像刀子一樣割著我的心。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住在這里已經(jīng)整整八年了。
八年來,建國總共來過不到二十次,平均下來一年都不到三次。
而且每次來都是匆匆忙忙,最長的一次也不超過兩個小時。
我慢慢習(xí)慣了這種生活,也習(xí)慣了沒有兒子陪伴的日子。
我在這里交了很多朋友,和李奶奶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和張爺爺經(jīng)常下棋,和劉奶奶雖然偶有爭執(zhí)但也算和睦相處。
去年冬天,我不小心在浴室里摔了一跤,股骨骨折,在醫(yī)院住了一個星期。
是護(hù)工小張聯(lián)系的建國,他匆匆趕到醫(yī)院,看了我一眼,問了問醫(yī)生情況,就說公司有急事要走。
"建國,媽這次摔得不輕,你能不能請幾天假陪陪我?"
我躺在病床上,虛弱地看著他。
"媽,您不是有護(hù)工照顧嗎?我這邊真的走不開,這個項目如果出問題,我的工作都保不住。"他看了看表,顯得很著急。
"那你什么時候再來看我?"
"等您出院了我就來,您先好好養(yǎng)病。"
可是我出院后,他再也沒有來過。
我的腿到現(xiàn)在還有些不利索,走路時間長了就會疼。
但他似乎完全忘記了這件事。
最重要的是,我的心死了。
對建國,我已經(jīng)不抱任何期望了。
我告訴自己,我只是生了他,養(yǎng)了他,但我不能強(qiáng)求他的愛和孝順。
也許這就是命運,也許這就是現(xiàn)實。
可就在今天下午,我正在房間里午休,電話突然響了。
我看了看來電顯示,竟然是建國的號碼。我愣了好半天才接起來。
"媽,我是建國,您還好嗎?"
他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緊張,和以往完全不同。
我握著電話,心跳得很快。八年了,這是他第一次主動給我打電話。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腦子里一片混亂,只是輕聲回答:"我很好。"
"媽,我..."他似乎想說什么,但又欲言又止,"我想來看您。"
聽到這句話,我的心突然顫了一下。
曾經(jīng),我多么渴望聽到這句話啊。
多少個日日夜夜,我都在期盼著他能主動說想來看我。
可現(xiàn)在,我卻感覺不到一絲喜悅,反而有種說不出的不安。
八年的冷落和忽視,讓我對他的任何話都產(chǎn)生了懷疑。
他為什么突然想來看我?
為什么聲音聽起來這么緊張?
這里面一定有什么原因。
"媽,其實我今天打電話,是想和您商量個事。"
建國終于說出了他的真實目的,聲音里帶著一絲討好和緊張。
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果然,他不是單純想我了,而是有事求我。
八年來的第一個主動電話,竟然是這樣的目的。
"什么事?"我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但手卻在微微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