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近日,貴州民族大學召開“民族建筑教育科普基地”建設研討會。會議旨在深入研究貴州民族建筑及其文化價值,探索傳承與保護路徑。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民居建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唐孝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靳亦冰,河北工程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院長任洪國、陜西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院長閆杰、重慶科技大學設計與人文學院院長楊恩德、陜西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李文強、貴州理工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王東等多位專家出席參與研討。?
會議現場。
貴州民族大學副校長任達森在歡迎辭中指出,建立民族建筑教育科普基地,深入研究貴州民族建筑及其文化價值,探討其傳承與保護的實踐路徑,既是貫徹落實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具體實踐,也是在現代化進程中守護文化多樣性、激活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對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中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學術對話現場。
會上,建筑工程學院院長王林均介紹了學院學科專業建設情況,提出 “民族建筑教育科普基地” 的目標定位、“一館一庫一鏈” 建設規劃及特色內容開發設想。靳亦冰教授介紹了《民族建筑教育科普基地團標準》的編寫情況,楊恩德教授分享了民族建筑教育科普基地的籌建經驗,建議 “硬件與軟件并重、機制與機遇協同”。任洪國、閆杰等專家在主題研討中建議,通過開發科普教材、搭建智庫聯盟、推動農文商旅融合等方式,探索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平衡點。
唐孝祥教授對基地建設提出四點建議:組織外國留學生講述中國民族建筑故事,增強國際傳播力;編纂貴州少數民族建筑文化科普教材,完善教育體系;引入非遺展示與匠人參與課題研究,活化傳統技藝;針對中小學開展科普活動,擴大文化影響力。?
會議合影。
建筑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研討會為基地建設厘清了方向,標志著學校在民族建筑文化傳承與創新領域邁出堅實一步。未來,基地將立足貴州,構建 “民族文化傳承 + 科研轉化 + 服務社會” 三位一體格局,助力鄉村振興與文化遺產傳承。?
作為系列活動之一,靳亦冰教授、任洪國教授還為該校師生帶來學術報告,隨后多位專家與師生圍繞跨地域的建筑智慧展開學術對話,推動了傳統村落和民族建筑研究的交流與合作。?(圖/文 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