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會晤后,美總統特朗普得寸進尺,妄圖在90天談判中尋求更大的優勢,因而被中方晾在了一邊,其訪華請求至今沒有結果。白宮罕見承認特朗普怕了。
日前, 中美發布了聯合聲明,為中美關系帶來短暫緩和,但雙方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美總統特朗普在會后短短的48小時內,推翻緩和姿態,并連發三道威脅,包括90天談判不成就重新追加高額關稅、禁止全球使用華為昇騰芯片、中方不配合管控芬太尼將付出代價。
美方在貿易策略上反復,在臺灣問題觸碰紅線,明顯誠意缺乏,所以在特朗普展現出訪華意愿之后,中方對此持保留態度,并未理會。惱羞成怒的特朗普隨即采取了報復措施,打算對中國起重機和電池材料加征關稅,并進一步擴大了對AI芯片的管制令。這一舉動令中方更加確信,特朗普訪華推動合作的意愿是假,轉移國內矛盾、政治作秀才是真,這種缺乏尊重和誠意的喊話,并不符合中方強調的平等外交原則,所以中方繼續采取了冷處理的方式。
但外交博弈是一回事,政治交流又是另一回事,中方雖然沒理會特朗普,卻會見了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摩根大通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等人,表明中方不拒絕與美方交流,只是更傾向于更穩定的對話途徑,而非目的不明、意義不大的高層訪問。
特朗普明顯看懂了中方了意思,所以他退而求其次,令手下官員與中方先行進行了接觸。5月22日,中美打了一通特殊電話,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多通電話,就中美關系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交換了意見。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之所以說它特殊,一是因為特朗普請求訪華未果的背景,二是因為美國務卿魯比奧還在中國的制裁名單上,王毅外長不會搭理他,所以中美溝通的重大事件,只能由雙方常務副外長來進行。換做七十年前,美國絕對想不到中方有一天會拒絕美國總統的訪華請求,也想不到有一天美國務卿會和中方說不上話。
當前中美關系進入了一種很微妙的狀態,特朗普既想和中方達成貿易協定,卻頭疼該用什么手段讓中國心甘情愿被占便宜。他起初對關稅牌寄予厚望,揚言從經濟角度講,貿易逆差國在貿易戰中總是占有優勢,卻沒想到美國的消費市場和股債匯市場根本支撐不了關稅戰,到頭來還得主動低頭和中方談判。連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都承認,中國的反制關稅給美國帶來了“痛苦”,他和特朗普都感到“怕了”。
后來,特朗普又想打芯片牌再卡中國的脖子,可中方手上又有更厲害的“稀土王牌”,讓美國偷雞不成蝕把米,現在特朗普又想打孤立牌,借關稅談判和芯片壟斷地位迫使他國遠離中國,可G7首先就拒絕與美方討論對華“聯合關稅”。
短期來看,美方已經輸得一敗涂地,特朗普想要的資本和制造業回流目標,一個都沒達到,美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卻一天不如一天,還是失去了歐洲盟友的信任,以后還想繼續圍堵中國,將難上加難。但這恰好也是重置中美關系的契機,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政策已經不再契合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時代主題,是馬上就要被拋棄的糟粕,中方的“奉陪到底”和“不跪”,恰好能讓美方更快認清和接受這個事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