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念佛本是無上法門,世尊于《阿彌陀經》中殷勤勸導:"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
"然而,同樣是持名念佛,有人因此往生凈土,有人卻因念佛方式不當而墮入三惡道,甚至不知不覺間已入畜生道受苦。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曾于南海普陀山向一位求法者開示,揭示了念佛修行中的種種危險陷阱。
這些錯誤的念佛方式,看似虔誠精進,實則偏離正道,不僅無法成就,反而成為墮落的因緣。究竟什么樣的念佛方式如此危險,連修行多年的佛弟子都不自知地踏入歧途?
那是一個月圓如鏡的秋夜,普陀山紫竹林中梵音陣陣。一位名叫慧明的比丘,已在此山修行十余載,每日念佛不輟,卻總覺功夫不得力,心中郁郁寡歡。這夜他獨自來到觀音殿前,焚香禮拜,心中默默祈求菩薩開示。
忽然,殿中蓮花座上金光大現,觀世音菩薩慈悲顯現,手持凈瓶楊枝,面帶微笑。慧明見狀,五體投地,泣聲道:"弟子念佛多年,為何心中煩惱不減,反覺日漸沉重?"
菩薩輕搖楊枝,甘露灑向慧明:"善男子,汝之疑問,正是無數修行者共同的困惑。念佛法門雖是徑中徑又徑,但若方式不當,不僅無法成就,反而增長業障。"
慧明抬頭望向菩薩:"弟子每日念佛號數萬聲,如何還能有錯?"
"正是如此。"菩薩慈祥地說道,"念佛并非僅在聲音多少,更在用心是否得當。我見世間修行人,多有五種危險的念佛方式,不僅無益修行,反而成為墮落之因。"
慧明心中一震:"請菩薩慈悲開示,弟子愿聞其詳。"
菩薩點頭,開始詳述第一種危險:"有修行者念佛時,心存傲慢,以為自己念佛功德高深,看不起其他修行人。他們念一聲佛號,心中就想著自己比別人強,念一萬聲,就覺得自己已是了不起的修行人。這種念佛,非但不能消業,反而增長我慢煩惱。"
慧明若有所思:"弟子確實見過這樣的同修,念佛時神情傲慢,常常批評他人修行不精進。"
"正是如此。"菩薩繼續道,"還有第二種危險,便是帶著強烈的執著心念佛。有人念佛,心中滿懷貪求,或求財富,或求名利,或求神通,將佛號當作滿足欲望的工具。這樣的念佛,與世間人求神拜鬼何異?"
慧明想起寺中確有居士,念佛時總是祈求發財升官,心中不禁慚愧。
菩薩見慧明若有所悟,繼續開示:"第三種危險,是懷著嗔恨心念佛。有修行者口念佛號,心中卻充滿憤怒怨恨,或恨某人傷害了自己,或恨世間不公,一邊念佛一邊咒罵。這樣的念佛,就如在清凈的甘露中投入毒藥,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慧明回想自己修行路上,確實有過這樣的時候,因為別人的誤解而心生憤怒,念佛時也難以平靜。
"第四種危險,"菩薩的聲音愈發慈悲,"是機械式念佛,毫無誠心。有人念佛如同背書,口中雖念,心卻游走四方,或想著世間瑣事,或昏沉睡眠,或散亂妄想。這樣的念佛,如同鸚鵡學舌,毫無功德可言。"
慧明心中一凜,想到自己平日念佛時,確實常有心不在焉的時候。
菩薩看出慧明的心思,繼續道:"最后一種危險,也是最隱蔽的,便是邪見念佛。有修行者雖然念佛,但對佛法理解偏差,或認為念佛可以為所欲為而不受因果,或認為念幾聲佛號就能消除一切罪業,或認為只要念佛就不需要持戒修善。這種念佛,建立在錯誤知見之上,如盲人走路,不僅到不了目的地,還可能掉入深坑。"
慧明聽罷,額頭冷汗直冒:"菩薩,弟子恐怕也犯了這些錯誤,該當如何是好?"
菩薩慈悲地看著慧明:"善男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能有此覺悟,已是難得。但我還要告訴你一個更加驚人的事實。"
慧明屏息靜聽。
菩薩的聲音變得凝重:"我以神通觀察,發現近年來有不少自以為精進念佛的修行者,因為念佛方式不當,臨終時不但未能往生凈土,反而墮入三惡道。更有甚者,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投生為畜生,卻還不自知。他們生前認為自己念佛功德很大,死后必定往生,哪知道錯誤的念佛方式,成了墮落的因緣。"
慧明聽得毛骨悚然:"菩薩,這些修行者究竟犯了什么嚴重的錯誤,竟至于此?而正確的念佛方式又當如何?弟子懇請菩薩詳細開示!"
菩薩微微一笑:"善男子,你既誠心求法,我自當為你詳述。不過,這其中的道理深奧,需要你用心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