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媽,小寶下周就滿月了,您和爸要不要來參加滿月酒啊?”電話那頭,兒媳小梅的聲音里帶著喜悅。
“當然要去,這么重要的日子怎么能缺席!對了,我給你轉點錢,你看著準備。”我笑著回答。
“不用了媽,我們自己能搞定。”
掛掉電話后,我還是決定轉一筆錢表達心意。
輸入金額88888,點擊確認。
沒想到,幾小時后收到兒媳一條只有三個字的回復,讓我慌忙凍結了銀行卡,多年積蓄可能就此打了水漂……
01
我叫張玉華,今年六十二歲,是一名退休小學教師。
我和老伴王明生活在縣城,兒子張俊和兒媳小梅則在省城工作生活。
去年年底,我們盼望已久的孫子終于出生了。
那天接到兒子電話時,我和老伴激動得手都在抖。
“媽,是個男孩,六斤八兩,母子平安!”兒子的聲音透著掩飾不住的喜悅。
老伴在一旁急切地問:“孩子長得像誰啊?”
“眼睛像小梅,其他都隨我。”兒子驕傲地說。
我們立刻買了火車票,第二天就趕到了省城。
在醫院的嬰兒室外,透過玻璃窗,我第一次看到了我的小孫子。
那皺巴巴的小臉,緊閉的雙眼,還有時不時揮動的小拳頭,讓我心中涌起一股難以形容的感動。
老伴在一旁抹著眼淚,嘴上還嘟囔著:“這孩子鼻子像我。”
之后的日子,我們在省城幫忙照顧了兩周,看著小梅坐完月子,才依依不舍地回到縣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小家伙就要滿月了。
在我們這邊的習俗,孩子滿月是要大辦一場的,親朋好友都要請來熱鬧熱鬧。
雖然現在年輕人不太講究這些,但作為長輩,我還是希望孫子的滿月能夠熱熱鬧鬧的。
我和兒子兒媳的關系說不上特別親密,但也算和睦。
兒子張俊大學畢業后就留在了省城,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平時忙得很,一個月也就打兩三個電話回來。
三年前,他和同事小梅戀愛結婚,小梅是省城本地人,性格活潑開朗,但對我們農村的一些傳統習俗不太了解。
剛開始,我有些擔心城里姑娘會嫌棄我們這些鄉下人,但小梅卻很尊重我們,每次我們去省城,她都會精心準備飯菜。
雖然平時聯系不多,但逢年過節,他們都會回來看看。
小梅雖然是城里人,但一點架子都沒有,每次來縣城都會幫我打掃衛生,陪我去菜市場。
她總說:“媽,您做了一輩子老師,現在該享清福了。”
兒子的工作能力不錯,但兩口子的經濟狀況也只能說是剛剛夠用。
省城的房價高,他們結婚時,首付款有一半是我和老伴拿的。
每個月還要還房貸,再加上平時的開銷,確實不寬裕。
現在又添了孩子,開銷更大了。
我和老伴退休金加起來每月有七千多,平時花銷不大,這些年也攢了一些錢。
我們一直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能幫襯兒子一把。
老伴常說:“咱們這把年紀了,還要那么多錢干什么,都留給孩子吧。”
我完全贊同,畢竟錢再多也是身外之物,能看到孩子過得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得知孫子要滿月了,我和老伴就商量著要給多少錢合適。
02
滿月前一周,小梅打來電話,說要在家里擺幾桌,請親友來慶祝孩子滿月。
“媽,您和爸提前一天過來吧,幫我們張羅張羅。”小梅在電話里說。
她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疲憊,想必照顧孩子很辛苦。
“好啊,正好我們也想早點見到小家伙。”我欣然答應。
小梅又說:“我準備在家里擺八桌,您看行嗎?不想辦得太鋪張,但也不能太簡單。”
“八桌剛剛好,不多不少。”我表示同意。
電話里,我能聽到孩子的啼哭聲,小梅匆忙說了句“孩子醒了”就掛了電話。
掛了電話,我和老伴商量起來。
客廳里,老電視機正播放著晚間新聞,聲音開得很小。
窗外,鄰居家的狗偶爾吠上幾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你說我們該給多少錢?”我問老伴。
老伴放下報紙,摘下老花鏡,想了想:“咱們給個整數吧,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圖個吉利。”
“那也太多了!”我嚇了一跳,“咱們退休金也不高,這么多年才攢了二十多萬。”
老伴笑了笑:“錢是死的,人是活的。咱們又不圖什么,就圖個熱鬧和開心。”
我皺起眉頭:“可是這也太多了吧?平時他們過生日我們才給幾千塊錢。”
“孩子滿月就這一次,咱們老兩口平時也不花錢,給他們減輕點負擔。”老伴堅持道。
他總是這樣,看起來嚴肅,其實心軟得很,尤其是對兒子和孫子。
我還在猶豫:“要不給五萬?也是個整數。”
“那就不吉利了。”老伴搖搖頭,“八八發發,多好。”
我想了想,確實,現在省城辦滿月酒,酒席、禮品、攝影什么的,花銷不小。
一桌酒席少說也得兩三千,八桌就是兩萬多。
再加上嬰兒用品、紀念品什么的,五萬塊錢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我們給八萬多,確實能幫他們緩解很大的經濟壓力。
經過一番商量,我們決定轉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元,寓意“發發發發發”,也是我們的一片心意。
這個數字在我們縣城,幾乎是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了。
這筆錢不少,是我們大半輩子的積蓄,但想到能幫助兒子減輕負擔,心里也就踏實了。
老伴拍拍我的肩膀:“放心吧,錢是給咱親兒子,咱總不能看著他們吃苦。”
老伴說:“咱們這輩子也沒啥奔頭了,錢留著不如給孩子用。”
他的話在理,我們年紀大了,除了日常開銷,也沒什么大筆支出。
與其等我們百年后留給兒子,不如趁現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他們。
我笑著點點頭:“反正也留不走,早給晚給都是給。”
決定好了,我心里反而輕松了許多。
只是操作轉賬時,我還是有些猶豫。
八萬多啊,不是小數目。
那可是我和老伴這么多年的心血啊。
記得當年為了買這套房子,我們省吃儉用好幾年。
剛退休那會兒,我們也想過換個大點的房子,但考慮到兒子可能要買房結婚,就把錢都存了起來。
但想到小梅最近照顧孩子也辛苦,辦滿月酒更是費心費力,這筆錢能減輕他們的壓力,也就釋然了。
再說了,看到孩子們過得好,我們這些當父母的,也就安心了。
03
準備轉賬的前一天晚上,我和老伴坐在客廳里,翻看著兒子小時候的相冊。
那是一個舊式的相冊,淡藍色的封面已經有些發黃。
里面的照片都是膠片沖洗出來的,有些已經泛黃褪色。
我小心地翻開相冊的第一頁,一張嬰兒照映入眼簾。
那是1990年,我們家孩子滿月的場景。
照片上的嬰兒裹在厚厚的棉被里,只露出一張小臉。
當時家里條件艱苦,我只做了幾個簡單菜式,請了幾位鄰居來家里吃了頓飯。
那時候還沒有大酒店,滿月酒都是在家里辦的。
我記得那天做了紅燒肉、清蒸魚和幾個家常小炒。
灶臺上煮了一大鍋雞蛋,煮熟后染成紅色,發給前來道賀的親朋好友。
照片上,年輕的我抱著襁褓中的兒子,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疲憊和幸福。
“那時候你才28歲。”老伴感慨道,“一晃眼三十多年過去了。”
“是啊,一轉眼我們都當爺爺奶奶了。”我輕嘆一聲。
老伴指著照片上的一位老者:“這是你爸,當時他還健在,多高興啊。”
我點點頭,心中泛起一絲思念。
當年父親專門從鄉下趕來,給孫子帶了自家種的雞和鴨。
如今父親已經去世多年,再也看不到曾孫出生的喜悅了。
“那時候你坐月子,只吃了半個月的雞蛋。”老伴回憶道。
我笑了笑:“那時候哪有錢天天吃雞,能吃上雞蛋就不錯了。”
我點點頭:“現在不一樣了,小梅坐月子,營養師專門指導,月嫂全天照顧,日子好多了。”
想起了那時岳母給的紅包,里面是50元錢。
在那個年代,50元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那可是我半個月的工資啊。
我的月工資才一百多元,岳母給的這50元讓我感動了很久。
如今,物價漲了十幾倍,但人情往來的規矩也變得更加復雜。
“時代變了,咱們也要與時俱進啊。”老伴感慨道。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過去的懷念,又有對未來的期待。
“是啊,希望孫子以后的生活越來越好。”我附和著。
繼續翻動相冊,一頁頁往事浮現在眼前。
兒子上幼兒園時的照片,穿著小背心,笑得露出兩排小乳牙。
上小學時的照片,戴著紅領巾,一臉嚴肅地站在國旗下。
中學時的照片,個子竄高了,開始有了少年的英氣。
看著照片上兒子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蹣跚學步的幼童,再到穿著校服的少年,我不禁感嘆時光飛逝。
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是一個故事,一段回憶。
轉眼間,他已經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了。
而我和老伴,也從當年的年輕父母,變成了滿頭白發的祖父母。
人生就是如此,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你還記得當年兒子上學時,我們省吃儉用給他買的第一個書包嗎?”我問老伴。
那是兒子上一年級時,我們特意去縣城最好的文具店買的。
“記得,紅色的,他愛不釋手,睡覺都要抱著。”老伴笑著回憶。
那個書包花了我們25元,幾乎是當時一周的伙食費。
但看到兒子高興的樣子,一切都值得。
那時候,為了讓兒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們省吃儉用,把僅有的積蓄都用在了他的學習上。
給他報各種補習班,買最好的學習資料,生怕他輸在起跑線上。
04
現在,為了孫子能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我們依然愿意傾其所有。
這大概就是中國家庭的傳承吧,一代又一代,總是把最好的給下一代。
老伴關上相冊,輕聲說:“時間不早了,明天還要轉賬,早點休息吧。”
我點點頭,但心里還在想著兒子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那些歡笑和淚水,都成了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第二天一早,我決定把錢轉給小梅。
吃過早飯,我和老伴就開始研究怎么操作大額轉賬。
老伴在一旁指導:“你點開手機銀行,然后選轉賬。”
他雖然退休前是工程師,但對電子設備比我熟悉得多。
我雖然退休前在學校教書,但對這些電子設備一直不太熟悉。
學校里用的還是粉筆和黑板,哪像現在,孩子們上課都用平板電腦了。
平時買菜付錢都是用微信支付,像這樣大額轉賬,還是第一次操作。
“密碼記得嗎?”老伴問我。
“記得,是咱結婚紀念日。”我點點頭。
打開手機銀行APP,界面復雜得讓我有些暈眩。
“先選收款人。”老伴繼續說。
我翻找通訊錄,找到了小梅的名字。
點擊進去,發現她的賬戶信息已經保存在我的常用聯系人列表里。
這倒省了我一番功夫,不用再問她要銀行卡號了。
輸入金額時,我一個數字一個數字地按:8、8、8、8、8。
看著這個數字,我心里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
期待看到他們收到錢后的驚喜和感動。
“確定無誤了吧?”我再次確認。
老伴湊過來看了看:“沒錯,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
他戴著老花鏡,仔細地核對著金額。
“你再檢查一下收款人是不是小梅。”我有些緊張。
老伴看了看屏幕:“是她,別緊張。”
點擊確認后,手機要求輸入支付密碼。
我的手有些抖,連續輸錯了兩次。
“別緊張,慢慢來。”老伴安慰我。
他幫我拿穩手機,讓我可以更準確地輸入密碼。
第三次,我小心翼翼地輸入六位數密碼,終于成功了。
系統提示轉賬正在處理中。
這幾秒鐘的等待,仿佛度日如年。
約莫過了幾秒鐘,手機響起提示音,轉賬成功。
我松了口氣,感覺像是完成了一項重大任務。
看著手機上的轉賬成功提示,我心里既有釋然,又有一絲不舍。
畢竟這是我們辛辛苦苦攢了大半輩子的錢啊。
但想到這錢是給自己的兒子兒媳和孫子,心里又踏實了許多。
順手給小梅發了條消息:“錢已經轉過去了,給小寶貝的滿月禮物,你們看著安排吧。”
發完消息,我把手機放到一邊,長舒一口氣。
老伴拍拍我的肩膀:“好了,大功告成。”
他笑著調侃我:“我看你比兒子結婚那會還緊張。”
我笑了笑:“那是,孫子滿月就這一次。”
想起當年兒子結婚,我們給了二十萬彩禮和首付,那時候也是一番糾結。
但錢花了就花了,看到兒子成家立業,心里比啥都高興。
05
完成轉賬后,我和老伴開始準備去省城的行李。
給孫子買了新衣服,還準備了一些滋補品給小梅調養身體。
老伴還特意從柜子里翻出了一個金鎖,是他爺爺傳下來的,說是要親手掛在孫子脖子上。
那是一個古色古香的金鎖,上面刻著“福壽安康”四個字。
“這可是傳家寶啊,得給孫子戴上。”老伴小心翼翼地擦拭著金鎖。
我們計劃第二天一早就坐車去省城,心里滿是期待。
迫不及待想看看孫子這一個月來長胖了沒有,會不會笑了,有沒有認人了。
老伴說:“聽說滿月的孩子已經會對著人笑了。”
我點點頭:“是啊,兒子滿月那會就會笑了,笑起來有兩個小酒窩,可愛死了。”
收拾好行李,我又去超市買了些嬰兒用品,打算帶給孫子。
尿不濕、濕巾、爽身粉、嬰兒洗護用品,裝了滿滿一購物車。
收銀員笑著問:“是給孫子準備的吧?”
我笑著點點頭:“是啊,剛滿月。”
“恭喜啊,為人祖母了。”收銀員熱情地說。
這一刻,我心里滿是驕傲和幸福。
“可能在照顧孩子,沒看到消息。”老伴安慰我。
我點點頭:“年輕人忙,不像我們整天閑著。”
我回到家繼續收拾行李,把要帶的東西一件件裝進旅行箱。
中午時分,我給兒子打了個電話,想順便提一下轉賬的事。
電話響了很久才接通,背景音里傳來嬰兒的啼哭聲。
“爸,有事嗎?小寶剛睡著又醒了。”兒子的聲音聽起來很疲憊。
“沒什么大事,就是問問你們準備得怎么樣了,我和你媽明天就過去。”
“都準備好了,就等你們來了。”兒子匆匆說完就掛了電話。
我沒來得及提轉賬的事,但想著錢已經到小梅賬上了,她看到了自然會回復。
下午,我去超市又買了些嬰兒用品,準備帶給孫子。
回家路上,我忍不住又看了眼手機,還是沒有小梅的回復。
“會不會是嫌錢少?”我有些擔心地問老伴。
老伴搖搖頭:“不會,小梅不是那種人。再說了,近九萬塊也不算少了。”
我安慰自己,可能他們真的太忙了,沒顧上回復。
晚飯后,我和老伴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手機突然響了一下。
我趕緊拿起來一看,是小梅發來的消息。
打開微信,那短短的三個字映入眼簾,我如遭雷擊,手機差點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