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界驚現“緬北嘎腰子”?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
獸醫業內竟然出現了
所謂的“貓換腎三天速成班”
只需短短三天
就能“包教包會”完成貓咪腎移植手術!
這一消息一經曝光
瞬間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
引發軒然大波
不少網友認為這種做法
會加大動物器官買賣活動
并質疑供體從哪來
移植完又會到哪里去
華中農業大學:
正密切關注,科學研究來說是好事
據悉,此次事件起因于
華中農業大學的一項技術突破
記者查詢發現,5月9日
“華中農業大學”官方公眾號曾發布文章稱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的
丁一教授在貓腎移植技術取得突破
文中提到,慢性腎病(CKD)是貓最常見的腎臟疾病,呈漸進性發展,最終會因腎衰竭而導致死亡。老年貓CKD發病率高達80%,晚期死亡率100%(Marino, 2014)。此外,急性腎損傷在貓中也較為常見,即使經過治療,死亡率仍達50%(Legatti, 2018)。
在人類醫學領域,腎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腎病的重要手段,但該技術在貓身上的應用面臨兩大技術瓶頸:
其一,貓組織配型體系尚不完善,國外研究顯示,不完全匹配的貓腎臟移植會引發嚴重的排異反應;
其二,貓腎動脈直徑僅0.1~0.15厘米,為成人腎動脈直徑的1/5,顯微操作難度大。
這些因素導致貓腎移植手術常因血管吻合部位血栓形成、狹窄或滲漏等并發癥而失敗。
針對上述難題,丁一教授團隊聚焦貓腎移植組織配型體系與血管吻合技術,開展系統研究。經過7年技術攻關,團隊建立了貓白細胞抗原配型、淋巴細胞毒交叉試驗、群體反應性抗體檢測等試驗方法,成功構建了完善的貓組織配型體系,并創新性開發出高效血管顯微吻合技術。
該技術體系建立的貓組織配型體系可顯著降低移植后排異反應發生率;自主研發的血管吻合技術操作簡便,約10分鐘即可完成腎動脈和腎靜脈吻合。經百余次試驗驗證,手術成功率達100%。目前,相關技術已申請國家專利,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對于網友的質疑
5月23日,東方網·縱相視頻
從華中農業大學宣傳部了解到
學校正密切關注此事
工作人員表示從科學研究角度而言
這是一件好事
獸醫:技術層面確實是進步,
但要考慮倫理道德
此外,對于網絡上的爭議,東方網記者采訪了上海佩茲寵物醫院獸醫虞喆,作為一名在一線工作多年的獸醫,虞醫生表示自己也在關注這個事件,同時也很擔憂,“一旦將這項技術運用到實踐當中,就會面臨倫理道德的討論,供體的來源將會是很大的問題。”
虞醫生稱,在技術層面,“貓腎移植”的成功案例確實是進步,但如果考慮到運用,將會遇到很多具體的問題,“這次輿論主要是因為他們開發了這個課程,會讓更多獸醫學習到這項技術,而目前并沒有法律規定說不能開展貓腎移植的治療,那么一旦運用到實踐當中,獸醫就可以告訴他的顧客,我們有這樣的技術你要不要做,這個時候有些主人救貓心切就會去想辦法找供體,可能去街上抓一只流浪貓,也可能去商店買,但是貓對腎臟的捐出是沒有同意的能力的,你不可能問一只貓說‘你愿不愿意捐出腎臟’,所以這就會變成社會層面的倫理道德問題。”
此前,有寵物醫院專門養“血貓”為病貓供血也曾引發爭議,虞醫生稱,在臨床實踐中經常會遇到需要用血的情況,比如免疫性貧血、外科手術等,目前寵物醫院會有相應的舉措,激勵顧客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志愿獻血,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一些寵物繁殖場飼養犬貓做血源的專供,“因為利益驅使,血就會被亂用、亂賣,導致寵物被超負荷抽血,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一旦這個事情變成產業,就會有個體受到剝削。”
虞醫生還表示,“血貓”尚且不是一個直接傷害性命的事情,但是腎臟摘除對一只健康的貓來說會是巨大的創傷,而且腎臟是不可再生的,“如果這個貓是流浪貓,他被摘除腎臟后會面臨怎樣的結局?主人會帶他回去養嗎?我不確定這個結果是什么。”
↘來源:東方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