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走進武漢市新洲區潘塘街喻大村,連片的梔子花迎風搖曳,潔白的花朵點綴著蔥蘢綠野;硬化的水泥路平坦寬闊,灌溉水渠縱橫田間;白墻灰瓦的公廁取代了昔日的旱廁,村民們的笑臉比花兒更燦爛……
這個曾因干旱貧瘠被稱為“旱包子”的村莊,如今正以“產業筑基、基建惠民、治理凝心”三步走戰略,蹚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喻大村地處丘陵地帶,土地貧瘠、十年九旱?!巴翆颖〉貌夭蛔∷?,種啥都像‘竹籃打水’”。武漢新洲煙草駐村工作隊負責人記得初來時的景象:100余畝的坡地沉睡在雜草中,像塊扎眼的補丁。
2024年,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駐村工作隊聯合村“兩委”瞄準“土地做文章”,將荒廢30余年的坡地整合成片,引進耐旱、易管護的梔子花中藥材項目。
喻大村引進種植的梔子花中藥材項目,成為當地一大亮點。
“梔子花全身是寶,花可入藥、果可提取色素,市場前景廣闊?!瘪v村工作隊負責人介紹。目前,村里已建成50余畝梔子花基地,預計年產值超20萬元,帶動10余戶村民就業增收。
“以前是‘雨天兩腳泥,旱季沒水吃’,現在路修好了,水渠通了,連廁所都變‘星級’了!”村民喻大爺的感慨,道出了村里基礎設施的巨大變化。
駐村以來,武漢新洲煙草為村里爭取資金,實施“三大工程”——開展“廁所革命”,建設3座公廁,讓村民告別蚊蠅滋生的旱廁時代;進行“路網升級”,硬化道路5公里,疏通村民出行“堵點”;發起“水利攻堅”,疏通水渠8條,維修蓄水池,讓農田灌溉不再“靠天吃飯”。
新建的公廁,極大方便了村民的“入廁”環境。
“鄉村振興最難的還不是提升硬件環境,而是改變人的觀念?!闭劦綆头龉ぷ?,駐村工作隊負責人深有感觸。
最初提議拆旱廁時,有不少村民存在抵觸情緒:“祖祖輩輩都用這個,改什么改?”工作隊員沒有硬碰硬,而是搬著板凳走進村民家里,用方言講解政策;在田間壟頭開起“健康課堂”,把人居環境美化、自身健康管理等知識變成“家長里短”。
一段時間的努力后,一些老黨員開始帶頭拆了自家旱廁,其他村民也漸漸從“袖手看”轉為“動手干”。
駐村工作隊員在田間地頭勞作,開展春耕復墾工作。
“以前,村里開會商討集體事務,要‘三請五請’才會來幾個人?,F在,只要一吆喝,村委會都坐得滿滿當當!”
談起村里近幾年的變化,村委會負責人動情地說道,“這種凝聚力的轉變,比任何東西都珍貴”。
“花香能飄多遠,我們的日子就能甜多久!”村民的期盼,隨著夏風散入花田。
從荒坡變花田,從旱廁到公廁,從“等靠要”到“主動干”,在這里,鄉村振興從來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一磚一瓦的建造、一花一葉的生長,以及干群同心、步步生花的堅實足跡。(文/圖 曾宜靜、柯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