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寧可千處求神拜,不可一處心不正。"古德先賢早有明訓。
關羽,字云長,蜀漢名將,憑一把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征戰沙場,威震華夏。身披綠袍,面若重棗,須若臥蠶,堂堂七尺軀,威風凜凜。
《三國演義》中那"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英雄事跡,讓他成為忠義仁勇的化身。
晉代《關圣帝君冥通記》載:"關公顯應,貴乎誠心;敬神如敬人,神必有感。"自古以來,多少商鋪、宅院供奉關公,祈求福佑平安。
可是,尋常百姓卻不知——關公神像非人人皆可供奉,更有一番深意隱藏其中。
暮春時節,晚霞如血,映紅了荊州城外的一片桃林。林間小道上,一位身著青衣的老道正在擺弄他的攤位,上面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神像泥塑。微風輕拂,掀起老道的白須,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
"且慢,老丈。"一個渾厚的聲音傳來。老道抬頭,只見一員虬髯大將騎著赤兔馬緩緩而來,面如重棗,目若朗星,正是劉備麾下大將關羽。
老道連忙起身行禮:"關將軍駕到,有失遠迎,請恕罪!"
關羽翻身下馬,仔細端詳攤上的一尊泥塑,那正是他的形象——手持青龍偃月刀,神情肅穆。關羽輕撫胡須,問道:"老道,為何要塑我的神像?"
老道恭敬回答:"將軍忠義無雙,百姓敬仰,此乃民心所向。據《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經》記載,善者得福,惡者受罰,天道循環,報應不爽。百姓供奉將軍神像,正是希望能得將軍之忠義正氣護佑。"
關羽微微點頭:"老道懂得天理循環之道,難得。不知此像作價幾何?"
老道躬身道:"回將軍,此像已被城中張員外預訂,明日便送去他家中供奉。"
"這張員外是何人?"關羽眉頭微蹙。
老道神色有些猶豫:"此人是城中富商,家財萬貫,只是......"
"但說無妨。"關羽沉聲道。
老道低聲道:"此人開設錢莊,專做高利貸生意,常倚強凌弱,欺壓百姓。前些日子更是借糧荒之機,囤積米糧,哄抬價格,使得窮苦百姓難以糊口。他說供奉將軍神像,可保他'財源廣進,生意興隆'。"
關羽聽罷,面色陰沉如鐵,目光如電:"混賬!我關羽平生最重忠義,豈能庇佑如此小人?"說著,拔出青龍偃月刀,將那尊神像一刀兩斷。
老道驚得后退幾步,結結巴巴道:"將、將軍......"
關羽收刀入鞘,長須微顫:"老道,你可知《關帝圣訓》有言:'非其人不可妄祀,非其時不可輕求'?我關羽在世,只愿匡扶漢室,死后為神,亦只庇佑有德之人。那張員外行事不端,如何能得神明護佑?"
此時,恰有幾個百姓路過,見狀圍觀。關羽轉向眾人,朗聲道:"諸位鄉親記住,關公神像非人人可供,須得心中有義,行事端正之人方可。否則,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百姓們連連稱是,關羽這才騎上赤兔馬,絕塵而去。
消息很快傳遍荊州城。張員外聞訊大怒,非但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地欺壓百姓:"什么關公顯靈?不過是市井傳言罷了!我偏要供奉,看他能奈我何!"
于是,張員外命人重塑一尊更大的關公像,擺在自家正堂,日日焚香禮拜。奇怪的是,自此之后,張家連連遭厄。先是錢莊失竊,接著糧倉起火,最后張員外染上重病,臥床不起。
張家請來城中最有名的王道長看相。王道長面色凝重地對著神龕沉思良久,最后撫須嘆道:"張東家,你可知佛道兩家皆有明訓?《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道德經》亦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神明感應,在于心誠,而非形式。你心術不正,卻欲求神明庇佑,如同南轅北轍,適得其反啊!"
張員外不服:"我日日上香,禮數周全,為何反而多災多難?"
王道長正色道:"關圣帝君乃忠義之神,最恨奸佞不義之徒。《關圣帝君覺世真經》有云:'吾雖為神,實秉天理。行善者福,作惡者禍。'你所作所為,天地鬼神皆知,豈能蒙混過關?"
不久后,朝廷派欽差大臣來荊州清查賑災糧款。張員外因私吞賑災銀兩,被官府查獲,家產籍沒,鋃鐺入獄。臨行前,他才恍然大悟,凄厲地喊道:"關公顯靈了!關公顯靈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住在城東的李誠。他本是寒門學子,家徒四壁,卻品行端正,常接濟鄰里。他家中也供奉著一尊關公像,雖不名貴,卻日日擦拭得纖塵不染。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李誠正在油燈下苦讀。突然,一道紅光閃過,他驚訝地抬頭,只見神龕前關公像竟放出紅光。緊接著,關公身影在紅光中凝聚,須發飄揚,神威凜然。
李誠慌忙跪拜:"關圣帝君,小生何德何能,得蒙顯靈?"
關公面容和善:"賢士勤學不輟,心存仁義,甚合吾意。《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你一心向學,志在濟世,吾當助你一臂之力。"
說罷,關公取出一錠金元寶放在案上,又道:"此物助你渡過難關,日后學成入仕,切記為民造福。"話音未落,紅光散去,關公身影消失。
李誠以為是南柯一夢,次日醒來,卻見案上確有一錠金元寶。三年后,他果然金榜題名,做了一名清正廉明的官員,造福一方百姓。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很快在荊州廣為流傳。人們這才恍然大悟,關公神像之所以不可隨意供奉,必定有其特殊條件。
荊州城中的這兩個故事,似明月與晦夜般形成鮮明對比,引發了人們的深思。善人供奉得福佑,惡人供奉招災禍,關公神像難道真有如此靈驗?一時間,坊間流傳起各種揣測。
山青水秀的九華山上,有一位白發蒼蒼的道人,據說通曉天地玄機,精通佛道儒三家經典。一日,一位虔誠的修道者跋山涉水前來求教:"師父,世人都說關公神像不可隨意供奉,究竟有何玄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特殊條件才能供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