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重慶網友發帖稱,受不了啦!在重慶龍湖一小區,交完物業費直接破防。128平的房子,每個月447.7元的物業費,還有80元的車位服務費,加起來每個月527.7元/月。
一年算下來527.7*12=6332.4元,產權70年,合計6332.4*70=44.3268萬元。普通人掏空積蓄買了房,轉頭成了物業費的打工人,沒事還管著你。
買房之前覺得買房是幸福的起點,全款買房更是舒服,沒想到物業費成了隱形的“房貸”,重點是物業服務還沒跟上,這讓人實屬想不通。
- 這究竟是咋回事?
我們來看看該網友提供的信息。這是一張物業費繳費截圖。
智創生活·品質服務自動繳費|繳費記錄
重慶龍湖某小區
5月應繳¥3583.68 全部待繳¥4477.10
享折扣預繳24個月97折、預繳18個月97...折、預繳12個月98折①
單)2室房屋¥4477.10
10個月:2~年(調整月份
聯系客服
全選全部待繳本月應繳預繳 >
共10月 合計:¥4477.10一鍵繳費
從這張圖片來看,10個月一共需繳納4477.1元。分攤到每個月就是447.71元。按網友爆料的,這套房128平米,核算到每平物業費是3.5元。
對此,有網友認為,物業費太高了!物業成了吸血鬼寄生蟲!
1、買房人幾代人積蓄一兩百萬元買的房子成了物業的終身大工人;物業吸血業主!物業費太高了,住宅物業費動不動3000多元,4000多元/年,5000多元/年,交了高額物業費還要交停車費5000多元/年,普通人交滿20多年社保費養老金都不足2000元,住宅一年物業費要花掉無數普通人3個月養老金;
2、物業白嫖買房人。小區公共區域是小區所有業主25%房款幾千萬元買的成了物業的搖錢樹:收小區擺攤費,廣告費、租賃費、地下車位管理費、停車費、臨停費,物業一年收幾百萬元!
3、部分物業利用法律法規相關漏洞掏空房屋專項維修基金!
4、物業阻止成立業委會,99.9%的小區沒有業委會,物業侵占小區公共收益。
有網友直言,沒辦法,流行一句話:買龍湖的房就是為了買龍湖的服務!不過呢?你應該是洋房,3.5是有點高,龍湖物業都是年青人,工資高,不象有些物業公司全是老頭老太婆在為你服務!
- 說到物業費,近日的一則報道值得關注。
據媒體報道,從5月份開始,中山市蘇荷雅居小區正式執行物業費降價方案,物業費從1.8元/平方米降至1.5元/平方米,月租停車費同步從150元/月下調至100元/月,同時部分收入與業主共享,方案提出降價的原因是跟隨降物業費的大潮,同時也為減輕群眾負擔。
這場看似平平無奇的區域性價格調整,實則是全國物業市場深度變革的縮影。
近年來,從武漢朗詩里程物業費近乎腰斬,到重慶金樾山別墅物業費直降超50%,這場席卷全國的物業費降價浪潮,正重塑著物業服務行業的發展格局。更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小區創新推出物業費減免、公共收益返還等舉措,將這場行業變革推向新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降價浪潮中,部分小區積極探索出物業費減免、公共收益返還等創新模式
- 比如,廣西柳州新華庭小區自2025年1月1日起,物業公司主動提出實施免繳物業費政策。物業公司表示,其旗下還有建筑公司、家政保潔公司、配送公司以及農副產品等業務,未來會圍繞小區開展各類業務,用以維持員工的開支,免費后對小區的服務內容不會改變,對質量水平不會放松。
有評論指出,在市場規律的“無形之手”與政策調控的“有形之手”共同作用下,物業服務行業從粗放管理向精細運營轉型,物業服務行業正逐步走出價格困局,向著以品質和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其實,自去年以來,重慶、山東青島、湖北武漢、寧夏銀川等地傳出下調物業費的消息。這些城市的部分小區,以不同幅度對物業費進行調降;還有的城市針對空置住宅,予以物業費折扣。
- 物業費的調整,其實說到底就是利益平衡問題。
當前的主要問題,就是物業提供服務能否匹配當前的物業費,是否符合業主們內心的期望值。只有業主認為物業提供的服務,真正達到了費有所值,才能真正消除兩者之間的矛盾。
當然,也不排除如今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居民收入不穩定,錢袋子緊了,也會感受到物業費傳遞過來的壓力。
有網友對于物業費有自己的看法。我從沒想過讓物業費降低,十幾年也沒漲過,我特別特別希望的是物業嚴格履行合同,按照合同要求做到位,培訓好員工,服務好業主。合同上說每天打掃一次衛生,結果一周掃不到一次。說好要維護好公共設施,噴泉早就不噴了,欄桿亭子殘破了也不修復,音響系統早就不響了。咱們物業費包含這些服務費用,噴泉不噴了,音響不響了,為啥還要支付水費,電費,維護費,服務人員工資?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