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這是《華嚴經》中的警世之言。歷代高僧大德都明白,憤怒這把雙刃劍,既能毀人毀己,亦能轉為照見本性的智慧明燈。
唐代馬祖道一禪師曾對弟子說過一句讓人震撼的話:"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摩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
馬祖的弟子百丈懷海聽后,當下大悟,從此再無憤怒能擾亂其心。
《六祖壇經》記載,慧能大師也曾開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偈語道出了轉化煩惱的根本秘密——原來憤怒與智慧,本是一心之兩面。
古德云:"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絕非空談玄理,而是有著具體可行的修持方法。
話說唐代有座清風寺,寺中有位名叫悟空的小沙彌,此人倒是個有趣的角色。
別看法名叫"悟空",可這脾氣卻比火藥桶還烈,一點就著,真是應了那句歇后語——茅坑里點燈,找死(屎)。
這日正值盛夏,知了在古槐上聲聲叫著,寺院里熱得像個蒸籠。悟空正在廚房里洗菜,汗珠子一顆顆往下掉,心情本就煩躁。
忽然聽得院中傳來一陣嬉笑聲,原來是幾個游客正對著大雄寶殿品頭論足。
"你看這破廟,連個像樣的功德箱都沒有,和尚們肯定都是些窮光蛋!"一個胖商人搖著折扇,不屑地說道。
"就是!我看那小和尚瘦得跟猴似的,估計連頓飽飯都吃不上。"另一人附和著,還故意提高了音量。
悟空在廚房里聽得真切,手中的青菜"咔嚓"一聲被他捏斷了。
心想:這些俗人真是狗眼看人低,我等出家人清凈修行,豈是你們這些銅臭滿身的商賈能夠理解的?
正當他怒火中燒,準備沖出去理論時,忽然聽到一聲輕咳。回頭一看,原來是寺中的老方丈靜心師父不知何時站在了門口。
靜心師父已年過七旬,須發皆白,但精神矍鑠,一雙眼睛如秋水般清澈。他看著悟空漲紅的臉,笑道:"怎么?又是火燒眉毛——急得慌了?"
"師父!您聽到了嗎?那些人太過分了,簡直是欺人太甚!"悟空憤憤不平地說道。
靜心師父緩緩走到水缸邊,舀了一瓢清水,細細觀察著水中的倒影。院中梧桐葉影婆娑,在水面上搖曳生姿,卻絲毫不能攪渾那一汪清水。
"你可知道,這水為何不會因為影子的搖擺而變得渾濁?"靜心師父問道。
悟空一愣,心想師父又要講什么道理了。他強壓怒火,嘟囔道:"水就是水,影子就是影子,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
"哈哈!"靜心師父朗聲一笑,"你這話倒是說到點子上了。水不會因為倒影而改變,那你的心,為何要因為別人的話語而起波瀾呢?"
這時,院中又傳來那胖商人的聲音:"咦?那個小和尚怎么還不出來?莫不是被我們說中了心事,躲起來哭鼻子了?"眾人哄堂大笑。
悟空聽得更是怒不可遏,拳頭握得咯咯作響。靜心師父見狀,忽然從袖中取出一個精美的紫砂茶壺,輕輕放在石桌上。
"你猜猜,這壺中裝的是什么?"靜心師父神秘一笑。
悟空正在氣頭上,沒好氣地說:"不就是茶水么,還能是什么?"
靜心師父搖搖頭,打開壺蓋,只見里面空空如也,連一滴水都沒有。他將壺口對準悟空,輕輕一吹,一股清香撲鼻而來。
"奇了!空壺怎會有香味?"悟空好奇心頓起,怒火也消了幾分。
"這壺中原本裝的是上好的龍井茶,雖然茶水已倒完,但茶香卻留了下來。"
靜心師父悠悠說道,"正所謂'座有德鄰,器有余香'。
你看,這壺子并不會因為曾經裝過苦茶而變苦,也不會因為裝過甜茶而變甜,它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本性。"
悟空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心中的怒火已經小了許多。
這時,院外忽然傳來一陣爭吵聲。
原來是那胖商人因為嫌棄寺中的素齋不好吃,正在和知客僧大聲理論,言辭越來越激烈,甚至開始推推搡搡。
悟空見狀,心中的怒火又騰地竄了起來,正要沖出去時,卻聽靜心師父輕聲吟道:
"怒火燒身如持炭,欲傷他人手先焦。
智者觀火不觀薪,薪盡火傳道更遙。"
這四句偈語如甘露般灑向悟空心田,讓他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可是心中仍有不解:師父這話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說"智者觀火不觀薪"?難道憤怒之中真的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
院外的爭吵聲越來越大,靜心師父卻依然淡然自若,仿佛完全沒有聽到。他只是靜靜地望著手中的空壺,嘴角掛著一絲玩味的笑容。
"師父,您不去勸勸?"悟空忍不住問道。
"勸什么?"靜心師父反問,"你可知道,真正的智者,是如何對待憤怒這把火的?"
悟空搖搖頭,心中滿是疑惑。他知道師父一定有什么高深的道理要講,可又不知道從何問起。
靜心師父見他一臉迷茫,便指了指廚房里還在燃燒的柴火:"你看那火苗,它燒的是柴薪,可真正發光發熱的,是火還是薪?"
這個問題讓悟空更加困惑了。火燒薪,薪生火,這不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嗎?可師父為什么要問得這么深奧?
院外的爭吵漸漸平息,那胖商人氣哼哼地離開了。可悟空的心中,卻掀起了更大的波瀾。他感覺師父剛才的話里有話,那首偈語更是意味深長,可就是參不透其中的玄機。
夕陽西下,晚霞滿天。靜心師父收起了茶壺,準備回禪房休息。臨走時,他回頭對悟空說道:"今夜你好好思考一下,憤怒這把火,到底燒的是什么?而那個能夠覺察到憤怒的,又是什么?"
悟空望著師父遠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師父的話如醍醐灌頂,卻又如云霧繚繞,讓他既興奮又困惑。
他知道,這其中一定隱藏著某種不傳之秘,某種能夠徹底轉化憤怒的神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