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師父,為何我家自從兒子外出求學(xué)后,諸事不順?"
"施主可曾留意,那空置的房間?"
這段對話出自《觀音感應(yīng)錄》,堪稱古籍中最有趣的一則公案。
你知道嗎?古人搬家有個怪癖——絕不讓床空著過夜。《黃帝內(nèi)經(jīng)》云:"起居有常,神氣乃治。"連床鋪都有自己的"脾氣"!
更絕的是,觀音菩薩竟專門為此現(xiàn)身開示。菩薩說,空床若不妥善處理,輕則破財,重則...
想知道菩薩傳授的神秘方法嗎?
南宋淳熙十二年,臨安城外柳浪村有一富商名喚趙明德,祖上三代經(jīng)營絲綢生意,家資殷實,在當(dāng)?shù)仡H有名望。
趙家老宅建于北宋年間,占地三進(jìn),雕梁畫棟,頗為氣派。趙明德膝下三子,長子趙文安,次子趙文華,三子趙文康,皆已成家立業(yè),各有住所。
那年中秋過后,趙文華因生意需要,遠(yuǎn)赴江南收購蠶絲,預(yù)計要去半年之久。臨行前,他將自己在老宅中的房間收拾妥當(dāng),囑咐家中下人定期打掃,便匆匆上路了。
趙文華的房間位于后院東廂,房中陳設(shè)簡潔雅致,一張花梨木大床居中而放,床上鋪著上好的蜀錦被褥,床頭懸掛著一幅觀音畫像,是他新婚時特意請來的。房間雖無人居住,但丫鬟們每日都會進(jìn)去打掃,保持整潔。
起初倒也無事,秋去冬來,一切如常。可過了兩個月,奇異之事開始顯現(xiàn)。
先是趙文華在江南傳來消息,說是生意不順,原本談好的幾筆大買賣接連出了岔子,不是貨源有問題,就是價格突然變動,眼看著要虧本了。這消息傳回家中,趙明德心中頗為不安,畢竟文華向來精明能干,做生意很少失手。
緊接著,家中也開始頻生異象。最先察覺的是管家趙福,他負(fù)責(zé)夜間巡視,每每走到后院東廂附近,總覺得陰森森的,仿佛有股寒氣襲來。有幾次他凝神細(xì)聽,竟隱約聽到房中似有窸窸窣窣的聲響,推門進(jìn)去查看,卻什么也沒有。
丫鬟翠兒膽子小,有一次黃昏時分去房中打掃,剛推開門便尖叫一聲跑了出來。后來她哭著對其他人說,進(jìn)門時明明看到床上有個黑影閃過,再仔細(xì)看時卻什么都沒有。從那以后,再沒有丫鬟敢單獨去那房間。
更詭異的是,趙家的整體運勢仿佛受到了影響。長子趙文安在城中開設(shè)的布莊,原本生意紅火,可近來顧客日漸稀少,幾個老主顧也莫名其妙地不再光顧。三子趙文康在官府中擔(dān)任小吏,本來頗受上司賞識,可最近卻屢遭批評,仕途蒙塵。
趙明德雖是商人,但自幼受儒家教育,又篤信佛法,家中常年供奉觀音菩薩。眼見家中如此光景,他愈發(fā)不安,每日焚香誦經(jīng),祈求菩薩庇佑。
那日是十二月初八,正值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趙明德照例在佛堂中誦經(jīng)禮拜。佛堂位于正院上房,供奉著一尊漢白玉觀音像,高約三尺,面容慈祥,神態(tài)安詳,是趙家祖?zhèn)髦铩?/p>
那天夜里,趙明德誦完《心經(jīng)》,正要起身離去,忽然聽到一陣梵音裊裊,如天籟之音從虛空中傳來。他抬頭望去,只見觀音像前香爐中的檀香煙霧突然旋轉(zhuǎn)起來,形成一個光圈,圈中漸漸顯現(xiàn)出一道身影。
那身影越來越清晰,竟是一位白衣女子,頭戴白兜,手持凈瓶,正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現(xiàn)身。菩薩身高約八尺,全身散發(fā)著柔和的白光,面容莊嚴(yán)慈悲,雙目如秋水般清澈,讓人一見便心生敬畏。
"弟子趙明德叩見菩薩!"趙明德連忙俯伏在地,額頭觸地,心中既驚且喜,激動得渾身顫抖。
觀音菩薩蓮步輕移,走下蓮臺,聲音如甘露般清甜:"趙施主,貧道觀你誠心禮佛,特來度化。你可知家中為何頻生變故?"
趙明德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道:"弟子愚鈍,實不知緣由,還請菩薩慈悲開示。"
菩薩輕抬凈瓶,瓶中甘露滴出一滴,化作一朵蓮花飄在空中:"施主請起,隨貧道去看看便知端倪。"
二人走出佛堂,月色如水,灑在庭院中顯得格外寧靜。菩薩步履輕盈,足不沾地,所過之處留下淡淡的蓮花香氣。趙明德緊隨其后,心中既激動又忐忑。
來到后院東廂,菩薩在趙文華的房門前停下,用凈瓶中的甘露在空中畫了一個符號,房門自動開啟。月光透過窗欞灑進(jìn)室內(nèi),將那張空置的大床照得清晰可見。
"施主且看這床榻。"菩薩指著床鋪說道。
趙明德仔細(xì)端詳,只見床上鋪著整潔的蜀錦被褥,枕頭擺放整齊,看不出有何異常:"菩薩,弟子愚鈍,這床鋪看似并無不妥。"
菩薩輕嘆一聲:"正是這'空'字,為你家招來了禍患。凡間眾生皆知房屋不可久空,卻不知床榻更不可空置。床者,人之安身立命之所,承載著居住者的精氣神。若長期無人安睡,便會聚集陰氣,擾亂氣場。"
"原來如此!"趙明德恍然大悟:"可是菩薩,文華遠(yuǎn)行在外,這床自然無人使用,又該如何是好?"
觀音菩薩緩緩道來:"世間萬物,皆有其理。床雖無人,卻可以物代之,聚氣安宅。貧道游歷人間千載,見過無數(shù)因空床而起的禍患,也指點過化解之法。"
"還請菩薩詳加指點!"趙明德急切地懇求。
菩薩點了點頭:"此事說來話長。當(dāng)年在長安,有一戶書香門第,也遇過此等困擾。那家的少爺外出游學(xué)三年,房中床榻空置,不出兩月便怪事頻生。后來貧道化身為一老嫗,傳授給他們一個法門,按法而行,不出半月家運便轉(zhuǎn),后來那少爺不但功成名就,還中了狀元。"
聽到這里,趙明德更加好奇:"菩薩,這法門莫非很是玄妙?"
"確實玄妙。"菩薩微微一笑:"這法門的關(guān)鍵,在于要在空床上擺放三樣特定的物品。這三樣物品各有來歷,各具神通,相互配合,可化解空床之煞,轉(zhuǎn)禍為福。"
趙明德急忙問道:"菩薩,這三樣物品究竟是什么?"
菩薩卻并未直說,而是緩緩道:"第一樣,乃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案頭必備之物,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尋常百姓,讀書人家中皆不可缺。此物雖小,卻能開啟智慧,聚攏文氣。"
"第二樣,與佛門淵源極深,雖看似尋常,實則蘊(yùn)含無量功德,能通達(dá)三界,護(hù)佑平安,化解一切不祥。"
"第三樣最為神奇,"菩薩停頓了一下:"此物看似平凡至極,隨處可見,卻蘊(yùn)含著天地生機(jī),能調(diào)和陰陽,平衡五行,使得氣運流轉(zhuǎn)不息。"
趙明德聽得如癡如醉,可就是猜不出這三樣物品具體為何。正要再問,菩薩卻擺手道:"天機(jī)不可全泄,今日點到為止。這三樣物品的具體名稱,以及如何擺放,如何發(fā)揮功效,還需等待機(jī)緣。"
"菩薩!"趙明德急得連連叩首:"家中變故頻生,弟子實在心急如焚,求菩薩慈悲,莫要就此離去!"
觀音菩薩慈悲地看著他:"施主莫急,萬事皆有定數(shù),強(qiáng)求不得。你且先將這空床收拾妥當(dāng),每日焚香一炷,誠心禮拜,靜待天機(jī)顯露。緣分一到,自有后續(xù)。"
"那弟子該如何知曉時機(jī)已到?"
"當(dāng)你二兒子從江南歸來之時,便是機(jī)緣成熟之日。"菩薩說完,身形開始漸漸淡去:"記住,誠心所至,金石為開。只要心存善念,自有感應(yīng)。"
說罷,菩薩化作一縷清香消散在夜風(fēng)中,只留下滿室的蓮花香氣。
趙明德跪在地上良久才起身,心中既激動又疑惑。回到房中后,他立即按菩薩所言,重新整理了床鋪,又在床頭供了一炷檀香,每日早晚都要來此禮拜一番。
奇異的是,自那夜之后,房中的詭異現(xiàn)象竟然消失了。管家趙福再經(jīng)過時不再感到陰森,丫鬟們也敢進(jìn)去打掃了。更令人欣喜的是,遠(yuǎn)在江南的趙文華來信說,生意突然有了轉(zhuǎn)機(jī),原本要泡湯的買賣居然起死回生,雖然還未完全脫困,但至少看到了希望。
此后數(shù)日,趙明德日日思考著菩薩所說的那三樣神秘物品。第一樣是文人必備,他猜測可能是筆墨紙硯之類,但又覺得不夠特殊。第二樣與佛門有關(guān),莫非是佛珠、舍利?第三樣最為神秘,說是平凡卻蘊(yùn)含生機(jī),實在難以琢磨。
正當(dāng)他苦思冥想之際,城中來了一位云游僧人,法號慧覺。這位大師年約七旬,須發(fā)皆白,但雙目炯炯有神,渾身散發(fā)著一股超然出世的氣質(zhì)。他聽說趙家供奉觀音菩薩甚為虔誠,特意上門拜訪。
慧覺大師見到趙家佛堂中的觀音像,不由得合掌稱贊:"善哉善哉!此觀音像雕工精美,更難得的是靈氣十足,可見施主誠心供奉。"
趙明德連忙請大師到客廳奉茶,將那夜菩薩現(xiàn)身之事詳細(xì)說來。慧覺大師聽后,頻頻點頭:"阿彌陀佛!菩薩慈悲,竟親自現(xiàn)身點化,施主福緣深厚啊!"
"大師,您可知那三樣物品的玄機(jī)?"趙明德急切地問道。
慧覺大師捋須沉思:"貧僧雖修行數(shù)十年,但對菩薩深意,也只能略知一二。不過據(jù)貧僧所知,床榻空置確實容易招致不祥,這在我佛典籍中多有記載。"
"還請大師不吝賜教!"
"《阿含經(jīng)》中有云:'居處不凈,鬼神不安。'床榻作為人之安息之地,承載著居住者的氣息和愿力。若長期空置,失了人氣溫養(yǎng),確實容易聚陰招邪。菩薩所說的三樣物品,想必是用來調(diào)節(jié)這種氣場的法寶。"
正說話間,忽聽院外傳來馬蹄聲,卻是趙文華提前回來了。
趙文華風(fēng)塵仆仆推門而入,見父親正與高僧交談,連忙見禮。慧覺大師端詳著他,眼中閃過異色:"施主面相大變,必是得了奇遇。"
"大師慧眼!"趙文華取出錦盒:"江南古剎偶得此物,據(jù)說是歷代高僧加持的法寶。"
慧覺大師接過錦盒,雙手微顫:"這氣息...難道真是傳說中的..."
他緩緩打開錦盒,剎那間三樣物品顯露真容。
觀音菩薩適時現(xiàn)身,慈祥點頭:"機(jī)緣已至。這三樣物品,正是化解空床之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