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非遺剪紙遇見“祖孫課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吉林市船營區長春路繁榮社區上演傳統文化“雙向奔赴”場面:平均年齡六十多歲的夕陽紅志愿者服務隊牽手幼兒園萌娃,在東北電力大學學生搭建的“彩虹橋”上,共同解鎖非遺傳承新姿勢!
“先把紅紙折成小扇子”“沿著虛線慢慢剪”……在社區活動室里,夕陽紅志愿者服務隊的銀發匠人們化身教師,手把手帶著萌娃團玩轉剪刀。00后大學生們也沒閑著,用手機記錄剪紙過程,現場協助網格員講解。當小飛鳥、小蝴蝶等可愛小動物在孩子們手中誕生,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舉著作品歡呼:“我們學會剪紙啦!”
據繁榮社區負責人介紹,這場活動埋著兩條傳承線:技法傳承線串起祖孫情,情感傳承線讓文化認同扎根社區。現場直接展示孩子們的剪紙作品,由老中青三代共同創作完成,傳統剪紙紋樣里藏著情感的縮影,成為特別的“社區文化名片”。
社區網格員小陳說,我理解,這次活動不只是簡單教和學,更是讓不同年齡的人在互動中理解文化傳承。老人們在傳授技藝中找到價值感,孩子們在趣味體驗中種下興趣種子,青年學子也能明確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大家共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社區落地生根。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添奧
圖片來源:船營區委宣傳部
責編:姜岸松 實習生 楊子闊
二審 丁美佳
終審 李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