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我經常想,人生的轉折點,往往出現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
對我來說,那個轉折點就是1990年的夏天。
初戀女友提出分手,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01、
我出生在一個小縣城,家里條件一般,父親是建筑工人,母親在鎮上賣布。
從小我就聽父母說,要么考大學,要么當兵,這是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兩條路。
可十八歲的我根本沒把這話放在心上,整天想的都是怎么和班上的郭曉娟多說幾句話。
郭曉娟是我高三時的同桌,不算漂亮,但五官清秀,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像月牙。
最吸引我的是她身上那股文靜又倔強的勁兒,從不隨波逐流,做事總有自己的主見。
記得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一次班會上。
老師點名讓同學們說說理想大學,輪到她時,她堅定地說想考北京的學校,因為那里機會多。
當時班上有人笑她異想天開,她卻不以為意。
我心想,這姑娘有志氣。
后來我們因為一次物理競賽組了同一隊,慢慢熟悉起來。
一來二去,青澀的感情在題海戰術中悄然滋長。高三下學期,我終于鼓起勇氣表白,沒想到她也喜歡我。
有了這份感情,我學習更有動力了。
我們約定考同一所大學,她要考北京的學校,我就拼命提高自己的成績。
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背單詞,晚上十一點還在做題,就為了追上她的步伐。
然而命運跟我開了個玩笑。
高考前一周,我突然高燒不退,整整三天臥床不起。雖然退燒了,但進考場時我還是頭暈目眩,思維遲緩。
結果可想而知,我落榜了,而郭曉娟卻如愿考進了北京的一所普通大學。
送她去火車站那天,雨下得很大。
她站在檢票口,拉著我的手說:"張毅,你別灰心,復讀一年肯定能考上。我在北京等你。"
我點點頭,強忍住淚水:"你放心去吧,明年我一定考過來找你。"
火車開動時,她趴在窗口大喊:"記得常給我寫信!"
那一刻,我在心里暗暗發誓:為了她,我一定要考上大學!
復讀的日子很苦,但想到遠方有人在等我,我咬牙堅持。
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埋頭做題。
收到她的信是最開心的時刻,剛開始每周一封,詳細講述她在大學的見聞,字里行間都充滿對我的鼓勵。
可是好景不長,大約三個月后,她的信越來越少,內容也越來越簡短。
我感覺不對勁,連忙寫信詢問。
過了兩周,終于收到回信,卻只有寥寥幾句:"我們可能不合適,分手吧。大學生活很忙,我需要新的開始。"
看完信,我整個人如墜冰窟。
連夜寫了一封長信懇求挽回,但再也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02、
失戀的打擊讓我一蹶不振,復讀的成績直線下滑。
老師找我談話,我支支吾吾說不出原因。
最后父親被叫到學校,他沒多說什么,只是摟著我的肩膀長嘆一聲:"兒子,人這一輩子,總有那么幾道坎要過。"
雖然道理都懂,但我內心的目標突然斷了,實在沒法進入學習狀態,就這樣拖著成績越來越差。
后來,父親說:"與其在這耗著,不如去當兵。軍營里能鍛煉人,說不定幾年后你會有新想法。"
母親不同意,認為我應該繼續復讀考大學。
但我內心早已疲憊不堪,對父親的建議暗暗認同。
1990年秋天,我報名參軍。
通過體檢政審后,帶著父母復雜的目光,踏上了開往湖北某部隊的火車。
部隊生活的艱苦超出我的想象。
每天五點起床,先是五公里晨跑,然后是體能訓練、軍事技能學習...
第一個月,我感覺身體幾乎每天都要累散架了。
我的班長姓王,四川人,粗獷豪爽。
他總說:"既然選擇來當兵,就得把心思都放在訓練上,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軍人!"
在嚴格的軍營生活中,我漸漸忘記了失戀的痛苦,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之前戰友分享的軍校考試經驗,突然萌生了考軍校的念頭。
從那天起,我把所有休息時間都用來學習。
早操前搶時間看書,晚上熄燈后用手電筒在被窩里做題。
戰友們都笑我:"張毅這是要考清華啊?"
我也不解釋,默默堅持著自己的目標。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夏天,我如愿考入了武漢的一所炮兵軍校。
接到錄取通知時,我第一時間給父母打電話,電話那頭,母親哭得說不出話來。
軍校四年,我努力學習各種軍事理論和技能,多次獲得獎學金,畢業時還被評為優秀畢業生。
回到部隊后,我被分配到炮兵連擔任排長,憑借在軍校學到的專業知識和領導才能,很快得到了戰友們的認可。
因為工作出色,三年后我被提拔為副連長,成為團里最年輕的軍官之一。
03、
1997年冬天,在一次實彈演習中,我不慎被炮彈碎片擊中右腿,雖然傷勢不重,但需要住院治療。
在醫院期間,我認識了一位護士長,叫徐冬梅。
徐冬梅比我大兩歲,是一名資深的軍醫,在戰地醫療方面經驗豐富。
她性格溫柔卻不失堅毅,總是能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微笑。
第一次見到她,是在換藥時。
她熟練地處理傷口,一邊輕聲安慰我:"別擔心,不會疼的,一會兒就好。"
因為傷在腿上,行動不便,她經常主動幫我拿飯,有時還會帶些水果來。
慢慢地,我們聊得越來越多,從家鄉風土到人生理想,無話不談。
出院后,我們保持著聯系。
半年后,我向她表白了。
她笑著說早就喜歡上我,只是沒好意思說。
然而,好事多磨。
一次偶然的場合,我得知徐冬梅竟是團部政委徐明的獨生女。
這個消息讓我猶豫了——政委在部隊的地位僅次于團長,而我只是個小小的副連長,這樣的差距讓我躊躇不前。
察覺到我的疏遠,徐冬梅主動找我談心:"你是因為我父親的關系在躲著我嗎?"
面對她直截了當的問題,我只能坦白:"我覺得自己配不上你,怕別人說閑話,說我是攀高枝..."
她打斷我的話:"我喜歡的是你這個人,不是你的軍銜。再說,我爸最欣賞的就是有真才實干的軍人,你擔心的根本不是問題。"
在她的鼓勵下,我鼓起勇氣拜訪了徐政委。
出乎意料的是,徐政委對我非常熱情,甚至詳細詢問了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
臨走時,他拍著我的肩膀說:"年輕人,有志氣是好事。我看人很準,你是個踏實肯干的好小伙,好好表現。"
有了徐政委的支持,我和徐冬梅的感情迅速升溫。
一年后,我們舉行了簡單而溫馨的婚禮。
婚后,徐冬梅依然在醫院工作,而我也全身心投入到部隊建設中。
04、
幾年后的春節,我帶著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兒子回老家探親。
可在縣城汽車站,我卻意外地看到了一位故人——高中時的女友郭曉娟。
從我入伍后的這十來年,我們就再也沒見過面了。
之前我偶爾也想過,如果當時不是她拋棄我,可能我也沒有現在這些成就、以及幸福的家庭。
多年不見,我知道大家肯定都會有變化,但我萬萬沒想到,她的變化竟然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