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實案件改寫,所用人名皆為化名,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案件真實畫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聲明:作者專屬原創文章,無授權轉載搬運行為一律追究到底!
清晨的青云灣小區,陽光剛灑上樓頂,一聲尖叫撕裂了寧靜,刺耳得像刀鋒劃過玻璃。保安老王猛地一愣,手里的對講機差點摔落,還沒反應過來,“砰”的一聲悶響砸進耳中,震得他心跳驟停。
他猛抬頭,瞳孔瞬間放大——兩個模糊人影從27樓高處急速墜落,像斷了線的風箏,毫無征兆。緊接著,他們狠狠摔在地上,塵土飛揚,血跡迅速暈開,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腥味。
老王腿一軟,跌坐在地,腦子一片空白。他呆呆地看著那兩抹熟悉的身影——張建民的灰色毛衣,李秀蘭的紫色圍巾,靜靜躺在血泊中,像被命運無情碾碎的畫卷。
清晨的青云灣小區,陽光剛爬上樓頂,空氣里還帶著點露水的清香。
張建民和李秀蘭這對老夫妻,是小區里的一道風景線,誰提起他們,都會咧嘴笑,像是聊起自家親戚。
“老張兩口子,心眼兒好,日子過得踏實。”
老趙常這么說,邊說邊瞇著眼,手里棋子捏得咔咔響。
張建民,65歲,瘦得像根竹竿,頭發白了大半,臉上皺紋深得像刻出來的。
他年輕時是江州市重點中學的數學老師,外號“公式詩人”。
“老張講課跟講故事似的,x平方加y平方都能整出花兒來!”學生們背地里這么說。
他帶的學生,好些考上頂尖大學,還有幾個當了教授。
退休后,他最愛提這些,眼睛亮得像點燈。
“我那學生小李,現在在大學教書,逢年過節還給我寄茶葉!”他跟老趙下棋時,嘴就沒停過。
那件灰色毛衣,袖口磨得發白,是李秀蘭多年前織的,他穿著像寶貝似的,洗得再舊也不扔。
每天下午,他揣著棋盤去活動室,跟老趙他們殺幾盤,輸了就笑:“老趙,你這步棋陰啊!”
李秀蘭,63歲,比張建民小兩歲,氣質溫婉,笑起來眼角彎彎,總被鄰居誤以為才五十出頭。
她教語文,嗓音清亮,講《長恨歌》能讓全班屏住呼吸。
“秀蘭老師一開口,教室里連根針掉地上都能聽見。”她以前的學生,如今在小區碰見,還會紅著臉喊“老師”。
她參與過教材編寫,退休后偶爾審稿,嘴上卻總說:“老啦,腦子不管用嘍。”
她愛唱歌,小區合唱隊少了她就不熱鬧,每周二、四晚上,她準時去,唱《茉莉花》時,聲音像春風拂過,孫阿姨聽了直嘆:“這嗓子,比年輕人還好!”
她還愛養花,陽臺上月季、梔子花開得熱鬧,澆水時常哼曲兒,路過的鳥兒都多飛兩圈。
那條紫色圍巾,是女兒張曉雯送的,她圍著像個老少女,出門從不摘。
張曉雯,38歲,江州市三甲醫院的外科醫生,忙得像陀螺,手術刀在她手里穩得像畫線。
“曉雯做手術,跟繡花似的,沒一點差池。”同事都這么說。
她遺傳了母親的細膩,父親的倔強,回家總帶一堆禮物:棋譜給爹,花籽給娘,還有老兩口愛吃的綠豆糕。
“媽,這花籽種出來肯定好看!”她笑得像個小孩。
李秀蘭總嗔她:“別老花錢,留著給自己買點好的!”
張建民則在一邊念叨:“曉雯啊,別老加班,身體要緊。”
曉雯嘴上應著,可轉頭又鉆進手術室。
她是老兩口的驕傲,也是心頭最大的牽掛。
老兩口日子簡單,退休金一萬多,夠吃夠喝,家里家具還是二十年前的,電視機角上有點灰,卻收拾得干干凈凈。
他們省吃儉用,好東西都留給曉雯,連下館子都挑最便宜的。
“吃啥不是吃,省點給曉雯買房子!”張建民常這么說。
老韓家水管爆了那年,張建民凍得手通紅,硬是幫著修好,李秀蘭端來姜茶,嗔道:“老張,你這把年紀還逞能!”
老韓眼眶熱乎乎的,逢人就說:“有難找老張兩口子,準沒錯!”
小區里誰不愛他們?張建民下棋時,愛講學生的事,哪個考上名校,哪個當了大官,講得眉飛色舞,像在炫耀自家孩子。
李秀蘭跟鄰居聊養花,聲音輕得像哄小孩:“這月季得曬太陽,不然不開花。”
孫阿姨總說:“秀蘭哼的歌,比合唱隊里還好聽!”
錢阿姨也附和:“老張兩口子,日子平淡卻有味兒,看著就踏實。”
他們的感情好得讓人眼紅,結婚幾十年,沒紅過臉。
張建民忘了買菜,李秀蘭笑:“老張,你這記性還不如我學生!”
他就嘿嘿一笑:“那是你教得好。”
周末曉雯回來,三人擠在廚房,父親切菜,母親掌勺,她在一邊打下手,屋里飯香笑聲混在一起,像幅老畫,泛黃卻暖心。
誰能想到,這份平靜,會在一個清晨碎得一干二凈?
青云灣小區日子慢悠悠,可最近半年,張建民和李秀蘭的日子卻像湖底起了漩渦,表面平靜,底下翻江倒海。
張建民變了。下棋時,他不咋說話了,棋子捏半天不動,眼神飄得像丟了魂。
老趙納悶:“老張,你咋心不在焉的?”
他皺眉,敷衍一句:“有點事兒,忙著呢。”
有回對弈到一半,他突然起身:“老趙,我先走了。”
棋盤都沒收拾,灰色毛衣被風吹得鼓起來,背影瘦得讓人心慌。
老趙嘀咕:“老張啥時候這么魂不守舍了?”
還有幾次,老趙瞧見他在小區門口徘徊,手里攥著手機,皺著眉,像在等什么壞消息。
一次,老趙忍不住問:“老張,咋了?有啥難處跟我說!”
他擺手,聲音硬邦邦:“沒啥,你別問。”
老趙心里咯噔一下,覺得不對勁。
李秀蘭更明顯。她不唱歌了,合唱隊里少了她,活動室冷清不少。
隊員們問:“秀蘭姐,咋不來了?”
她低頭,聲音小得像蚊子:“嗓子不舒服,老了。”
孫阿姨有回在長椅旁碰見她,她攥著紫色圍巾,眼神空得像沒魂。
孫阿姨搭話:“秀蘭,咋一個人坐這兒?唱歌去唄!”
她擠出個笑:“不去了,年紀大了,懶得動。”
說完就走,背影晃得像片葉子。
孫阿姨跟人說:“她那樣子,像背著座山。”
還有人瞧見她半夜站在陽臺,對著花盆發呆,月光把她影子拉得老長,像個孤魂。
張曉雯忙得沒空管這些。
她在醫院連軸轉,手術一臺接一臺,累得連水都顧不上喝。
一周前,母親電話打來,她剛做完急診手術,癱在椅子上,手機鈴聲嚇得她一激靈。
屏幕上是“媽媽”,她趕緊接:“媽,咋了?”
李秀蘭聲音平靜得怪怪的:“曉雯,要是我和你爸老了,日子不好過了,你咋辦?”
曉雯心一緊,筆掉地上,聲音都慌了:“媽,您說啥呢!您和爸好好的,提這個干啥!”
李秀蘭頓了頓,笑得勉強:“沒事,老了愛瞎想。
下周末回來吃飯吧?想你了。”
曉雯松口氣,笑著說:“行,我盡量。
您二老別熬夜看電視!”
掛了電話,她搖搖頭,心想媽可能是更年期多想了,可心里總有點不安。
醫院又來急診,曉雯忙得腳不沾地,周末的約定泡湯。
她給母親發微信:“媽,這周太忙,下次一定回去。”
李秀蘭回了個“好,別太累”,加個笑臉。
曉雯心想,下次得帶點綠豆糕賠罪。
可她哪知道,這是母親最后的消息。
第二天,她剛做完手術,揉著肩膀,手機響了,是銀行客服。
“您是張建民先生的女兒吧?您父親賬戶有異常,三個月流水超583萬,得核實。”
曉雯腦子“嗡”一聲,差點摔了手機:“不可能!我爸媽攢了一百多萬,哪來583萬!”
客服平靜地說:“最近一筆轉出是三天前,300萬,操作沒問題,但金額太大。”
曉雯心跳得像擂鼓,手都抖了:“他們省了一輩子,哪來這么多錢?”
她請假沖回青云灣小區,路上手心全是汗。
推開家門,屋里靜得瘆人。
李秀蘭坐在沙發上,低頭摳手指,像個犯錯的孩子。
張建民背對門口,站在窗邊,僵得像雕塑。
曉雯把對賬單拍桌上:“媽,這錢咋回事?”
李秀蘭抬頭,眼神閃躲:“沒啥,投了點資,想給你減輕負擔。”
曉雯急了:“啥投資要583萬?你們不懂這個,咋不跟我說!”
她轉向父親:“爸,你說句話啊!”
張建民雙手攥緊,沉默得像堵墻。
屋里空氣重得喘不過氣,曉雯心慌得像要炸了。
曉雯站在客廳,空氣沉得像壓了塊石頭。
她放軟語氣,想緩和氣氛:“爸,媽,我不是想管你們,我是怕你們上當。
現在騙子多,專盯著老人。”
張建民猛揮手,臉紅得像要炸:“夠了!我們沒被騙,心里有數!你回去,別問了!”
他聲音硬得像石頭,眉頭擰成疙瘩,曉雯從沒見過他這樣,像被逼到墻角的困獸。
李秀蘭趕緊起身,拉住曉雯的手,掌心冰涼:“曉雯,聽你爸的,回去吧。
沒事,別瞎想。”
她眼眶紅了,手抖得像篩子,眼神里全是害怕。
曉雯還想問,母親攥得更緊,像在求她別開口。
她咬著唇,心像塞了團棉花。
離開時,她回頭看,父母站在窗邊,夕陽把影子拉得老長,像兩棵枯樹。
她心一酸,眼淚差點掉下來。
誰能想到,這是最后一次見他們活著?
幾天后,清晨的電話像炸彈炸開。
曉雯接到消息,張建民和李秀蘭從27樓跳下,沒了。
青云灣小區炸了鍋,居民們聚在一起,臉上全是震驚。
錢阿姨搖頭:“昨天還見老張遛彎,笑得跟沒事人似的。”
另一個鄰居眼眶紅了:“秀蘭前幾天還給我家娃講故事,嗓子溫柔得像哄小孩。”
曉雯趕到小區,天剛亮,推開家門,屋里靜得讓人發毛。
桌上放著沒收的茶杯,杯沿有點茶漬。
她盯著空蕩蕩的沙發,淚水嘩地下來:“爸媽感情那么好,咋會這樣?”
警方來了,帶隊的孫警官眼神犀利,像能看穿人。
他站在27樓,低頭看樓下的血跡,眉頭鎖得死緊。
監控顯示,老兩口上了頂樓,待了十分鐘,手拉手跳下去,沒一點猶豫。
孫警官聲音低:“這事太干凈,像商量好的。”
同事遞上遺書,字跡工整:“生活沒盼頭,我們累了。”
他皺眉:“細節太周全,不像臨時起意。”
他查了銀行記錄,那583萬大部分流向一家叫“恒遠投資”
的公司。
孫警官冷笑:“這公司有貓膩,查!”
小區里的議論越來越多。
老趙坐在石凳上,捏著棋子,瞇眼回憶:“老張這半年不對勁。
有回我看他拿一疊文件,像合同,翻來覆去皺著眉。”
他嘆氣:“我問他咋了,他讓我別管。”
錢阿姨澆花時說:“秀蘭老一個人抹淚,我問她咋了,她說放不下過去,起身就走。
看著她背影,我心里酸得慌。”
曉雯聽著,心像被針扎。
她去找父親的老同事老徐。
老徐家暖烘烘的,墻上掛滿老照片。
他泡了茶,慢悠悠說:“半年前,我在銀行碰見你爸,他眉頭皺得像背著山。
我問咋了,他支吾半天,說他做了一輩子好人,卻可能害了人。”
老徐手抖了抖,茶水灑了點。
曉雯心跳快了:“害人?啥意思?”
老徐搖頭:“他沒說,我也沒問。”
曉雯腦子全是問號,隱約覺得,父母的死跟過去的事脫不了干系。
恒遠投資的負責人王海濤浮出水面,成了案件關鍵。
曉雯攥緊拳頭:“爸媽的死,肯定跟這家公司有關。”
她心里的火燒得更旺,決心查到底。
曉雯回到父母家,屋里還飄著梔子花的香。
她坐在沙發上,手指摩挲著茶杯,腦子里全是父母最后的樣子——父親的怒吼,母親的顫抖。
她眼眶濕了,喃喃:“爸,媽,你們咋不跟我說?”
她起身走進臥室,翻開衣柜,想找點父母的痕跡。
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可在最底下,她摸到一本賬本,封面磨得發毛,像藏了秘密。
她翻開,里面密密麻麻記著數字和日期,從半年前開始,小到幾萬,大到幾百萬,最后一筆是三天前,300萬,備注“恒遠投資”。
曉雯心跳得像擂鼓:“這哪是投資,分明是填窟窿!”
父母退休金少得可憐,哪來這么多錢?她手心全是汗,腦子亂成一團。
她又走進書房,書架上全是舊書,空氣有點霉味。
她拉開抽屜,翻出一本日記,封面是棕色皮革,邊角磨得厲害。
她心一沉:“爸從不記日記,這本為啥藏這么深?”
她翻開,父親的字跡跳出來,熟悉得讓她鼻子一酸。
但當曉雯將日記整本看完之后,手卻抖得拿不住日記,眼淚啪啪掉:“爸,你咋這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