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曾克林站在遼陽奉集堡機場的跑道上,望著面前整齊排列的46架日軍戰機,心里五味雜陳。
明明是繳獲了寶貝,可問題是,我軍哪來的飛行員?這些飛機,再先進,也不過是一堆昂貴的廢鐵。
可誰能想到,僅僅一個月后,這些飛機不僅飛了起來,還成了人民軍隊的第一支空軍部隊。
而這一切的開始,僅僅是55頭牛羊的“投資”。
這筆買賣,簡直不能再劃算。
但事情,真有這么簡單嗎?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東北,這片被日軍經營了14年的土地,突然成了一塊“無主之地”。
國民黨想來接收,蘇聯紅軍已經捷足先登,而共產黨則敏銳地察覺到,誰能先控制東北,誰就能在未來的局勢中占據主動。
于是,八路軍冀熱遼軍區的曾克林,帶著4000人馬,向東北進發。
剛到山海關,曾克林就碰上了麻煩。
日軍雖已投降,但駐守在這里的1500名日偽軍并不打算乖乖交出防線。
正當曾克林左右為難時,蘇聯紅軍從北方殺到。
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蘇軍一來就把八路軍包圍了,好在蒙古翻譯及時解釋,這才避免了一場誤會。
曾克林抓住機會,軟磨硬泡地說服蘇軍協助攻打山海關。
幾個小時后,山海關被攻克,曾克林順勢帶兵一路向沈陽進發。
可沈陽早已被蘇聯紅軍控制,八路軍想進城?沒門。
蘇軍指揮官卡夫通少將擺明了態度:“沈陽,我們只交給國民黨。”曾克林據理力爭,甚至搬出“斯大林和毛主席是朋友”的說法,搞得卡夫通哭笑不得。
最終,蘇軍讓步,允許八路軍駐扎在沈陽城外的蘇家屯。
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沈陽百姓聽說八路軍來了,紛紛上街歡迎,搞得蘇軍也不好意思攔著,只能讓八路軍進城。
進城后,曾克林發現了那批“遺留資產”——46架日軍戰機。
原本駐守這里的日軍飛行大隊,在投降后便逃之夭夭,只留下這些沒人會開的飛機。
曾克林心想,飛機不能白放著,得把那些跑了的飛行員找回來。
這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跑了的日軍飛行員,無非就是怕死,擔心落到八路軍手里沒好下場。
曾克林靈機一動,給南下逃亡的日軍發了封“邀請函”:回來吧,不僅保命,還有飯吃。
為了顯示誠意,他甚至派人帶去了5頭牛、50只羊,作為“見面禮”。
這下,日軍飛行員們猶豫了。
按他們的認知,戰敗的一方通常沒什么好下場,可八路軍這待遇,似乎不太一樣。
最終,大隊長林彌一郎帶著300名日軍官兵回來了。
曾克林不僅沒殺他們,還讓他們繼續干老本行——維護、駕駛這些戰機。
當然,八路軍不可能一直仰仗這些日軍飛行員。
曾克林趁機請他們培訓我軍戰士,沒多久,八路軍的第一批飛行員就此誕生。
到1946年,我軍正式成立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林彌一郎等人被安排為技術教官。
幾年后,這些由日軍培訓的中國飛行員,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屢建奇功。
東北航校培養出的王海、劉玉堤、林虎、張積慧等人,成為了日后中國空軍的中流砥柱。
而曾經的日軍俘虜,回國后竟還成立了一個“中日航空協會”,宣傳中日友好。
曾克林當年的那55頭牛羊,換來的不僅僅是46架飛機,更是中國空軍的雛形。
有人說,這真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