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你瘋了嗎?五十萬!那可是你全部的積蓄啊!"趙阿姨的聲音在狹小的客廳里回蕩。
錢曉玲緊握著手中的地契,指節發白。
"趙姐,這是我考慮很久的決定。"
"在浦東那片荒地上買地?你還不如直接把錢扔進黃浦江里!"
曉玲抬起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相信浦東的未來。"
"你這是賭博!"趙阿姨激動地拍著桌子。
"不,我這是投資。"曉玲輕聲說,眼前浮現出女兒思琪充滿希望的笑臉,"我在投資我們的未來。"
她不知道,這個在1993年被多數人視為瘋狂的決定,將在15年后徹底改變她的人生軌跡。
01
1993年初春的上海,天氣陰晴不定。
錢曉玲走在淮海路上,街邊的梧桐樹剛剛吐出嫩芽。
她今年剛滿四十二歲,是上海一家大型國企的中層干部。
作為企業內少有的女性中層,她每天都精心打扮,一絲不茍。
今天她穿著一套深藍色的職業套裝,顯得既干練又不失女性柔美。
離婚五年后,她早已習慣了獨自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
腳步匆匆,她正趕往單位參加一個重要會議。
手提包里裝著女兒思琪昨晚從北京打來電話時提到的房屋廣告剪報。
"國際花園,浦西黃金地段,兩室一廳,45萬起。"廣告上這樣寫道。
曉玲默默計算著自己的積蓄和前夫分給的那部分房產折價。
加起來大約有五十萬,剛好夠買一套小戶型給女兒畢業后安身。
"錢主任,早啊!"剛進辦公室,年輕的文秘小李就熱情地打招呼。
"小李早,劉廠長來了嗎?"曉玲放下包,習慣性地整理了一下衣角。
"劉廠長在會議室等您呢,說是今天要去浦東考察。"
曉玲微微一怔:"浦東?考察什么?"
"聽說是上級安排的學習參觀,好像是關于浦東開發區建設的事情。"
曉玲點點頭,隨手拿起桌上的筆記本,快步走向會議室。
劉伯伯是廠里的老領導,為人穩重有遠見,待曉玲如同自家晚輩。
"小錢來了,正好,今天咱們廠里中層以上干部都去浦東考察學習。"劉伯伯和藹地說道。
"劉廠長,浦東現在有什么可考察的?那邊不都是農田和廠房嗎?"曉玲有些疑惑。
"小錢啊,你這就不知道了,去年中央決定開發浦東,今年可是大動作啊!"劉伯伯語氣中帶著難掩的興奮。
曉玲跟著考察團乘坐輪渡過江,心中仍充滿疑惑。
浦東在她印象中一直是上海最落后的地區之一。
渡輪搖晃著靠岸,劉伯伯指著眼前破舊的碼頭說:"別看現在這樣,過幾年就不一樣了。"
一下船,迎面而來的是與繁華浦西截然不同的景象。
低矮的廠房,零星的農田,甚至還有村民牽著牛走在土路上。
"這里將來會建金茂大廈,那邊會有一個陸家嘴金融中心..."隨團講解的開發區干部滿懷憧憬地介紹著。
曉玲看著眼前荒涼的景象,很難將它與講解中描述的未來聯系起來。
考察結束后,劉伯伯特意安排了一個小型飯局。
"今天請了我一位老戰友,他現在就在浦東工作,給大家講講內部情況。"劉伯伯介紹道。
陳海波五十出頭,身材微胖,笑容親切,一看就是那種善于交際的人。
"各位同志好啊,歡迎來浦東考察!"陳海波熱情地與每個人握手。
席間,幾杯黃酒下肚,陳海波的話匣子徹底打開了。
"告訴你們,浦東這次可是國家戰略,不是一般的開發區那么簡單!"
"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特別提到了浦東開發的重要性。"
"現在看著荒涼,過幾年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可是黃金地段啊!"
曉玲認真地聽著,腦海中那片荒涼的土地逐漸有了新的意義。
飯局結束后,劉伯伯把曉玲單獨叫到一邊。
"小錢啊,你一個人帶孩子不容易,我知道你有些積蓄,想給思琪買房子。"
曉玲驚訝于劉伯伯的了解,點了點頭:"是的,劉廠長,我打算在浦西買套小戶型。"
"我給你個建議,不一定對,你自己考慮。"劉伯伯壓低了聲音。
"你是有頭腦的人,浦東這片地方,十年后絕對大變樣,趁現在地價還不高,可以考慮投資一塊。"
曉玲瞪大了眼睛:"買地?劉廠長,我又不是開發商,買地干什么?"
"現在的地,十年后就是寸土寸金啊!你想想,深圳是怎么起來的?"
02
回家的路上,曉玲的腦海中回蕩著劉伯伯的話。
家住在一棟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成的老式公寓樓里,空間狹小但溫馨。
鄰居趙阿姨退休前是銀行信貸主管,對經濟形勢頗有研究。
曉玲拿出剛買的點心,敲響了趙阿姨的門。
"趙姐,有時間嗎?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
趙阿姨熱情地招呼她進屋:"正好閑著呢,快進來。"
曉玲簡單講述了今天的浦東之行和劉廠長的建議。
"您覺得,買浦東的地靠譜嗎?"
趙阿姨沉思片刻,目光炯炯地看著她:"曉玲,你要知道,投資總是有風險的。"
"但如果你問我個人意見,我認為浦東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浦東就是核心區域,現在投資,十年后絕對翻倍!"
曉玲感到一絲興奮,但理性很快占了上風:"可是五十萬對我來說是全部積蓄啊..."
"這我理解,所以決定權在你手上。"趙阿姨拍拍她的手,"不管你做什么決定,我都支持你。"
回到自己家,曉玲坐在沙發上發呆。
墻上女兒思琪的照片似乎在對她微笑。
思琪今年大一,在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學習建筑設計。
她是曉玲生命中的驕傲,也是她堅強生活的動力。
晚上九點,電話鈴響起,是思琪每周固定的電話。
"媽,您今天過得怎么樣?"女兒清脆的聲音傳來。
"挺好的,今天去浦東考察了。"曉玲輕聲回答。
"浦東?!"思琪的聲音突然興奮起來,
"太巧了,我們今天剛好上了一堂關于上海城市規劃的課!"
"真的嗎?老師都講了些什么?"曉玲好奇地問。
"老師說浦東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比香港還要繁華!我們課上做了很多浦東的城市規劃方案,那里潛力太大了!"
思琪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和憧憬。
"對了,媽,您考慮好給我買房子的事了嗎?"思琪突然問道。
曉玲猶豫了一下:"思琪,如果...我是說如果,媽媽沒有買房子,而是買了一塊地,你會怎么想?"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買地?在哪里買?"
"浦東。"
"浦東的地?!"思琪驚訝的聲音中帶著興奮,
"媽,那太棒了!您知道嗎,按照我們學的城市規劃理論,浦東未來的發展潛力比浦西要大得多!"
母女倆聊了近兩個小時,思琪的熱情和專業見解讓曉玲心中的天平逐漸傾斜。
掛電話后,曉玲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買房是穩妥的選擇,但買地則充滿了不確定性。
窗外的月光灑在床前,照亮了女兒的照片。
思琪燦爛的笑容似乎在告訴她:勇敢一點,媽媽!
第二天一早,曉玲決定再去浦東看看。
她請了半天假,獨自乘坐輪渡過江。
春日的陽光下,浦東雖然荒涼,卻有著一種寬廣的氣勢。
她沿著土路走著,想象著這里未來的模樣。
一個念頭在她心中逐漸清晰:也許,這里真的值得投資。
回到辦公室,她立刻給陳海波打了電話。
"陳處長,我是錢曉玲,想請教您關于浦東買地的事情。"
陳海波熱情地回應:"錢主任有興趣投資浦東?太好了!這樣,我給您介紹個人。"
第二天中午,陳海波帶著地產投資商王天明來到曉玲的辦公室。
王天明四十出頭,穿著考究,一副精明世故的樣子。
"錢主任,您好!陳處長跟我說您對浦東的地塊有興趣,眼光真準!"
曉玲禮貌地點點頭:"王總,我想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是這樣,現在浦東開發剛起步,地價相對較低,但升值空間極大。"
"您如果有意向,我可以帶您看幾塊位置不錯的地。"
周末,王天明開著一輛紅色桑塔納,帶曉玲去浦東實地考察。
他們看了三塊地,最后一塊位于規劃中的金融區附近。
"這塊地雖然不大,但位置極佳,未來肯定升值。"王天明指著一片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土地說道。
"多少錢?"曉玲直接問道。
"五十萬。"王天明報出一個讓曉玲心跳加速的數字。
"這...這么貴?"她沒想到自己全部的積蓄只夠買這么一小塊地。
"錢主任,這可不貴。"王天明信誓旦旦地說,"這塊地現在五十萬,不便宜,但絕對是個寶。"
"十年后,沒有一百萬我都不會賣!"
曉玲陷入沉思,五十萬是她的全部家當。
回家后,她再次找到趙阿姨商量。
"趙姐,我看中了一塊地,五十萬,您說值嗎?"
趙阿姨驚訝地看著她:"你真要買啊?在哪個位置?"
曉玲拿出地圖指給她看。
趙阿姨仔細看了看,點點頭:"位置確實不錯,將來肯定會開發。"
"但是五十萬...你全部積蓄都要投進去了,思琪的學費怎么辦?"
曉玲咬了咬嘴唇:"我可以省吃儉用,實在不行就做點兼職。"
趙阿姨嘆了口氣:"你呀,就是太重感情,什么都為孩子著想。"
"既然你決定了,我支持你,實在不行我還可以借你點錢應急。"
就這樣,在1993年的夏天,曉玲簽下了購地合同,將五十萬全部投了進去。
03
簽約那天,她的手一直在顫抖。
這是一個冒險的決定,但她內心深處有一種莫名的篤定。
回家的路上,她給思琪打了電話,告訴她這個決定。
"媽,您太棒了!我相信您的眼光!"思琪在電話那頭興奮地說。
"姑娘,十年后你會感謝媽媽今天的決定的。"曉玲笑著說,心中的不安被女兒的熱情沖淡了許多。
然而她不知道,接下來等待她的將是怎樣的煎熬和考驗。
第二章
買完地后的第一個月,曉玲就開始感受到經濟壓力。
思琪在北京的學費和生活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每月寄去的八百元,幾乎占了她工資的大部分。
她開始精打細算,連午餐都自己帶,不再在單位食堂吃飯。
周末,她接了一份英語翻譯的兼職,每月可以增加三百元收入。
日子雖然拮據,但想到那塊地的未來,她心中便有了支撐。
半年后,單位里漸漸有了風聲,說她在浦東買了地。
不少同事私下議論,認為她太冒險。
"聽說錢主任把全部積蓄都投到浦東那片荒地上了?"
"現在的房子不買,去買地?也不知道是誰給她出的主意。"
"那邊除了泥巴還是泥巴,哪來的升值空間啊。"
這些閑言碎語不時傳入曉玲的耳中,但她選擇了沉默。
唯一安慰她的是劉伯伯偶爾的鼓勵:"小錢啊,別理他們,堅持自己的判斷。"
1994年初,浦東開發的消息越來越多見于報端。
曉玲每天都認真閱讀相關新聞,尋找任何可能的利好信息。
她定期去看那塊地,雖然周圍依然荒涼,但遠處已經有了一些建設的跡象。
思琪寒假回來,母女倆一起去浦東看地。
寒風中,思琪興奮地在地塊上走來走去,不時拿出筆記本記錄著什么。
"媽,我在學校做了一個課題,就是關于浦東的城市規劃。"
"你看,按照規劃,這附近將來會是金融核心區的外圍,地價肯定蹭蹭往上漲!"
曉玲看著女兒自信的樣子,心中的不安又減輕了幾分。
然而,好景不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上海的房地產市場受到嚴重沖擊,房價下跌,交易量銳減。
浦東的開發速度也明顯放緩,一些已經啟動的項目被迫停工。
單位里的閑言碎語更多了。
"聽說浦東的開發都停了,錢主任那塊地怕是要貶值咯。"
"現在連浦西的房子都賣不動,浦東那邊的地有誰要啊!"
曉玲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夜晚常常失眠。
一天下班后,她在辦公室里獨自整理文件,淚水不受控制地流下來。
正在這時,電話鈴響了,是思琪從北京打來的。
"媽,您最近好嗎?"思琪關切地問。
曉玲強忍淚水:"挺好的,就是有點累。"
思琪敏銳地察覺到了母親的情緒:"媽,是不是單位有人說閑話了?"
曉玲驚訝于女兒的洞察力:"你怎么知道?"
"趙奶奶告訴我的,她說您最近壓力很大。"
"媽,您別聽他們的,我在學校學的城市規劃理論都表明,浦東未來的發展潛力比浦西要大得多,您一定是對的!"
"您知道嗎,我們專業請來了一位香港的規劃專家,他專門研究過浦東,說那里將成為亞洲的曼哈頓!"
女兒堅定的支持像一劑強心針,讓曉玲重新找回了信心。
她擦干眼淚,挺直腰板:"謝謝你,思琪,媽媽沒事的。"
掛了電話,她決定不再理會那些閑言碎語,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時間一天天過去,浦東的變化雖然緩慢,但確實在發生。
遠處,一些高樓開始拔地而起。
1999年,思琪大學畢業,獲得了香港一家建筑事務所的工作機會。
臨行前,母女二人再次去浦東看地。
與六年前相比,這里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
遠處的高樓更多了,道路也寬敞了許多。
但曉玲的地塊附近依然相對冷清,沒有太大的開發動靜。
"媽,再給它幾年時間。"思琪緊握母親的手,眼中滿是堅定。
"我相信,未來這里會成為上海最繁華的地段之一。"
送別女兒前往香港,曉玲心中五味雜陳。
一方面為女兒的前程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的決定是否會影響女兒的未來。
思琪臨行前的話一直在她耳邊回響:"媽,您的決定一定是對的,我們在投資未來。"
進入新世紀,浦東的發展明顯加速。
2001年,上海申奧成功,城市建設的步伐更快了。
浦東的地鐵2號線開通,連接了浦西與浦東。
曉玲的地塊附近也開始有了一些建筑工地,雖然無人問津她的土地,但周邊的變化給了她新的希望。
她每個月都會去看一次地,仿佛在看望自己的孩子。
趙阿姨有時會陪她一起去:"曉玲,你這塊地位置真不錯,將來肯定大有作為。"
單位里的閑言碎語也少了,畢竟浦東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
2005年,思琪從香港回來探親。
已經工作六年的她,舉止更加成熟自信,眼神中透露著專業人士的敏銳。
"媽,我帶了個好消息回來。"思琪神秘地說。
"什么好消息?"曉玲好奇地問。
"有個香港的投資商對咱們的地塊有興趣,開價一百萬!"
曉玲愣住了:"一百萬?真的假的?"
"千真萬確!這位投資商是我們公司的客戶,聽說我母親在浦東有塊地,就表示了興趣。"
曉玲心跳加速,一百萬,翻了一倍啊!
她幾乎要脫口而出"賣了吧",但思琪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
"媽,我知道您想什么,但我建議您再等等。"
"一百萬確實是翻了一倍,但以浦東現在的發展速度,這個價格還遠遠不夠。"
"您再堅持幾年,回報會更大的!"
曉玲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點了點頭:"好,聽你的,再等等。"
送思琪回香港后,曉玲又陷入了新的思考。
一百萬,對她這個普通的國企干部來說已經是一筆巨款。
如果賣了,可以給思琪在浦西買一套不錯的房子,自己的晚年也有了保障。
但女兒的話也在她腦海中回蕩:"再等等,回報會更大。"
最終,她選擇了繼續堅守,雖然心中難免忐忑。
04
2007年底,上海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升溫。
浦東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高樓大廈不斷崛起。
曉玲的地塊周圍已經有了明顯的開發跡象,甚至有人上門詢問是否愿意出售。
她都婉言謝絕了,決定再等一等。
這一等,就等來了2008年初那個改變她命運的電話。
2008年1月的上海,寒風刺骨。
錢曉玲裹緊大衣,走在上班的路上。
十五年過去,她已經五十七歲,距離退休只有三年時間了。
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痕跡,但她的眼神依然堅定有神。
這些年,她一直堅守著那塊在浦東的地,無論外界如何變化。
思琪在香港工作得很好,已經成為事務所的主要設計師之一。
每月都會按時給母親打電話,匯報工作進展,也不忘問候那塊地。
辦公室里,曉玲正在整理一份季度報表。
突然,桌上的電話鈴響起。
"您好,請問是錢曉玲女士嗎?"一個陌生的男聲傳來。
"我是,您是哪位?"曉玲放下手中的筆。
"您好,我是瀚海地產的張總,想跟您談談關于您在浦東那塊地的事。"
曉玲心跳加速,警惕地問:"您怎么知道我有那塊地的?"
"錢女士,別緊張。"張總笑著說,"浦東現在發展得這么好,地塊信息都是公開的。"
"我們公司有意收購您的地塊,不知您是否考慮出售?"
曉玲深吸一口氣,想起了女兒的囑咐,但十五年的等待和煎熬又浮現在眼前。
她直接問道:"開個價吧。"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后張總吐出一個數字。
曉玲以為自己聽錯了,顫抖著聲音問:"您...您能再說一遍嗎?"
"我說,我們初步評估價格是——"
就在這時,電話突然"嘟嘟"響起,然后斷了。
"喂?喂?"曉玲急切地喊著,但電話已經沒有任何聲音了。
她趕緊回撥,卻發現是個陌生號碼,怎么也打不通。
曉玲的心跳得厲害,剛才那個數字,她沒聽清,但感覺很驚人。
她拿起另一部電話,撥通了思琪在香港的號碼。
"思琪,剛才有人要買我們的地,但電話斷了,我沒聽清價格..."曉玲急切地說道。
"媽?什么人?哪家公司的?"思琪的聲音突然變得嚴肅。
"說是瀚海地產的張總,你認識嗎?"
思琪沉默了片刻,突然說:"媽,別急著賣,我明天就回上海!"
曉玲感到女兒語氣中有些異常,更加忐忑不安。
"思琪,怎么了?你聽說過這家公司嗎?"
"嗯,聽說過,他們在浦東做了不少項目。"思琪語氣凝重,"媽,現在情況有點復雜,我必須親自回來看看。"
"好吧,那我等你回來再說。"曉玲點點頭,雖然心中充滿疑問。
掛了電話,她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思緒萬千。
到底是什么價格讓思琪如此緊張?
那塊地現在究竟值多少錢?
這些問題盤旋在她的腦海中,讓她無法集中精力工作。
下班后,她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浦東。
十五年過去,這里已經完全變了樣。
高樓林立,道路寬闊,地鐵四通八達,與當年的荒涼景象判若兩地。
她獨自站在自己的地塊前,看著周圍繁華的景象,心情復雜。
當年那個被許多人質疑的決定,如今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第二天一早,思琪就從香港飛回了上海。
多年在香港的工作和生活使她更加干練成熟,舉手投足間流露出專業人士的自信。
"媽,您看起來氣色不錯。"思琪一下飛機就直奔母親家中。
"思琪,你怎么這么著急趕回來?那家公司有問題嗎?"曉玲關切地問。
思琪搖搖頭:"不是公司有問題,而是情況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到底怎么回事?你快說說。"曉玲有些著急。
"媽,我們先去浦東看看地再說,我有很多事情要當面和您講。"
05
當天下午,母女二人來到了浦東。
思琪帶著母親直奔那塊地。
站在地塊前,思琪拿出一張地圖,指給母親看:"您看,這是最新的浦東規劃圖。"
"咱們的地塊位于這個位置,根據最新規劃,這里將成為金融核心區的擴展帶。"
"周邊已經有很多國際金融機構入駐,地價早就飛漲了。"
曉玲聽著女兒專業的分析,隱約感到事情可能比她想象的要驚人。
"那...現在這塊地值多少錢?"她有些迫不及待地問。
"這個嘛..."思琪神秘地笑了笑,"我們先去找個地方坐下來慢慢聊。"
母女二人來到附近一家安靜的咖啡廳。
思琪點了兩杯咖啡,然后鄭重地打開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
"媽,我給您看些東西。"
她調出一份文件,上面是浦東地區的地價走勢圖。
"您看,這是您買地時候的價格,這是五年前,這是去年,這是現在..."
隨著思琪的指點,曉玲看到一條幾乎垂直上升的曲線。
"根據最新的規劃和周邊地塊的成交價,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
思琪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詞。
曉玲緊張地看著女兒:"到底多少?"
思琪從包里拿出一個文件夾,小心翼翼地打開,遞到曉玲面前。
"您看這里..."
隨著思琪的指點,曉玲的目光落在文件上標注的價格數字上。
她的表情從好奇逐漸變成不可置信。
"這...這不可能......"她喃喃道,聲音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