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金山,楓涇鎮新涇路200號是朱家老宅,現已辟建為“朱學范故居”。
1905年6月12日,中國工會著名領導人、愛國民主戰士、新中國首任郵電部部長朱學范出生在上海老北門城里。老北門大致是現在河南南路和人民路口附近,曾是上海老城廂的主要商業點。
1919年,“五四運動”的烈火燃到上海,又逢“二十一條”簽訂國恥日,朱學范帶領同學在鰻鱺橋、魚行橋一帶游行演講。這是朱學范第一次參加愛國運動,成為他未來道路選擇的精神指向。1921年,朱學范進入法國人辦的圣芳濟學堂讀英文,為他以后走向國際舞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每天他步行三四公里去學校,經過十六鋪、外灘、外白渡橋,看著黃浦江上的外國軍艦、外國貨輪在江上來往,貧苦的中國碼頭工人艱辛勞作……深深刺痛著朱學范年輕的心。
2
虹口,蘇州河畔,上海郵政大樓。
1924年11月大樓落成后,有英語基礎的朱學范被錄取為郵務生。朱學范想不到自己的命運會從此改變,和中國郵政結下不解之緣。
1925年中共領導下的“五卅”運動爆發。為加強領導,5月31日晚,在虬江路46號香山同鄉會召開總工會籌備會,上海總工會宣告成立,李立三為上海總工會委員長。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在他的《中國職工運動簡史》里寫道:“于是,光芒萬丈的明星——上海總工會,便于當晚出現了。”次日,上海總工會公開掛牌寶山里2號,成為“五卅”運動“三罷”斗爭的總指揮。
上圖:1923年,上海郵政大樓建造中。下圖:1924年,上海郵政大樓建成時。圖源:“上海虹口”公眾號
寶山里2號(現靜安區寶山路403弄2號),當朱學范帶著工友們的捐款走進上海總工會,當工人領袖李立三鼓勵他投入到反帝愛國運動,這個20歲的年輕人此時還不知道,他的人生將由此走向中國工運之路。
1925年8月,郵局組織罷工委員會,朱學范將《罷工宣言》印發后散發到郵局各車間。罷工導致全上海郵政通信停頓,郵政當局被迫同意成立職工組織。罷工結束后,上海郵務公會成立(1927年改為上海郵務工會),朱學范當選棧房間公會小組代表。這次大罷工,成為朱學范從事工人運動的開始。
1932年一·二八戰事爆發,朱學范以上海郵工童子軍訓練部部長名義組織戰地服務團,同時組織上海郵工救護隊,出任隊長,將郵車漆成白色加上紅十字標記作為救護車,冒著炮火救護、傳遞情報,全力支援19路軍。
朱學范之孫朱偉回憶起小時候,曾問過祖父:“上戰場,不怕嗎?”
他清楚地記得祖父回答:“我當時就是工人,大家一樣,不上戰場活命也很難,還怕什么。”
一·二八淞滬抗戰結束后,朱學范以身先士卒和出色的領導力當選上海市工人團體的負責人,從一名郵工成長為勞工領袖。
朱偉從家族記憶角度回憶祖父:“他常說作為工運領導,絕不能收取資本家的好處,不能占工人便宜,否則就領導不了工會運動。祖父常經手一些援助資金,自己卻過得樸素清貧。”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段煉看來:“朱老是工運領袖的典范,他自始至終都有自己樸素的理念,就是讓勞動者過上美好生活。他自己也一直葆有工人情懷,這是難能可貴的初心,也是當代工運精神的珍貴傳承。”
3
1935年2月中國勞動協會(簡稱勞協)在上海成立后,朱學范一直擔任常務理事。
1936年,朱學范作為中國勞工代表出席第20屆國際勞動大會,他是第一個站到世界講臺且用英語發言的中國勞工代表,由此成為知名的工會國際活動家。大會上朱學范強調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是造成中國落后和中國工人困境的主要原因。會議結束,朱學范來到蘇聯,見到李立三。11年前,朱學范還是一名普通郵工,現在已迅速成長為中國勞工代表。
1936年朱學范見到李立三為主題的油畫。
這次秘密會晤,朱學范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合作默契,朱學范后來說,“歷數自己在中國工會運動實現統一團結的道路上的腳印,步步都有中國共產黨人扶持我邁步前進的印痕。”
1937年第23屆國際勞動大會,朱學范成為中國第一個被選進理事會的勞方代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召開的第24屆國際勞動大會,朱學范拜訪各國勞工代表,積極爭取國際支持,以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外交能力,為中國抗戰爭取國際同情和援助奔走呼吁。
1939年9月,紅巖八路軍辦事處。
朱學范第一次與周恩來相見。周恩來的熱情、誠懇、大義,影響了他思想的根本轉變。這次會面,促成中國勞協吸收陜甘寧邊區總工會為團體會員,分裂多年的中國工人運動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重新聯合起來。
1945年9月,世界工會大會將在巴黎召開。朱學范向國民黨當局力薦解放區代表參加,并堅決表示解放區代表不去自己也不去,迫使國民黨政府同意鄧發參加。大會上,他又提議鄧發代表發言,這是中國共產黨的身影第一次出現在國際工會演講臺上。
之后,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參加偽國民大會,表明他與國民黨當局的徹底決裂。這是朱學范做出的又一次重要選擇。
朱學范倡導的國共工會合作引起國民黨政府的懷疑,劉寧一建議他到香港躲避。1946年11月18日,上海《聯合晚報》刊登了朱學范拒絕國民黨對中國勞協進行排共改組的聲明,意味著勞協和朱學范個人從此走上了新的革命征途。
4
1948年1月1日,朱學范和李濟深、何香凝共同創建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召開。此時朱學范正出席世界工聯執行局會議。會后經蘇聯到達哈爾濱,朱學范是第一位踏上解放區的民主人士。
看到解放區嶄新的氣象,朱學范致電毛澤東和周恩來,表達愿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參加革命的決心。很快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復電表示熱烈歡迎。朱學范的電報對香港的民革和各民主黨派的選擇,都產生了積極影響,顯示了他強大的政治覺悟和堅定清醒的立場。
8月1日,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哈爾濱召開,恢復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勞動協會加入中華全國總工會為團體會員。這次大會在中國工運史上具有深遠意義,也實現了朱學范統一全國工人運動的夙愿。
陳云當選全國總工會主席,朱學范當選副主席。
5
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任命朱學范為郵電部部長。從曾經的舊上海老郵工到新中國一部之長,朱學范書寫了他的傳奇人生。
郵電事業是國民經濟建設的神經系統,朱學范知道自己肩負怎樣的重任。北京到沈陽、武漢、上海三大郵政運輸干線建成,恢復建立通達西北和西南的電信線路和郵路……到1955年,郵路總長由解放初的70萬公里猛增到220萬公里,幾年間新中國郵政事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52年,朱學范率團出訪蘇聯等國考察學習,憑借超前的國際視野和豐富的外交經驗,朱學范為新中國郵電事業開啟了走向世界的大門
作為郵電部長,他始終忘不了自己是名老郵工,有時還走上柜臺賣郵票、蓋郵戳。
朱偉:“祖父后來成為國家領導人,也一直保持郵電工人本色,還讓人專門刻了一枚‘老郵工’印章。我曾見到新中國第一代女郵遞員羅淑珍,她說,當年祖父周末常到她的分局和員工一同擦郵車。她能感受到朱老對郵電事業和工人同事們的感情。”
6
上海郵政博物館,二樓,專設朱學范展區。
1990年,朱學范回到上海,特意站在上海市郵政總局牌匾前拍照留念。
朱學范的故鄉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古鎮,建起朱學范故居。這里有他用過的老舊的桌幾、沙發,還有他讀過的書。
位于上海金山的朱學范故居
朱偉說:“祖父出身寒微,經過自己不懈地探索和努力,走上了為中國工人階級謀福利、為中華民族求復興的道路。他一直感謝共產黨對他的引導、支持和保護,感謝國家給予的各種榮譽。祖父在一篇回憶周總理的文章中說,‘我一生所選擇的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與黨合作的道路是對的。我這條道路的引路人,正是周恩來。’這樣的話他和家人也反復說過。”
從朱學范談到百年工運,段煉說:“百年工運就是一部斗爭史、反抗史、奮斗史、建設史。百年工運精神的核心價值,就是勞動者的利益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既要維護勞動者權益,更要激發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工人力量。”
1996年,91歲的朱學范去世,回到了他永遠的故鄉楓涇。
原標題:《【海上記憶】朱學范的故事:每一次抉擇都是向光而行》
欄目主編:沈軼倫 文字編輯:沈軼倫
來源:作者:高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