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這種鳥不拉屎的破沙灘,
白送都沒人要!”
1993年的海南三亞,
烈日把沙灘烤得滾燙。
老漁民周大海蹲在椰子樹下,
數著手里皺巴巴的鈔票——整整**2萬元**,
是他賣掉祖傳漁船的全部家當。
"簽吧。"他把錢推給土地局干部,
"就買鹿回頭那片沒人要的礁石灘。"
干部搖頭嘆氣:"老周啊,
你這錢扔海里還能聽個響..."
30年后,
當博鰲亞洲論壇的直升機降落在"大海珊瑚酒店"的停機坪時,
當年笑他的人,
正在給他當保安。
01
1993年的海南,
房地產泡沫剛剛破裂。三亞街頭到處是爛尾樓,
樓頂拉著“跳樓價清倉”的條幅在風中嘩啦啦響。周大海親眼看見一個穿皮鞋的炒房客從香港大廈上跳下來,
皮鞋掉在拍賣行門口“零元起拍”的牌子旁邊。
那天晚上,
周大海回到漁村里的茅屋,
6歲的兒子小海正蹲在門口用貝殼擺字。月光下,
貝殼擺成四個歪歪扭扭的字:爸爸不瘋。
“小海,
過來。”
周大海蹲下身子,
摸了摸兒子的頭。
“爸爸,
媽媽說你要把船賣了買破地,
村里人都說你瘋了。”
小海的眼睛在月光下亮晶晶的。
周大海沒有解釋。他帶著兒子走到海邊,
指著遠處黑漆漆的礁石灘:“小海,
你看那里像什么?”
小海仔細看了看:“像……像一只趴著的大烏龜。”
“對,
就是烏龜。”
周大海點點頭,
“烏龜活得久,
慢慢爬,
但總能爬到終點。”
第二天,
周大海就去找老伙計王富貴商量賣船的事。王富貴是村里最有經驗的老漁民,
兩人一起出海打漁二十多年。
“老周,
你真要賣‘海燕號’?”王富貴蹲在碼頭上,
手里拿著剛補好的漁網。
“賣了。”
周大海語氣很平靜。
王富貴一下子跪在碼頭上:“老周,
沒了船咱還算什么漁民?你爺爺傳給你爸,
你爸傳給你,
這船就是咱的命根子啊!”
周大海扶起王富貴:“富貴,
這海里的魚越來越少了。再過幾年,
光靠打漁養不活一家人。”
王富貴抹了把眼淚:“那你買那破地干什么?上面連根草都不長!”
“種椰子。”
周大海說得很認真。
王富貴愣了:“椰子?那地方連土都沒有,
全是珊瑚礁!”
“那就等土。”
這話說得王富貴直搖頭。但最后,
他還是幫周大海找到了買主——一個從福建來的魚販子,
出價整整2萬塊。
賣船那天,
村里來了不少人看熱鬧。周大海把“海燕號”開到碼頭,
魚販子仔細檢查了船體、發動機、漁具。
“船不錯,
成交。”
魚販子當場掏出2萬塊現金。
周大海接過錢,
回頭看了一眼跟了他二十多年的漁船。船舷上還有去年臺風留下的劃痕,
駕駛室里掛著妻子離開前織的中國結。
“爸爸!”小海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來,
抱住周大海的腿,
“別賣船!媽媽說了,
賣了船她就永遠不回來了!”
周大海蹲下來,
輕輕抱住兒子:“小海,
媽媽早就跟著臺灣的陳老板走了。她不是因為船才不回來的。”
小海哭得更厲害了:“那為什么?為什么她要走?”
周大海沒有回答。他站起身,
對魚販子說:“錢我收了,
船歸你了。”
看熱鬧的村民們開始議論紛紛:
“老周真的瘋了,
好端端的漁船不要,
去買那破石頭灘。”
“聽說那地方連鬼都不去,
全是尖尖的珊瑚礁,
人走上去腳都會扎破。”
“等著看吧,
用不了一年他就得把地賣回給政府。”
買下土地的第二天,
周大海就帶著兒子和簡單的工具搬到了礁石灘上。他用竹子和防雨布搭了個簡陋的窩棚,
算是暫時的家。
礁石灘確實荒涼得很。白天太陽直曬,
氣溫能達到40多度;晚上海風呼嘯,
氣溫又能降到20度以下。最要命的是沒有淡水,
周大海只能每天騎自行車到5公里外的村子里挑水。
小海不適應這種生活,
經常哭鬧著要回村里。有一次,
周大海發現兒子偷偷寫信給在臺灣的媽媽,
信里寫著:“媽媽,
我想跟你走,
爸爸真的瘋了。”
周大海看完信,
沒有責怪兒子,
而是坐在礁石上看了很久的海。
02
1996年9月,
臺風“莎莉”登陸海南。這是周大海搬到礁石灘后遇到的第一個強臺風。
臺風來的那天晚上,
風力達到了12級。周大海抱著小海躲在一塊大礁石后面,
看著自己辛苦搭建的窩棚被風吹得七零八落。防雨布飛上了天,
竹子被折斷,
連他們睡覺用的草席都不見了蹤影。
“爸爸,
我們回村里吧!”小海在臺風聲中大聲喊著。
周大海緊緊抱著兒子,
沒有說話。他知道現在回村里,
就等于承認自己確實瘋了。
臺風過后的第二天早上,
周大海帶著小海在廢墟中尋找還能用的東西。突然,
小海在一個珊瑚縫里發現了什么東西。
“爸爸,
你看這是什么?”小海舉起一個圓圓的、白色的東西。
周大海接過來一看,
心跳猛地加速了——那是一顆天然珍珠,
有鴿子蛋那么大,
在陽光下閃著柔和的光澤。
“這是……珍珠?”小海瞪大了眼睛。
周大海小心翼翼地把珍珠包在手帕里:“小海,
這是海給咱們的禮物。”
“那我們發財了嗎?”
“不知道,
但起碼說明這片海底下還有寶貝。”
那顆珍珠后來被周大海拿到三亞市區的珠寶店鑒定,
確認是天然南珠,
價值8000多元。這筆錢解決了父子倆的燃眉之急,
也讓周大海更加堅定了守在這片海邊的決心。
從那以后,
每當有人問起周大海為什么不肯離開那片“破地方”時,
他就會摸摸口袋里的珍珠,
笑而不語。
1998年春天,
周大海開始了他的“荒島求生”實驗。他要證明這片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礁石灘,
其實是一塊寶地。
最大的問題還是淡水。每天挑水實在太辛苦,
而且小海已經上學了,
需要更穩定的生活條件。周大海決定在自己的地上挖井。
“在礁石上挖井?老周你又犯瘋病了!”王富貴知道這事后專門跑來勸他,
“這下面全是珊瑚礁,
你拿什么挖?”
周大海沒有多解釋,
而是找來了鐵錘、鋼釬和鐵鍬,
開始在一塊比較平整的礁石上鑿洞。
第一天,
鑿了一尺深,
手上磨出了水泡。
第二天,
繼續鑿,
水泡破了又長。
第三天,
鋼釬打彎了,
周大海又買了新的。
村里人路過這里,
看到周大海汗流浹背地在石頭上鑿洞,
都搖頭嘆氣:“這人真的沒救了。”
鑿了整整一個月,
終于在三米深的地方鑿透了礁石層。周大海興奮地往洞里看,
卻發現下面是一個天然的石洞,
洞里積著清澈的淡水。
“有水了!有水了!”周大海激動得像個孩子。
小海放學回來,
看到爸爸從“井”里打上來清澈的淡水,
也高興得跳了起來:“爸爸你真厲害!”
后來周大海才知道,
這個石洞其實是宋代時期漁民留下的蓄水井。古代的漁民也曾經在這里生活過,
他們比周大海聰明,
早就發現了這里的淡水資源。
有了淡水,
下一步就是種植。周大海想種椰子樹,
但椰子樹需要土壤,
而礁石灘上只有堅硬的珊瑚礁。
周大海想到了一個辦法:用死魚做肥料。
每天早上,
他都會到附近的漁村收集漁民們不要的死魚、魚內臟和海藻。然后把這些東西運回礁石灘,
挖出珊瑚礁中的縫隙,
把有機物填進去。
“這味道!”小海捂著鼻子,
“爸爸,
咱們家都成垃圾場了!”
03
周大海也覺得味道難聞,
但他知道這是必須的:“小海,
這些臭東西過幾個月就會變成最好的肥料。”
果然,
三個月后,
那些死魚和海藻腐爛發酵,
變成了黑色的有機肥。周大海在這些肥料上種下了第一批椰子樹苗。
令人意外的是,
椰子樹苗在這種特殊的土壤里長得特別好。海邊的咸濕氣候加上魚肥的營養,
椰子樹苗半年就長到了一米多高。
1999年,
第一批椰子樹開始結果。周大海嘗了一口自己種的椰子,
又甜又香,
比市場上賣的還要好吃。
2001年,
博鰲亞洲論壇在海南舉辦。這個消息讓整個海南都興奮起來,
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有一天下午,
一個穿著西裝的中年男人騎著摩托車誤打誤撞來到了周大海的椰林里。男人叫李建華,
是博鰲論壇的工作人員,
原本是想去著名的天涯海角景區,
結果走錯了路。
“師傅,
這里是哪里?”李建華停下摩托車,
打量著周圍的椰林。
“這里叫鹿回頭礁石灘。”
周大海正在給椰子樹澆水。
李建華環顧四周,
發現這里的風景竟然比天涯海角還要美。椰林、礁石、藍天、白云,
還有遠處的海平線,
組成了一幅天然的畫卷。
“這里可以住人嗎?”李建華問。
周大海指了指自己用椰子葉和竹子搭建的簡陋房屋:“只有這個,
條件很簡陋。”
“能住就行!”李建華興奮地說,
“我在這里住一晚上,
給你200塊錢怎么樣?”
04
200塊錢對當時的周大海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他高興地答應了,
還給李建華準備了新鮮的椰子汁和烤魚。
晚上,
李建華坐在沙灘上看星星,
感嘆道:“這里比五星級酒店還要舒服!空氣清新,
沒有噪音,
還有這么美的自然風光。”
第二天早上,
李建華要走的時候,
對周大海說:“大叔,
你這里風景很好,
。如果你能把條件稍微改善一下,
肯定會有很多客人愿意來。”
這句話點醒了周大海。他開始琢磨怎么改善住宿條件。
受到李建華的啟發,
周大海開始建設他的“樹屋民宿”。他利用粗壯的椰子樹做支撐,
用竹子和椰子葉搭建出一個個精致的樹屋。
樹屋離地面兩米高,
既能避免濕氣,
又能欣賞到更好的海景。屋內鋪著海南特有的藤席,
掛著用珊瑚做的天然裝飾品。
最有特色的是,
每個樹屋門口都有一塊珊瑚石做的招牌,
上面刻著房間號碼和一句詩。比如1號房的招牌上刻著“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2號房刻著“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2003年,
小海已經上高中了,
學習成績很好。有一天,
他帶回來一個女同學,
說是來做暑假作業的。
女孩叫陳美麗,
是班上最漂亮的學生,
父親在三亞開酒店。她看到周大海的簡陋住所和樹屋民宿,
臉上明顯露出了嫌棄的表情。
“小海,
你家就住這種地方啊?”陳美麗小聲對小海說。
小海的臉一下子紅了:“美麗,
我們家雖然簡單,
但這里風景很美的。”
“可是這里連空調都沒有,
晚上怎么睡覺啊?”
周大海聽到了她們的對話,
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走過去,
客氣地對陳美麗說:“丫頭,
我們這里雖然沒有空調,
但有天然的海風。你試試看,
保證比空調還舒服。”
陳美麗勉強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就找借口回城里了。臨走時,
她對小海說:“小海,
你這么聰明,
將來肯定能考上好大學,
離開這個地方。”
小海送走陳美麗后,
悶悶不樂地坐在海邊。周大海走過去,
坐在兒子身邊。
“小海,
你是不是覺得咱們家太窮了?”
小海沒有說話,
只是往海里扔著小石子。
“小海,
你記住,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由他住什么房子決定的,
而是由他做什么事情決定的。”
周大海指著遠處的椰林,
“這片地方現在看起來不起眼,
但將來一定會變得很重要。”
“可是美麗說我配不上她。”
小海的聲音有些哽咽。
“那就讓自己變得更好,
不是為了配得上誰,
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2005年9月,
強臺風“達維”正面襲擊海南。這個臺風比1996年的“莎莉”還要猛烈,
風力達到了14級。
臺風來臨的前一天,
氣象臺就發布了紅色預警。周大海和小海躲在最結實的那間石屋里,
聽著外面呼嘯的風聲。
半夜時分,
風聲突然變得更加恐怖。周大海透過小窗往外看,
發現自己精心建造的樹屋民宿正在臺風中搖搖欲墜。
“爸爸,
房子要倒了!”小海緊緊抱著父親。
“沒事,
石屋很結實。”
周大海安慰兒子,
但心里卻在滴血。那些樹屋是他花了兩年時間建造的,
每一根竹子、每一片椰葉都是他親手選擇和安裝的。
凌晨3點,
一聲巨響傳來。周大海知道,
至少有一間樹屋倒塌了。
凌晨5點,
又是一聲巨響。
天亮后,
臺風逐漸減弱。周大海和小海走出石屋,
看到的是一片廢墟。六間樹屋全部倒塌,
椰子樹被連根拔起,
就連那塊刻著“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珊瑚石招牌都被海浪卷走了。
更讓周大海心痛的是,
他發現小海偷偷拿著土地證去銀行抵押貸款。
05
“小海,
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周大海拿著銀行的催款通知單,
聲音在顫抖。
小海低著頭:“爸爸,
我想貸點錢重建民宿,
這樣你就不用這么辛苦了。”
“可是你還沒成年,
怎么能去銀行貸款?”
“我……我說我18歲了,
還偽造了身份證。”
小海的聲音越來越小。
周大海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他既心疼兒子的懂事,
又擔心這筆貸款怎么還。
正當父子倆為難的時候,
小海在廢墟中發現了一樣東西——一個小小的發卡,
已經生銹了,
但還能看出原來的樣子。
“爸爸,
這是媽媽的發卡嗎?”小海把發卡遞給父親。
周大海接過發卡,
眼中閃過一絲痛苦的回憶。這確實是妻子當年留下的發卡,
她走的時候太匆忙,
很多東西都沒有帶走。
“是的,
這是你媽媽的。”
周大海把發卡小心地收起來。
“爸爸,
媽媽為什么要走?”小海問出了埋在心里多年的問題。
周大海沉默了很久,
才開口說道:“小海,
有些事情說出來你可能不理解。你媽媽跟臺灣的陳老板走,
不是因為不愛我們,
而是因為她覺得跟著我沒有未來。”
“那她錯了嗎?”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
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錢而選擇伴侶,
那她永遠不會真正幸福。”
那天晚上,
父子倆坐在廢墟中看星星。周大海做了一個決定:重建民宿,
這次要建得更好。
2009年12月,
國務院正式批復《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消息傳來的那天,
整個海南都沸騰了。
周大海正在重建的第三間樹屋里刷桐油,
聽到收音機里播報這個消息,
手里的刷子停在了半空中。
“小海!小海!”他大聲叫著在椰林里除草的兒子。
“爸爸,
怎么了?”小海跑過來,
看到父親激動得臉都紅了。
“海南要建國際旅游島了!”周大海指著收音機,
“你聽,
新聞里說要大力發展旅游業,
要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小海也興奮起來:“爸爸,
那咱們的民宿不是要火了?”
“不只是火,
是要爆火!”周大海拍拍兒子的肩膀,
“小海,
你看,
爸爸當年的決定是對的吧?”
果然,
從2010年開始,
陸續有開發商找到周大海,
想要收購他的土地。
第一個來的是海口的房地產老板張總,
報了一個數字,
小海捧在手里的椰子直接掉在地上,
椰汁見了他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