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豪華別墅的客廳里,兩個男人面對面坐著。空氣凝固得像要結冰。
"你當年毀了我的前途,現在還有臉來求我?"李明的聲音冷得像刀子。
滿頭白發的老人顫抖著開口:"明子,我知道錯了...你是我看著長大的..."
李明冷笑一聲,猛地站起身:"看著長大?你是看著我怎么被你一腳踢開的!"
老人眼中含著淚:"孩子,聽我解釋..."
"解釋?"李明的眼中滿含怒火,"四十二年了,你現在來解釋?"
這場四十年后的對峙,究竟會如何收場?
01
1982年夏天,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整個中國都在變化。
對于普通人來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工作不再完全由國家分配,但好的工作機會依然稀缺得像黃金。
李明那年剛滿18歲,是村里有名的好學生。
高中三年,他門門功課都是第一,還會修收音機,村里人都說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李明的父親在他12歲時因病去世,母親獨自拉扯他長大,實在不容易。
三年前,母親改嫁給了隔壁村的王老漢,也就是李明口中的繼父。
王老漢帶來了一個兒子王強,比李明小半歲。
但腦子不如李明聰明,高中勉強畢業,成績一直在班里墊底。
那年夏天,縣里的國營機械廠要招收一批新工人。
這在當時可是了不得的好事,國營工廠意味著鐵飯碗,意味著穩定的工作和體面的生活。
關鍵是,他們村只有一個推薦名額。
村支書找到李明家,話說得很明白:
"這個名額,李明的條件最符合。品學兼優,還有技術底子,廠里肯定喜歡。"
李明激動得一晚上沒睡著覺。
從小到大,他就夢想著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讓母親再受苦。
現在機會就在眼前,他怎么能不興奮?
繼父王老漢也表示支持:
"明子是好孩子,這個機會他應該得到。我明天就去找村支書,把這事定下來。"
母親高興得眼淚都出來了:
"明子,咱家終于要出息了。你爸在天有靈,也會高興的。"
李明握著母親的手:"媽,等我進了工廠,第一個月工資就給您買件新衣服。"
那一夜,一家人都沉浸在即將到來的幸福中。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似美好的開始,卻成了李明人生中最痛苦的轉折點。
02
事情的轉變發生得悄無聲息。
第二天一大早,繼父就出門了,說是去村委會"打點打點"。
李明在家里收拾東西,準備去縣里報到用的材料。
下午,李明到村口的小賣部買東西,無意中聽到了兩個村民的對話。
"老王家這回可是下了血本啊,為了兒子的工作,聽說送了不少好處。"
"是王強要去工廠嗎?我還以為是李明呢。"
"你消息落后了,早就改了。血濃于水嘛,哪有給別人家孩子謀好處的道理。"
李明腦子嗡的一聲,差點站不穩。
他急忙跑回家,推開門就看到繼父正在和母親小聲說話。
看到李明進來,兩人都停止了交談。
"爸,村里人說王強要去工廠,這是怎么回事?"李明強壓著心中的怒火問道。
繼父臉色有些不自然:"明子,坐下,我有話跟你說。"
"我不坐!"李明的聲音已經開始顫抖,"你告訴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沉默了很久,繼父才開口:"明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但是王強是我的親生兒子,我總不能看著他沒出路。"
"可是這個名額本來就是我的!"李明幾乎是吼出來的。
"什么你的我的,還沒定下來的事,誰都有機會爭取。"繼父的聲音也硬了起來
"再說,你還年輕,以后機會多的是。王強年紀大了,再不安排工作就晚了。"
李明轉頭看向母親,希望能從她那里得到支持。
但母親只是低著頭,眼淚一滴滴往下掉。
"媽,您說句話啊!"李明的聲音里帶著絕望。
母親抬起頭,眼中滿含痛苦:"明子,你繼父也不容易。王強是他的親骨肉..."
"那我呢?"李明的眼淚也掉了下來,"我在這個家里算什么?"
繼父站起身,語氣變得冷漠:
"你要這么想,我也沒辦法。但這事已經定了,明天王強就去縣里報到。"
那一刻,李明感覺整個世界都塌了。
03
當天晚上,李明一個人坐在房間里,腦子里亂成一團。
他想不通,為什么命運要這樣捉弄他?
為什么在最關鍵的時候,最信任的人卻給了他致命一擊?
第二天一早,王強背著行李要去縣里報到。
臨走前,他有些愧疚地對李明說:"哥,對不起。"
李明冷冷地看著他:"別叫我哥,我們不是一家人。"
王強張了張嘴,最終什么也沒說,跟著繼父走了。
母親走到李明身邊,伸手想要摸摸他的頭,被李明躲開了。
"明子,媽知道你心里苦。但是我們現在是一家人,得為整個家考慮。"
"一家人?"李明苦笑,"媽,您別騙自己了。在他心里,我從來就不是他兒子。"
"你別這么說,你繼父對你也挺好的。"
"好?"李明的聲音越來越大,"如果這就是好,那我寧可沒有這個繼父!"
接下來的幾天,家里的氣氛壓抑得讓人窒息。
李明不跟任何人說話,每天就是一個人待在房間里。
一周后,消息傳來,王強順利進入了縣機械廠。
每月工資三十六元,在當時算是相當不錯的收入。
那天晚上,繼父買了酒菜慶祝。
飯桌上,他對李明說:
"明子,過去的事就過去了。你也別一直耿耿于懷,找個機會出去闖闖,說不定比在工廠更有出息。"
李明放下碗筷,冷冷地看著他:"您說得對,我確實應該出去闖闖。"
第二天天沒亮,李明就收拾了簡單的行李,悄悄離開了家。
臨走前,他在桌上留了一張紙條:"媽,兒子去外面闖蕩了。不混出個人樣,絕不回來。"
04
1982年秋天,18歲的李明帶著一身的憤怒和不甘,踏上了南下的火車。
目的地是深圳。
那時的深圳還是個小漁村,但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到了那里,到處都在建設,到處都需要人手。
李明身上只有七十多塊錢,是他平時攢下的零花錢。
這點錢在深圳連一個月的生活費都不夠。
下了火車,李明找到一個建筑工地。
工頭看他文質彬彬的樣子,有些不信任:"小伙子,你能干得了力氣活嗎?"
"能!"李明回答得斬釘截鐵。
就這樣,李明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白天在工地搬磚運沙,晚上和幾個工友擠在簡陋的工棚里。
工作很苦,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但李明咬牙堅持著,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混出個人樣!
三個月后,工地上來了一批新設備,需要懂技術的人操作。
工頭發愁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李明主動請纓:"讓我試試吧。"
憑著在學校學到的基礎知識和自己的聰明勁,李明很快就掌握了設備操作。
工頭大喜,當即決定讓他當技術員,工資也從每天三塊錢漲到了五塊錢。
這是李明南下后第一個轉機。
1983年春天,一家港資企業要在深圳建廠,急需一批既懂技術又懂英語的工人。
李明憑著高中的英語底子和這幾個月學到的技術經驗,成功應聘。
進入外資企業后,李明如魚得水。
他白天認真工作,晚上自學英語和專業技術。
企業的港籍老板很欣賞這個勤奮好學的年輕人,經常單獨指導他。
"小李,你很有潛力。好好干,將來前途無量。"老板對李明說。
李明用力點頭:"謝謝老板,我不會讓您失望的。"
1985年,李明被提升為車間主任,月薪達到了150元。
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高的收入,比王強在縣里的工廠高出了好幾倍。
就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李明收到了家里的一封信。
05
那封信是村里的老支書寫來的,內容很簡單:王強在工廠出了事故,右手受了重傷,可能要截肢。
繼父家為了給王強治病,已經債臺高筑。
看完信,李明的心情五味雜陳。
按理說,他應該幸災樂禍。
當年王強搶了他的工作機會,現在遭報應了,他應該感到痛快才對。
但是看到信中描述的王強的痛苦和繼父一家的困境,李明心中卻涌起了一種說不清的感受。
那天晚上,李明在深圳的海邊坐了很久。
海風吹在臉上,帶著一絲咸澀的味道。
"我到底該怎么辦?"李明問自己。
最終,李明做了一個連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決定:他要幫助繼父一家。
但他不能讓他們知道這個錢是他出的。
他通過老支書,以"好心人捐助"的名義,給繼父家寄去了兩千塊錢。
這兩千塊錢在當時是個巨額,相當于李明一年多的工資。但他沒有猶豫。
王強的手術很成功,雖然留下了殘疾,但保住了手臂。
繼父一家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而李明,繼續在深圳默默奮斗著。
1987年,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
李明看準時機,辭去了工廠的工作,和幾個朋友合伙開了一家貿易公司。
憑著多年積累的技術知識和語言優勢,李明的生意很快就做得風生水起。
他主要做電子產品的進出口貿易,抓住了改革開放初期的巨大商機。
1990年,李明在深圳買了第一套房子。
同年,他和一個同樣在深圳打拼的湖南女孩結了婚。
妻子小劉也是個有抱負的人,兩人攜手創業,感情很好。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李明敏銳地察覺到機會,果斷擴大了公司規模,開始涉足房地產和高科技產業。
那些年,李明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事業上。
他很少想起老家的事,也從不主動聯系繼父一家。
但每年,他都會通過各種渠道,暗中了解繼父一家的情況。
得知他們生活困難時,他總是會想辦法暗中幫助。
1995年,繼父得了重病需要大筆醫療費,李明又悄悄寄去了一萬塊錢。
2000年,王強的孩子要上大學缺錢,李明再次出手相助。
2005年,繼父家的老房子塌了需要重建,還是李明暗中提供了資金。
這些年來,李明通過各種方式,前前后后幫助繼父一家總共花了十幾萬塊錢。
但他從來沒有讓他們知道,這些錢都是他出的。
在繼父一家的眼中,總是有各種"好心人"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他們感激這些素不相識的恩人,卻不知道真正的恩人就是被他們傷害過的李明。
06
時間到了2010年,李明的事業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他的公司成功上市,個人身價過億。他被媒體稱為"深圳奇跡的締造者之一"。
但李明始終保持低調,很少在媒體面前露面。他更不會到老家去炫耀自己的成功。
2015年,李明收到消息,母親病重。他立即趕回老家,但還是沒能見到母親最后一面。
在母親的葬禮上,李明和繼父見了面。那是他們二十多年來第一次見面。
繼父明顯蒼老了很多,頭發全白了,背也駝了。看到李明時,他眼中閃過復雜的神色。
"明子,你...你回來了。"繼父的聲音有些顫抖。
李明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么。
葬禮結束后,李明沒有多停留,當天就返回了深圳。
臨走前,繼父追了出來:"明子,你媽生前一直想你。她說...她說對不起你。"
李明停下腳步,沒有回頭:"人死不能復生,說這些還有什么意義。"
"孩子,我知道當年的事傷了你的心。但是..."
"不用說了。"李明打斷了他的話,"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說完,李明頭也不回地走了。
繼父站在門口,看著李明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眼中滿含淚水。
07
2020年以后,李明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他投資的幾家高科技公司都獲得了巨大成功,個人年收入突破了千萬大關。
按照常理,一個人成功到這種程度,應該早就忘記了年輕時的那些恩怨。
畢竟,當年的那個工作機會,現在看來根本不值一提。
但人的心理是復雜的。有些傷疤看似愈合了,實際上還在隱隱作痛。
李明有時候也會想,如果當年沒有發生那件事,他的人生會是什么樣?
也許他會在縣城的工廠里工作一輩子,娶一個普通的女孩,過著平淡但安穩的生活。
但也正是因為那次打擊,他才有了拼搏的動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從某種意義上說,繼父的"背叛"反而成就了他。
這種復雜的情感,讓李明對繼父既恨又感激,既憤怒又釋然。
2023年,李明收到消息,王強因為意外去世了。
李明暗中幫助料理了后事,但沒有現身。
那時候,李明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和繼父有什么交集了。
但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
2024年秋天,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李明正在家中處理公司事務,門鈴突然響了。
通過門禁系統的監控,李明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繼父王老漢站在門外,滿頭白發,身形佝僂,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了許多。
李明愣了很久,最終還是按下了開門鍵。
繼父緩緩走進客廳,環視了一下這個豪華的房子,眼中閃過復雜的神色。
"明子,你...你過得很好。"繼父的聲音有些哽咽。
"坐下說話吧。"李明指了指沙發,聲音很平靜。
兩個人面對面坐下,空氣中彌漫著尷尬和緊張。
沉默了很久,繼父才開口:"明子,我知道你恨我。"
"恨?"李明苦笑一聲,"都過去這么多年了,還說恨不恨有什么意義?"
"可是我看得出來,你心里還是有怨氣的。"
李明沒有否認。確實,雖然這么多年過去了,那道心中的傷疤依然存在。
"你今天來,是有什么事嗎?"李明直接問道。
繼父猶豫了一下,然后說出了開頭那段對話。
繼父顫抖著從懷里掏出一個發黃的信封:"明子,這是你媽臨死前讓我交給你的..."
李明冷笑:"現在才想起來?晚了!"
"不,你聽我說完!"繼父眼中含淚,"當年的事...你媽她...她其實..."
話音未落,李明猛地站起身,臉色煞白:"你什么意思?"
繼父深吸一口氣:"有些事,我瞞了你四十年。今天必須說出來,否則我死不瞑目..."
李明的手在顫抖,那個信封里究竟藏著什么驚天秘密?
當年的背叛,真的只是簡單的偏心嗎?
還是另有隱情?
而那個神秘的資助者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