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前言
“你還回來干啥?掃個墓也得穿像個樣呀?”
村主任冷笑著看我一身舊衣,眼神里全是嫌棄。
我低頭擦著祖墳前的碑,一言不發。
“當年風風光光考出去的,如今混成這樣,真可憐。”
村民們竊竊私語,我像是個不速之客,連老朋友都被警告“離他遠點”。
可他們哪知道,我回來,不是求誰認親、認賬。
就在大家都嘲諷我的當天下午,一輛黑色公務車緩緩駛入村口,縣領導親自下車,快步走到我跟前:
“秦工,會議開始了,全村規劃,就等您主持。”
那一刻,全村嘩然。
而我,只看著遠處山頭的祖墳,輕聲道:
“爺爺,我沒丟人。"
01
那天我騎著一輛電動車,冒著一身塵土回了老家清河村。
電動車是從縣城租來的,樣子不新,坐墊還有點塌。
我騎得慢,路上碰見幾個村里人,都是些面熟的,不算太老的長輩和我小時候玩過的同齡人。
他們站在樹蔭底下抽煙、曬太陽,眼神飄過來的時候,不熱情,也不討厭,就是那種看熱鬧的味兒。
有人用不大不小的聲音說:“這不是老秦家那個兒子嗎?”
“當年可風光咧,聽說是縣里頭的狀元,一個人考去了大城市。”
“嗯?回來騎電動車?嘖嘖,混得也不咋地啊……”
我沒理他們,只是低頭看著路,繼續往老宅的方向走。
電動車駛過村口那塊水泥牌坊的時候,我心里有些發酸。
十幾年沒回來,這條路倒是修寬了,但人情味淡了不少。
老宅子還是那樣,院門歪著,門口的杏樹死了,臺階上的青苔倒還長著。
我停了車,從包里拿出香和紙錢,慢慢走進屋。
屋里灰塵厚得能劃出道來,但我沒動,徑直朝后院的祖墳去了。
祖墳還是爺爺當年自己選的地方,背山面河,周圍靜得很。
我蹲在墳前,把香插好,又一點點把墓碑上的泥擦干凈。
“爺爺,我回來了。”
風從秦子那頭吹過來,吹得紙錢飄了一地。
我靜靜坐了一會兒,沒說別的。
人這一生走得再遠,最后還是得回來看看先人。
我正準備起身,身后傳來幾句小聲議論。
“嘖,這就是老秦家的兒子啊?不是說出息了嘛,咋穿得跟撿垃圾似的?”
“你可別小看他,說不定只是回來看墳,不是回來顯擺的。”
“回來就回來嘛,一個人落魄到這個地步,混到四十多歲還沒個兒子兒媳陪著回來掃墓,嘖……”
我聽見了,但沒回頭。
我只想安安靜靜陪爺爺燒炷香。
02
我剛掃完墓出來,就看到村口停了一輛白色小轎車,干凈得很,一看就不像村里人的車。
車門一開,從上面下來個穿著皮鞋、夾克油光锃亮的中年男人。
我一眼就認出來了。
那是我們村現在的村主任,也是我當年的高中同學。
他顯然也看見我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著快步走過來。
“哎喲,這不是當年那個考出去的狀元郎嗎?”
他伸出手,一邊打量我:“這幾年哪去了啊?回來看看老宅?”
我和他握了握手,點了點頭:“掃墓。”
“掃墓好啊。”他嘴角一挑,“家里人呢?你一個人回來的?”
“嗯,他們忙,就我自己回來看看。”
“唉……”他嘆了一口氣,臉上那點客氣味瞬間就變了味。
“你是有能耐的人,可現在啊,日子也不好混吧?你這穿得……哎,別介意啊,兄弟就是隨口一問。”
我笑笑沒說話。
他這話聽著是打趣,實則每句都帶著針,像是怕我不明白他混得好了,非得拿我來襯托。
就在這時,村口跑來個小伙子,手里拎著袋東西,一看到我就喊:
“哥!你可回來了!還以為你不會來了呢!”
是阿柱,小時候跟我一起放牛、玩泥巴的鄰家小孩,后來我們一起去縣里念過幾年書。
聽說他現在留在村里,在鎮上開了個五金鋪,日子過得還算安穩。
我點點頭:“喲,還是你認得我。”
他笑著把袋子遞過來:“這是我媳婦讓我帶的些干糧,知道你回來肯定懶得做飯,吃點熱的。”
我剛要接,旁邊那位村主任臉一沉,伸手按住袋子。
笑著對阿柱說:“哎呀你這小子,咋啥人都搭理?你現在可是做生意的人,別跟什么人都套近乎。”
我聽著耳根一熱,臉也有點掛不住,但還是強忍住。
阿柱愣了一下,小聲道:“他是我哥,我哪能不理他?”
“現在可不是當年了。”村主任語氣也冷下來了。
“你現在也有老婆孩子,要顧生意,別到時候被人牽連,連累一家人。”
說完他看了我一眼,拍了拍我的肩膀:“老同學回來看看可以,但別總給人添麻煩。咱村現在也有規矩了,別亂走動。”
說完,他就轉身回了車里,車開出去的時候還不忘按了兩聲喇叭,像是提醒大家誰才是現在說話管用的人。
阿柱看著他的車影,憋了半天才說:“他現在是村主任了,有點官架子,你別往心里去。”
我擺擺手:“沒事,村主任也是從我們這條街跑出來的,只是他忘了。”
阿柱有點不甘心:“哥,我家明早宰雞,你來吃口熱飯行不?”
我看著他,心里一陣發堵,但還是搖了搖頭。
“你家里有孩子,別讓人說話。”
他低著頭沒出聲,只是把那袋熱乎乎的燒餅硬塞給我。
“這是我媳婦親手做的,哥你吃點。”
我接過,拍了拍他的肩膀:“等有機會,哥請你喝酒。”
隨后,我一個人坐在老宅的臺階上啃著燒餅,心里五味雜陳。
03
我原本想著掃完墓、收拾下祖屋就悄悄走人。
誰成想村主任那邊安排人上門說村里要“為我接風”,還說是特意安排的,說是“老同學回來,得熱鬧熱鬧”。
我心里知道,多半不是啥好事,可話已經放出來了,要是不去,顯得我架子大,倒讓人說我不識抬舉。
飯設在村口新修的祠堂里,桌子擺得滿滿當當,村干部、幾位年紀大的老人,還有幾個混得風生水起的所謂“成功人士”都到了。
我一進門,場子就安靜了兩秒,然后有人帶頭鼓掌。
說:“哎喲,狀元回來了!這回我們村可有面子咯!”
我笑著點了下頭,心里卻清楚,這掌聲不是真心的,大多帶著看笑話的味兒。
我被安排坐在中間桌,趙成文坐在我右手邊,身上那件西裝熨得筆挺,鞋也擦得發亮。
他給我倒了一杯酒,說:“來,咱老同學,先干一杯。”
我端起杯子,還沒碰杯,他就來了一句:“你這幾年都在外邊啊?我們可都沒聽說你混到哪兒去,回來就一個人,也沒帶上兒子兒媳婦?”
我只說了句:“他們忙。”
“那確實,”他看著其他人笑了笑。
“我們這些搞實事的,在村里天天跟土地打交道,反倒能顧上家里。我聽說外邊那些‘高人’,日子也不怎么安穩。”
這時候,旁邊一個瘦高個村干部也笑著插話:
“你說得對。我表哥的兒子在外頭搞金融,干了十幾年也就攢了一套房子,累得像狗。還不如咱種田,日子雖然不富,但不愁吃穿。”
一桌人跟著哄笑,我沒說話,只是低頭喝了口茶。
趙成文又夾了一筷子菜到我碗里,笑著說:
“回來好啊,家門口吃口熱飯,也許還能找個輕松點的活兒干,不至于漂泊在外。老屋也別扔著了,回來住著,落葉歸根嘛。”
聽他那語氣,好像我在外邊是要飯去了似的。
桌上幾個年紀大的村干也跟著點頭:“出去有什么好?還不如早點回來,村里以后也有發展。”
我聽著這些話,心里一陣陣發堵。
我不是聽不出來他們話里的意思,這不是歡迎宴,這是羞辱局。
他們沒打我一巴掌,但每句話都像往我臉上甩巴掌。
我看著桌上的飯菜,其實樣樣做得挺好,可我就是吃不下去。
趙成文看我沒吭聲,又舉起酒杯:
“來嘛,你這回來也不容易,咱老同學,干一杯?”
我淡淡一笑,也不推辭,端起杯子跟他碰了一下,一口喝了下去。
酒有點辣,但我面不改色。
他又給我倒滿,我卻沒再動。
04
接著大家繼續熱鬧起來。
說縣里要派一批專家來村里調研,說是搞什么“新農村規劃座談會”。
夸村主任把祠堂重新布置了一遍,墻上貼著歡迎橫幅,門口掛起了紅燈籠,連地磚都擦得锃亮。
我本來沒打算多說什么,這種場合我也不想湊熱鬧。
可沒想到,那天飯后,我正準備去后山掃掃落葉,阿柱悄悄跑來,一臉緊張。
“哥,你別往祠堂那邊走。”
他一邊喘氣一邊說:“村主任說了,不能讓你出現在會場附近。”
我一愣,問他怎么回事。
阿柱低聲說:“他昨晚跟幾個人開了會,點名說你回來不能讓縣里的專家看見。說你穿得太寒磣,萬一亂說話,影響村里的形象。”
我當時沒說話,只是把掃帚靠在墻上,盯著屋頂上那塊掉漆的瓦片看了會兒。
阿柱猶豫了一下,又說:“他還在村廣播里放話,說非本村務工作人員,一律不得靠近會議場地,還說是縣里統一規定。可我問了鎮上的人,根本沒這回事。”
我點了點頭:“我知道了。”
他還想說什么,我擺擺手:“你家那倆孩子在上學,別讓他們聽了閑話。”
他臉紅了,低聲應了句,轉身走了。
我看著他瘦削的背影,心里不是滋味。
這孩子從小懂事,如今卻被逼著站在我和權力之間,替別人傳話,替我著急。
我沒往祠堂那邊去,直接拎著掃帚走上了后山。
后山的路年年修,但每年下雨也塌。
我穿著一雙舊布鞋,踩著松土慢慢往祖墳那邊走,心里說不出的安靜。
到了祖墳,我蹲下身,把落葉一點點掃開。
風吹得山頂有點涼,紙錢壓不住,不時飄起來,我就一張張撿回來再壓好。
我心里清楚,趙成文怕的不是我“寒磣”,他怕的是縣里的專家一問起來,這村還有個當年考出去的狀元。
他怕我擋了他的臉,破了他的局。
可我并不想破誰的局,我不過是回來掃個墓,給爺爺說聲“我還好”。
祖墳前,碑上的字還是爺爺當年自己刻的,有些已經模糊了。
我蹲在那里,拿指頭一點點描著那些字。
“您放心,我不和他們爭。”我在心里說:“我就是回來看看。”
05
那天下午我正蹲在祖墳邊清理雜草,聽見山下傳來一陣喇叭聲,接著是鞭炮響了三串。
炸得山上的鳥一哄而起。
我拿袖子擦了把汗,站起來朝山下望了望。
遠遠看見村口進來一輛黑色轎車,車身干凈得能照出人影,兩面還掛著小旗,那樣子一眼就能認出是縣里的公務車。
車一停,祠堂門口的人全沸騰了。
幾個村干部早早站好隊,有人扯著嗓子喊:“領導到了!”
我不打算湊熱鬧,就坐在墓邊歇氣。
可沒一會兒,我就看見他下了車。
那位領導我在幾年前見過一次,在省里的一個會議上。
那時候我剛被調去做專項顧問,他是分管農業的新任領導,人不高,神情卻特別精神。
今天他穿著一件灰色中山裝,腳步穩,一下車就四下張望。
村主任立馬湊上去,滿臉堆笑:“領導辛苦啦,我們都等著您呢,會議這邊都安排好了,坐的、吃的、專家……”
領導只是點了點頭,沒看他,直接問了一句:“秦工到了嗎?”
村主任愣了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啊?誰?”
領導看都沒看他一眼,又問旁邊的鎮干部:“秦工沒來?不是說他提前回村了嗎?”
那鎮干部連忙點頭:“來啦來啦,他到了,就在老宅那邊。”
領導一聽,馬上回頭看車上的人:“通知媒體待機,我先過去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