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為了給年邁的母親每月生活費,陳建國每個月背著妻子轉賬七千八。
然而,一年后當他帶著妻兒回到老家時,等待他的卻是:
"你們別被他騙了!什么每月給我生活費?我一分錢都沒見過!"
母親楊桂花竟然當著所有親戚的面,一屁股坐在地上,憤怒地指控著自己的兒子。
"媽,你說什么呢?我每個月都給你轉賬啊!"
陳建國拿出手機,顫抖著展示轉賬記錄。
"我不管你的手機上顯示什么,我只知道我的卡里沒有錢!"
隔天,銀行柜臺前,全家人屏息等待著真相。
當工作人員調出流水記錄時,氣氛變得詭異而緊張...
01
陳建國坐在辦公室里,手機屏幕上顯示著剛剛結束的通話記錄——"媽媽",通話時長三分二十一秒。
這是他這個月第二次給母親打電話,上一次是在月初轉賬之后的例行問候。
"建國啊,你不用擔心我,我身體好著呢。"
母親楊桂花的聲音透過電話傳來,依然是那種刻意的堅強,但陳建國能聽出其中的疲憊。
她今年六十五歲了,一個人住在老家的那棟三兄妹合力蓋的兩層小樓里。
陳建國的思緒飄回到三個月前的那個周末。
那是清明節后的第一個周末,春雨綿綿,他開車回到老家。
母親正在廚房里忙活著包餃子,動作比以前慢了許多,偶爾會停下來錘錘腰。
"媽,你該找個人照顧你了。"陳建國試探性地說道。
楊桂花頭也沒抬:"我能照顧好自己,不用你們操心。"
但是當天晚上,陳建國聽到了母親在房間里輕微的咳嗽聲。
第二天早上,他發現母親的藥盒里放著各種各樣的藥片——降壓藥、護心片、鈣片,還有一些他叫不出名字的藥。
就是在那個春雨綿綿的周末,三兄妹坐在一起商量母親的養老問題。
"媽年紀大了,一個人在家我們都不放心。"陳建國的妹妹小雯率先開口。
她剛結婚兩年,丈夫是本地的公務員,小日子過得平穩但并不寬裕。
二弟建軍點燃一支煙,深深吸了一口:
"是該考慮這個問題了。媽這輩子為了我們,自己從來沒享過什么福。"
聽到二人的話,陳建國看著坐在一旁的母親。
她正在收拾茶幾上的茶杯,動作依然利索,但背影顯得有些佝僂。
當年,父親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是母親一個人把他們三個拉扯大的。
為了供他們上學,她做過保姆,擺過地攤,甚至在垃圾站里撿過廢品。
那些年里,陳建國從未見過母親買過一件新衣服。
她總是穿著那些洗得發白的舊衣裳,把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孩子們身上。
"媽需要人照顧,也需要足夠的生活費。"陳建國清了清嗓子,"我算了一下,如果請個保姆,加上日常開銷和醫藥費,每月至少需要七八千。"
建軍的臉色有些為難:"哥,你知道我的情況,店里生意不太好,勉強能維持。"
他經營著一家小商店,生意確實一般。
小雯也低下了頭:"我和小王剛買了房,每月房貸就要四千多,實在是..."
陳建國看著弟弟妹妹為難的表情,心中涌起一種莫名的情緒。
他是老大,從小就習慣了承擔責任。
在深圳這些年,他的銷售工作做得不錯,雖然壓力大,但收入相對穩定。
"這樣吧,"陳建國深吸一口氣,"每月七千八,我來出。媽養我們這么大不容易,現在她需要我們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建軍和小雯的眼中都閃過一絲感激的光芒:"哥,你這樣..."建軍有些不好意思。
"別說了,就這么定了。"陳建國揮揮手,"媽,從下個月開始,我每月給你轉七千八,你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別舍不得花錢。"
楊桂花的眼中有了淚光:"建國啊,媽不要那么多錢,夠用就行了。"
"媽,錢不是問題,你的身體和心情最重要。"陳建國握住母親有些粗糙的手,"你放心,我會照顧好你的。"
那一刻,陳建國心中充滿了一種責任感和滿足感。他覺得自己終于能夠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了。
然而當他開車回到深圳,把這個決定告訴妻子李慧敏時,客廳里的溫度仿佛瞬間降到了冰點。
"七千八?你瘋了嗎?我們自己的房貸車貸孩子教育費,哪來這么多閑錢?"
李慧敏放下手中的平板電腦,聲音里帶著不敢置信的憤怒。
"慧敏,媽一個人把我們養大,現在她需要我們了。"陳建國試圖解釋。
"你弟弟妹妹呢?"李慧敏的聲音越來越尖銳,"憑什么都是我們出?他們就裝窮是吧?一個開店的,一個公務員,都比我們輕松多了!"
"他們確實有困難..."
"困難個屁!"李慧敏猛地站起來,"陳建國,我告訴你,你愛當孝子你自己當,別拿我的錢貼你們陳家!我們每個月開銷你自己算算,房貸四千六,車貸一千八,孩子興趣班一千五,生活費至少三千,這還不算應酬和人情往來,你現在又要拿出七千八?你讓我們喝西北風嗎?"
陳建國被妻子的激烈反應震住了。他們結婚八年,李慧敏很少這樣失控過。
她一直是個精明能干的女人,把家里的財務管理得井井有條,但也正因為如此,她對每一筆開銷都計算得很清楚。
"我的工資還會漲的,我們可以省一點..."陳建國的聲音越來越小。
"省什么?省孩子的教育費?還是省我們的生活費?"李慧敏冷笑一聲,"陳建國,我再說一次,你要當孝子可以,但別拿我的錢去做好人!"
那天晚上,夫妻倆冷戰了。
陳建國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一邊是對母親的責任感,一邊是妻子的強烈反對。
他想起母親那雙期待的眼睛,想起她為了他們吃過的苦,心中的天平慢慢傾斜了。
02
五月的深圳,午后的陽光透過辦公室的百葉窗灑在陳建國的桌案上,形成一道道光影。
他的手機靜靜地躺在桌角,屏幕上顯示著剛剛完成的轉賬記錄:
向楊桂花轉賬7800元,轉賬成功。這是他第三次這樣做了。
自四月份開始,每到月初發工資的那天,他都會趁著午休時間,悄悄地完成這筆轉賬。
然后刪除轉賬記錄,刪除銀行的短信提醒,就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陳建國點燃一支煙,深深地吸了一口。
他知道自己在欺騙妻子,但他告訴自己,這是善意的欺騙。
媽媽需要這筆錢,她為了他們犧牲了太多,現在輪到他來承擔責任了。
但是這種偷偷摸摸的感覺讓他很不舒服。每次轉賬之后,他都要小心翼翼地處理痕跡,生怕被李慧敏發現。
而晚上回到家,面對妻子時,他總是感到一種隱隱的愧疚。
"建國,咱們家這個月怎么這么緊巴?你的工資是不是被扣了什么?"
五月底的一個晚上,李慧敏對著家庭賬本皺眉頭。
陳建國心中一緊,裝作漫不經心地說:
"最近經濟形勢不好,公司效益也一般,可能獎金少了點。"
"少了多少?"
"也就一兩千吧。"陳建國避開妻子的目光。
李慧敏嘆了一口氣:"看來得再省一點了。小軒的英語班先停了吧,一個月省下一千五。"
聽到要停兒子的英語班,陳建國心中一陣難受。
八歲的小軒很喜歡那個英語班,每次上課回來都會興奮地用英語跟爸爸媽媽對話。
"英語班還是繼續上吧,對孩子有好處。"陳建國勉強說道。
"不上了,"李慧敏的語氣很堅決,"錢要花在刀刃上。"
那天晚上,陳建國看著兒子失望的表情,心中五味雜陳。
六月初,陳建國收到了一個出差任務,要去北京待兩個星期。
臨走前,他照例給母親轉了賬,然后收拾行李準備出發。
"這次出差時間有點長,你和小軒在家照顧好自己。"陳建國對李慧敏說。
"知道了,你也要照顧好自己。"
李慧敏的語氣有些冷淡,最近夫妻關系因為經濟問題變得越來越緊張。
在北京的兩個星期里,陳建國每天都很忙碌。白天忙著談客戶,晚上還要整理資料寫報告。
但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會給家里打電話,先跟兒子聊幾句,然后跟妻子簡單交流一下。
"媽媽最近怎么樣?"有一天晚上,陳建國問李慧敏。
"我哪知道,又不是我媽。"李慧敏的回答很冷淡。
陳建國嘆了一口氣,又撥通了母親的電話。
"媽,身體怎么樣?錢夠用嗎?"
"挺好的,錢也夠用。你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別擔心家里。"楊桂花的聲音聽起來還算正常,但陳建國總覺得有些不對勁,似乎比以前冷淡了一些。
"媽,我過幾天就回去了,到時候回家看你。"
"不用特意回來,你工作忙。"
掛了電話,陳建國心中涌起一絲不安。
母親的語氣確實有些奇怪,但他想不出是什么原因。也許是自己想多了吧。
出差回來后,陳建國發現家里的氛圍更加緊張了。
李慧敏變得更加沉默,經常一個人對著賬本發呆。兒子小軒也感受到了這種氛圍,變得不太愛說話。
"慧敏,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陳建國試探性地問。
"能有什么問題?還不是錢的問題。"李慧敏頭也不抬,"你說你的收入怎么越來越少了?以前每個月還能剩點,現在月月都是月光族。"
陳建國心虛地不敢多說什么。他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但他不能說。
七月份,公司的業績確實不太好,陳建國的獎金也確實少了一些。
但他依然按時給母親轉賬,這意味著家里的經濟狀況變得更加緊張。
"建國,我覺得你最近有點不對勁。"一天晚上,李慧敏突然開口。
"什么不對勁?"陳建國心中一驚。
"你以前從不瞞著我什么事,現在總感覺你在隱瞞什么。"李慧敏盯著丈夫的眼睛,"是不是在外面有什么不當花銷?"
"你想到哪里去了?我能有什么不當花銷?"陳建國連忙否認。
"那就奇怪了,錢都去哪了?"李慧敏的語氣中帶著懷疑。
那天晚上,夫妻倆又吵了一架。李慧敏懷疑陳建國在外面亂花錢,甚至暗示他可能有了外遇。
陳建國百口莫辯,只能一再否認,但又不能說出真相。
這種壓抑的生活讓陳建國感到窒息。
03
五一長假終于到了。陳建國已經將近一年沒有回過老家了。
工作的忙碌成了他最好的借口,但內心深處,他知道自己在逃避什么。
"咱們回老家看看媽吧。"陳建國試探性地對李慧敏說。
李慧敏正在廚房里忙活著,頭也沒回:"隨你。"
她的語氣聽起來很平靜,但陳建國能感受到其中的冷淡。
這一年來,李慧敏雖然不知道錢的真正去向,但她確實承受了更多的經濟壓力。
五一的第二天,一家三口開車回到了老家。
車子在熟悉的小路上顛簸著,兩旁的田野里麥子已經泛黃,空氣中彌漫著初夏的氣息。
八歲的小軒趴在車窗上看著外面的風景,興奮地指著天上的云朵。
"爸爸,奶奶家到了嗎?我想奶奶了。"小軒天真地問道。
"快到了,快到了。"陳建國看著前方熟悉的村莊,心中卻涌起一種莫名的緊張。
車子停在母親家門口,院子里靜悄悄的。
陳建國按了按喇叭,過了一會兒,楊桂花從屋里走了出來。
陳建國下車后第一眼看到母親,心中一緊——她似乎瘦了許多,臉色也有些憔悴。
"媽,我們回來了。"陳建國走上前去,想要抱抱母親。
楊桂花點了點頭,但表情很冷淡,甚至往后退了一步,避開了兒子的擁抱。
"奶奶!"小軒興奮地跑過來,但楊桂花只是摸了摸孫子的頭,沒有像往常那樣把他抱起來。
李慧敏也走了過來:"媽,身體怎么樣?"
"還行。"楊桂花的回答簡短而冷淡。
陳建國感到了異樣。以往每次回家,母親都會很高興,會忙前忙后地準備好吃的,會拉著他們的手問長問短。
但這次,母親的反應讓他感到陌生和不安。
"媽,你是不是不舒服?"陳建國關切地問。
"沒有,挺好的。"楊桂花轉身往屋里走,"你們進來坐吧。"
客廳里的擺設還是老樣子,但氣氛卻截然不同。
楊桂花坐在沙發的一角,表情嚴肅,和平時溫和慈祥的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媽,這段時間生活怎么樣?錢夠用嗎?"陳建國試圖緩解尷尬的氣氛。
"夠用。"楊桂花的回答依然簡短。
"有什么需要的就跟我說,別省錢。"
楊桂花看了兒子一眼,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但什么也沒說。
李慧敏在一旁察言觀色,她發現婆婆今天的態度確實有些反常。
以前婆婆雖然不是特別熱情,但至少是和善的,今天卻顯得格外冷淡。
"媽,我去廚房看看,需要幫忙準備午飯嗎?"李慧敏起身說道。
"不用,我自己來。"楊桂花的拒絕很直接。
午飯時間到了,楊桂花準備了幾道簡單的家常菜。
飯桌上的氣氛很壓抑,除了小軒偶爾的童言童語,大人們都沉默著。
陳建國幾次想要開口活躍氣氛,但都被母親冷淡的回應給打斷了。
"媽,這個紅燒肉做得真好吃。"陳建國夾了一塊肉放進嘴里。
楊桂花只是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李慧敏也覺察到了這種異樣的氣氛。她雖然和婆婆的關系一般,但這種明顯的冷淡還是讓她感到不舒服。
飯后,陳建國主動收拾碗筷,但被母親阻止了。
"不用你收拾,我自己來。"楊桂花的語氣中帶著一種陌生的疏離感。
"媽,我來幫你洗碗。"李慧敏也主動提出。
"不用。"楊桂花的拒絕同樣干脆。
陳建國和李慧敏面面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下午,陳建國試圖和母親聊天,但楊桂花總是心不在焉,回答也很敷衍。
小軒想要奶奶陪他玩,楊桂花也只是坐在一旁看著,沒有像往常那樣參與其中。
"媽,你今天怎么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陳建國終于忍不住直接問道。
楊桂花看了兒子一眼,眼中有種說不清的情緒:"沒什么,就是老了,不愛說話了。"
"媽,有什么事你就直說,別憋在心里。"
"沒什么事。"楊桂花的回答依然簡短。
04
晚上,陳建國和李慧敏在客房里小聲討論著今天的異常。
"你媽今天怎么回事?臉比鍋底還黑。"李慧敏壓低聲音說道。
"我也不知道,感覺很奇怪。"陳建國皺著眉頭,"以前從沒見過媽這樣。"
"會不會是我們哪里得罪她了?"
"應該不會吧,我們也沒做什么。"
"那就奇怪了,"李慧敏的語氣中帶著不滿,"我們大老遠回來看她,她還給我們臉色看。"
"別這么說,媽可能是有什么心事。"陳建國雖然為母親辯護,但心中也很困惑。
"什么心事能讓她這樣?"李慧敏翻了個身,"真是沒良心,忘了誰對她好。"
陳建國沒有接話,但李慧敏的話讓他心中很不舒服。
他不明白母親為什么會這樣,但他知道母親不是無理取鬧的人,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
第二天早上,氣氛依然沒有好轉。
楊桂花依然是那種冷淡的態度,對孫子也不像往日那般親熱。
小軒似乎也感受到了這種氛圍,變得有些拘謹。
"媽,我們明天就要回深圳了,你有什么需要的東西嗎?"陳建國問道。
"沒有,什么都不需要。"楊桂花的回答讓陳建國心中一涼。
李慧敏在一旁聽著,心中的不滿越來越強烈。
她覺得自己受到了無辜的冷遇,明明是來看望婆婆的,卻要承受這種莫名其妙的冷臉。
這個五一假期,就在這種壓抑和困惑中度過了。
五一假期結束后的一個月,陳建國的二弟建軍打來電話,說要組織一次家庭聚餐,慶祝母親的生日。
雖然楊桂花的生日還有兩個星期,但建軍說想讓全家人聚一聚,順便請親戚朋友來熱鬧熱鬧。
"哥,你們一定要來啊,媽最近心情不太好,大家聚聚說不定她會開心一些。"建軍在電話里說道。
陳建國想起上次回家時母親的反常表現,心中一動:"媽最近怎么了?"
"也說不清楚,就是感覺她心情不好,話也少了很多。"建軍嘆了一口氣,"可能是年紀大了,容易多想吧。"
"那我們一定回去。"陳建國答應下來。
六月的第二個周末,陳建國一家再次回到老家。
這次的聚餐安排在建軍家,他家的餐廳比較大,能容納更多的人。
下午五點,客人們陸續到達。除了三兄妹一家,還來了幾個親戚和鄰居,都是看著陳建國他們長大的長輩。
大家見面后都很熱情,紛紛夸贊陳建國在深圳發展得好,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
"建國啊,聽說你在深圳混得不錯,買了房又買了車。"二叔陳志華笑著拍拍陳建國的肩膀。
"哪里哪里,就是普通的工作。"陳建國謙虛地回答。
"普通什么普通,人家建國可是銷售經理呢,一個月工資頂我們半年的。"鄰居李大嬸插話道。
"建國從小就聰明,我就知道他將來有出息。"另一個親戚也跟著夸贊。
陳建國在眾人的夸贊聲中顯得有些不自在,他偷偷看了看坐在角落里的母親。
楊桂花依然是那種冷淡的表情,仿佛這些話都與她無關。
"最難得的是建國孝順,"建軍的妻子劉芳開口說道,"每個月都給媽轉那么多生活費,我們做弟弟妹妹的都慚愧。"
"是啊,聽說每個月七八千呢,這孩子真有心。"李大嬸連聲稱贊。
"現在像建國這樣孝順的孩子不多了,楊大姐你真有福氣。"二叔看著楊桂花說道。
陳建國聽著這些夸贊,心中涌起一種復雜的情緒。
一方面,他確實在盡力照顧母親;另一方面,這種公開的夸贊讓他感到壓力,特別是在母親表情冷淡的情況下。
"不像有些人,有了錢就忘了爹娘,白養了。"
李大嬸繼續說道,顯然是在暗指某些不孝的例子。
"建國確實不錯,年紀輕輕就懂得回報父母,這樣的兒子誰不羨慕啊。"
在眾人的夸贊聲中,陳建國注意到母親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她緊緊握著雙手,眼中閃爍著一種憤怒的光芒。
"楊大姐,你說句話啊,夸夸你這個好兒子。"李大嬸笑著對楊桂花說道。
05
楊桂花緩緩站起身來,所有人都以為她要說些什么感謝的話。
然而,下一秒發生的事情讓所有人都愣住了。
楊桂花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指著陳建國大聲哭喊起來:"孝順?他孝順個屁!"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發嚇住了,客廳里瞬間安靜下來,只有楊桂花憤怒的聲音在回蕩。
"你們別被他騙了!什么每月給我生活費?我一分錢都沒見過!"楊桂花指著陳建國,聲音顫抖著,"一年到頭連個電話都沒有幾個,還說什么孝順!"
陳建國徹底愣住了,他從沒見過母親這樣失控的樣子。
"媽,你說什么呢?我每個月都給你轉賬啊!"陳建國急忙走過去想要扶起母親。
"滾開!你個白眼狼!"楊桂花推開兒子的手,繼續哭喊著,"一年了!整整一年了!我沒收到過你一分錢!"
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一幕驚呆了。
剛才還在夸贊陳建國的親戚朋友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媽,你別激動,有話好好說。"妹妹小雯也走過來想要勸解。
"我沒激動!我說的都是實話!"楊桂花哭得更厲害了,"你哥哥根本沒給過我錢,你們都被他騙了!"
李慧敏站在一旁,臉色煞白。
她雖然知道婆婆最近對他們態度冷淡,但沒想到原因竟然是這個。
如果丈夫真的沒有給婆婆轉賬,那這一年來家里經濟緊張是為什么?錢都去哪了?
陳建國的腦子一片混亂。他不明白為什么母親會說沒收到錢,明明他每個月都按時轉賬。難道是銀行出了什么問題?還是母親年紀大了,記憶出現了問題?
"媽,你冷靜一下,我真的每個月都給你轉錢。不信的話,我給你看轉賬記錄。"陳建國拿出手機,顫抖著翻找轉賬記錄。
"記錄?什么記錄?"楊桂花憤怒地看著兒子,"我的卡里從來沒有過那些錢!從來沒有!"
在場的親戚朋友們開始竊竊私語。剛才的夸贊聲變成了質疑聲,有人開始懷疑陳建國是不是真的如母親所說的那樣不孝。
"這事有點奇怪啊,如果真的轉賬了,老太太不可能不知道。"
"是啊,銀行卡里有錢進賬,怎么會不知道呢?"
"會不會是建國記錯了,以為轉了其實沒轉?"
這些議論聲像針一樣刺著陳建國的心。他找到了轉賬記錄,顫抖著遞給母親看:
"媽,你看,這是轉賬記錄,每個月的8號,7800元,我真的轉了。"
楊桂花看了一眼手機屏幕,但她不太懂這些電子記錄,只是搖頭說道:
"我不管你的手機上顯示什么,我只知道我的卡里沒有錢!"
"那咱們去銀行查一下吧,去銀行查查流水,一切就清楚了。"建軍也被這個情況搞糊涂了。
"對,去銀行查!"楊桂花憤怒地說道,"我倒要看看這錢到底去哪了!"
在場的親戚朋友們都被這個突發情況搞得不知所措。
原本是一場和諧的家庭聚餐,卻變成了一場公開的指控和對質。
陳建國感到無比的羞辱和困惑。他不明白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但他知道,不管怎樣,他必須要找到真相。
第二天一早,全家人一起來到了縣城的農業銀行。
楊桂花拿著自己的身份證和銀行卡,堅決要求查詢賬戶流水。
陳建國也準備好了自己的轉賬記錄,心中忐忑不安,但依然相信自己沒有做錯什么。
銀行大廳里人不多,周一上午的寧靜被這一家人緊張的氣氛打破了。
李慧敏緊緊抱著兒子小軒,臉色蒼白,她已經意識到今天的結果可能會改變很多事情。
建軍和小雯也都來了,他們同樣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
"您好,我要查詢這張卡最近一年的流水記錄。"
楊桂花把銀行卡遞給柜臺工作人員,聲音還有些顫抖。
年輕的銀行職員接過銀行卡,看了看身份證,然后開始在電腦上操作:
"您稍等,我幫您打印出來。"
等待的幾分鐘對于在場的每個人來說都像是幾個小時。
陳建國握著手機,準備拿出轉賬記錄來對比。楊桂花坐在椅子上,表情嚴肅而堅定。
06
"打印好了。"銀行職員把幾頁紙遞給楊桂花,"這是您最近一年的詳細流水記錄。"
楊桂花接過紙張,但她看不太懂上面密密麻麻的數字和符號。
陳建國走過去,想要幫忙查看。
"讓我看看,媽。"陳建國接過流水單,仔細查看著上面的記錄。
流水單上顯示,楊桂花的賬戶在最近一年里確實沒有大額的資金入賬。
除了偶爾的一些小額取款和水電費扣費,沒有任何7800元的轉賬記錄。
"確實沒有。"陳建國喃喃自語,臉色變得煞白,"怎么可能呢?"
"我就說沒有!"楊桂花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得到證實的憤怒,"你看,我沒有撒謊!"
此時,建軍也湊過來看流水單:"哥,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說每個月都轉賬嗎?"
陳建國拿出自己的手機,翻找轉賬記錄。
記錄確實存在,每個月8號,向某個賬戶轉賬7800元,而且顯示轉賬成功。
"但是我這里顯示轉賬成功了啊。"陳建國把手機遞給大家看,"每個月都有記錄。"
銀行職員看到了這個情況,主動詢問:
"先生,您可以把轉賬記錄給我看看嗎?我們可以幫您核實一下收款賬戶。"
陳建國把手機遞給銀行職員。職員仔細查看了轉賬記錄,然后在電腦上查詢起來。
幾分鐘后,銀行職員抬起頭,表情有些奇怪:
"先生,我查到了您的轉賬記錄。您確實每個月都有轉賬7800元,但是..."
"但是什么?"陳建國急切地問道。
銀行職員指著電腦屏幕,可隨后的一句話令眾人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