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請理性閱讀!
人這一生,總有些遺憾,等到明白時,卻已來不及彌補。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時間還長,父母的關心成了嘮叨,他們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忙著追逐遠方,卻忘了回頭看看那雙始終注視我們的眼睛。
直到某天,他們不在了,那些沒說出口的感謝、沒來得及的陪伴,才像一根刺,深深扎進心里。
01
陳明遠的奔馳停在養老院門口,但他沒有立即下車。
后視鏡里,一張倦容的臉映入眼簾——眼角的皺紋,額頭上的抬頭紋,還有兩鬢漸生的白發,無情地提醒著他年齡的增長。
五十八歲,中年向晚的年紀,事業到了頂峰,身體卻開始走下坡路。
"又到這個時候了。"他輕聲自語,眼神閃爍著復雜的情緒。
每個月的這一天,是他雷打不動要來看母親的日子,只有這一天。
養老院里,八十三歲的張秀珍坐在輪椅上,目光呆滯地望著窗外。
中風三年后,她的半邊身體已經失去了知覺,說話也含糊不清。
但醫生說,她的意識是清醒的,能聽懂別人說話,只是無法做出完整的回應。
"媽,我來看您了。"陳明遠走進房間,聲音有些生硬,就像在進行一項例行公事。
張秀珍緩緩轉過頭,渾濁的眼睛里閃過一絲亮光。
她的嘴唇蠕動了幾下,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像是在說"兒子"。
"您身體還好嗎?醫生說您最近情況穩定。"陳明遠拘謹地站在床邊,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每次來看母親,他都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壓抑。
不是因為這里的環境——這家養老院是市里最好的,環境舒適,設施齊全。
而是因為每次面對母親,他都會想起五年前父親臨終前的那個眼神,充滿了失望和無奈。
"您的藥還夠嗎?需要我再買些什么嗎?"陳明遠繼續著機械的對話。
張秀珍搖搖頭,顫抖的手指向床頭柜上的相框。
陳明遠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那是一張全家福,拍攝于二十年前。
照片上,年輕的陳明遠意氣風發,父母站在他身邊,臉上洋溢著驕傲的笑容。
"那時候您和爸身體還那么好..."陳明遠喃喃自語,一陣酸楚涌上心頭。
"先生,該給老人家吃藥了。"養老院的護工王阿姨走了進來,手里拿著藥盒。
陳明遠點點頭,退到一邊。
他看著王阿姨熟練地喂母親吃藥,輕聲安慰她,動作細致而溫柔,不禁有些慚愧。這位素不相識的護工,反而比他這個兒子更了解母親的需要。
"您來得正好,老人家今天精神不錯。"王阿姨微笑著說,"她最近常常提起您,雖然說不清楚,但我能感覺到她很想您。"
陳明遠勉強笑了笑:"謝謝您的照顧。我工作太忙,不能經常來看她。"
王阿姨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陳先生,您知道嗎?您母親床底下有個盒子,里面裝著許多您的照片和報道。每天晚上睡前,她都要我拿出來給她看一遍。"
這句話像一根針,刺痛了陳明遠的心。
他想起小時候,無論多晚,母親總會等他回家;上大學時,每次打電話回家,電話那頭總是母親期盼的聲音;創業初期最困難的時候,是父母變賣了唯一的房子支持他...
而如今,他已經功成名就,父親卻已長眠地下,母親孤獨地住在養老院,而他,一個月才來看一次,每次不超過半小時。
"陳先生,您母親還有個心愿..."王阿姨猶豫了一下,欲言又止。
"什么心愿?"陳明遠抬起頭。
"她想回家看看,就是你小時候住的那個老房子。"王阿姨接著說道。
02
"老房子?"陳明遠愣住了,"那早就拆了,現在是一片高樓大廈。"
王阿姨嘆了口氣:"我知道,但老人家常常在夢里說起那個地方。特別是前幾天,她突然變得很激動,一直比劃著什么,我猜是想告訴您什么事情。"
陳明遠看向母親,張秀珍正用渾濁的眼睛盯著他,似乎有千言萬語想說。
這一刻,他感到一陣強烈的內疚。
曾幾何時,這位如今衰老的婦人,是那個在他發燒時徹夜守護的母親;是那個為了供他讀書,放棄了所有個人愛好的母親;是那個永遠把他放在第一位的母親。
"媽,您想告訴我什么?"陳明遠走到母親身邊,輕聲問道。
張秀珍激動地點點頭,顫抖的手指向床頭柜的抽屜。
王阿姨會意地打開抽屜,取出一個舊皮夾。
"這是老人家一直珍藏的。"王阿姨解釋道,"每次我整理房間想把它收起來,她都會很著急。"
陳明遠接過皮夾,小心翼翼地打開。
里面是一些泛黃的照片和一張折疊的紙。
照片上是年輕時的父母,笑容燦爛;而那張紙,則是一份三十年前的房產證明。
"這是..."陳明遠困惑地看著這份文件。
"陳先生,您知道您父母為什么要賣掉老房子嗎?"王阿姨突然問道。
陳明遠抬起頭:"當然知道,是為了支持我創業。當時我資金周轉不開,父母就把房子賣了,把錢給了我。"
王阿姨搖搖頭:"不只是這樣。其實..."
就在這時,張秀珍突然發出一陣急促的聲音,她用盡全力想說些什么,但只能發出含糊不清的音節。
"媽,您別急,慢慢說。"陳明遠連忙安撫母親。
張秀珍搖搖頭,指了指自己的心臟,又指了指陳明遠,眼中含著淚水。
"您是說...您心臟不好?"陳明遠試探性地問。
張秀珍搖頭,繼續做著手勢,但陳明遠無法理解。
他感到一陣無力和挫敗,連母親想表達的簡單意思都無法理解,他這個兒子做得有多失敗?
"陳先生,您近期工作很忙吧?"王阿姨輕聲問道。
陳明遠苦笑:"是啊,公司最近在談一個大項目,我已經連續加班兩個月了。"
"那您女兒呢?她什么時候能回來看看老人家?"王阿姨問道。
提到女兒,陳明遠的表情更加復雜了:"悅悅在國外,工作也很忙。上次通話還是三個月前..."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心里清楚,女兒陳悅對他的態度越來越冷淡。
每次通話,她總是簡短地回應,很少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
這種疏遠,讓陳明遠感到莫名的心酸。
"您知道嗎,您女兒其實..."王阿姨話說一半,突然住口,看了一眼張秀珍。
"我女兒怎么了?"陳明遠警覺地問。
王阿姨搖搖頭:"沒什么,我只是想說,老人家很想念她的孫女。"
離開養老院時,天已經黑了。
陳明遠坐在車里,心情異常沉重。
今天的探望,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不安。
母親想告訴他什么?父母賣房子背后還有什么故事?女兒為什么越來越疏遠他?
回到家,林婉琪正在客廳等他。
看到丈夫疲憊的樣子,她關切地問:"怎么了?看起來心情不好。"
"媽她..."陳明遠猶豫了一下,"我總覺得她有話想對我說,但我猜不出來。"
林婉琪嘆了口氣:"明遠,你有多久沒有真正坐下來陪媽媽說話了?不是那種例行公事的問候,而是真正的交流。"
03
陳明遠沉默了。
妻子的話像一面鏡子,無情地照出了他的冷漠與疏離。
林婉琪是對的,這些年來,她對父母的關心更多是出于責任,而非真心。
"我準備這周多去看看媽。"陳明遠終于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決心。
林婉琪驚訝地看著丈夫:"真的?你不是說公司最近很忙嗎?"
"再忙也得抽時間。"陳明遠苦笑,"今天在養老院,我突然意識到,媽已經八十多歲了,我們相處的時間可能不多了..."
想到這里,一陣酸楚涌上心頭。
父親去世那天,他因為一個重要會議沒能見到最后一面。
當他趕到醫院時,父親已經走了,臉上帶著永遠無法化解的遺憾。
那一刻,陳明遠發誓不會讓同樣的悲劇在母親身上重演,可五年過去了,他有多少時間是真正陪在母親身邊的?
接下來的一周,陳明遠每天下班后都會去養老院看望母親。
起初,張秀珍對兒子的突然勤快感到驚訝,但很快,她眼中就流露出欣喜的光芒。
這天,陳明遠比平時來得早。
當他走進母親的房間時,發現張秀珍正在看一本舊筆記本,見到兒子來了,她慌忙想把本子藏起來。
"媽,您在看什么呢?"陳明遠好奇地問,伸手接過筆記本。
那是一本日記,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是母親的筆跡。
張秀珍急切地想阻止兒子,但身體的不便讓她無法做出有效的動作。
陳明遠翻開日記,發現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正是他創業初期。
"您一直在記日記啊。"陳明遠微笑著說,隨意翻了幾頁。突然,一行字跳入眼簾:
"今天去醫院拿了檢查報告,醫生說情況不太樂觀,需要立即手術。但明遠的公司正處于關鍵時期,他需要資金周轉。老陳和我商量后,決定先不告訴明遠,把手術的事往后推一推..."
陳明遠的手開始顫抖。他快速翻到下一頁:
"房子賣出去了,比市場價低了不少,但買家愿意立即付全款。明遠的公司得救了,他高興得像個孩子。我們決定不告訴他實情,就說是為了他的創業才賣房子。老陳說,孩子有出息比什么都重要,我們的病可以慢慢治..."
"媽,這是怎么回事?"陳明遠抬起頭,聲音顫抖,"您和爸當年生病了?為什么不告訴我?"
張秀珍的眼中流下淚水,她艱難地點點頭,用含糊不清的聲音說道:"不...重要...你...成功...就好..."
這一刻,陳明遠感到一陣天旋地轉。
他繼續往后翻閱,發現更多令人心碎的記錄:父親因為延誤治療,病情加重;母親在簡陋的出租屋里照顧病重的父親;他們省吃儉用,卻從不向兒子提及困難...
"為什么...為什么不告訴我?"陳明遠的聲音哽咽了,淚水模糊了視線。
就在這時,王阿姨走了進來:"陳先生,其實老人家一直有話想對您說,但她的病讓她無法表達清楚。"
"是關于他們當年的病嗎?"陳明遠急切地問。
王阿姨搖搖頭:"不只是這個。還有關于你女兒的事..."
"我女兒?悅悅怎么了?"陳明遠著急的問。
"您女兒其實..."王阿姨猶豫了一下,"算了,可能老人家不想讓我說。您應該自己去問問您女兒。"
陳明遠困惑不解,拿出手機想給女兒打電話,卻發現有三個未接來電,都是陳悅打來的。
他趕緊回撥過去。
"爸,您總算接電話了。"陳悅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訴您,關于奶奶的..."
"悅悅,到底怎么回事?"陳明遠緊張地問道,心臟砰砰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