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識朱媛媛,也沒有接觸過。只是看過她早期的電影,而片子連同她本人,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總覺得,即使那只是銀幕上的形象,彎彎的眉眼中閃發出的笑意,很暖人,也足可化冰雪;其待人接物、舉手投足自有一股善氣,很可寬容一些尖銳的東西,讓激化自減。無論是生活中的人,抑或藝術表演中的形象,此種氣質,鮮見。
依稀記得,200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之前幾個月,在上海影城內部小放映廳,我們幾個作為第一批觀眾,看了《天狗》。
當場感覺這是一部好電影。劇情深刻,男、女主角把握得好,非常入戲,感人。并覺得,特別是女主角的表演極有內涵、不露,但有表達,形象上有種獨特的氣質,很正,與別的當紅影星不一樣,感染力很強。
看畢,幾個人有一番議論,交換看法。當時,市委的分管及相關領導也在。
我說這片子,應該得大獎。然反應不一,原因可能不是什么大片,有一部分的敘述似乎較平緩,兩位主演也不是早露尖尖角的腕兒。專業部門兩位負責人都在,聽了有點蒙,問道,有這個可能?
我不知道這個女演員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只是在直覺上感覺非常好。“你們別不信,過段時間看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其他電影節的結論,可以相信評委們會產生同我一致的這個意見,哈哈,以后讓時間說話!”這也算是觀片之后不作數的談笑。
我沒當過電影節的評委,也很少發表什么電影應該獲獎的意見。現在想來,迄今為止,除《天狗》外,我還曾經在美國,對斯皮爾伯格所導的一部剛出爐新片,預測過一次,這算是引起了一個小范圍震蕩!
1993年,我參加中國新聞代表團訪美,共七人,團長為中宣部原副部長李彥。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剛出爐,一天晚上,白宮新聞總署以此電影招待我們代表團。雖然這是剛完成剪輯的英文原版片,觀影上有一定障礙,但就感受而言,我基本能理解,而且產生了一種全方位的震驚,深受感動。
三十二年前,這個題材屬于橫空出世,一下子打開了人們對二戰中人性的認知,何謂深刻的善,何謂殘暴的惡。
“世界上的水與水是相通的”,人類在重大問題上的價值觀,確實自有其連接性與一體性。
同時,我極其驚訝于電影在編劇、導演、演員、攝影、音樂等藝術和技術方面的大跨度創新。
觀影畢,踱步在時代廣場大幅霓虹燈廣告牌對面的街角處。在影廳內不可交談,到馬路上了,大家放開講。總體評價比較一致,而對我提出的,此片必定斬獲奧斯卡金獎,甚至是五個以上主要獎項,大家的爭論就起高潮了。
跟隨代表團的兩位白宮新聞總署美方翻譯,始終沒發表完整的意見,對中國新聞代表團內非正式的、輕松的議論,似乎如聽到天外來客的聲音一般,特別是對我所說這將會獲得滿漢全席式的大獎意見,居然因驚愕而失聲大笑。為了表示對自己意見的堅定,我與在場各位,還打了一個很大的“賭”!
事后《辛德勒的名單》得了七個大獎,我們的《天狗》也果然如意。當然,這不可簡單地定論誰的眼光準、有穿透力,從認知的深層角度,更確切地講,真正好的藝術家、藝術品,大家在某些方面會有不同意見,也有爭論,但最終也一定會有共識,這就是來自“真、善、美”實踐智慧比照的結果,“是這個價!”
這次辛柏青關于妻子朱媛媛逝世的訃告出來,看了一些新聞,我才恍然知道,朱媛媛就是三十年前電影《天狗》中得獎的女主角。這個沖擊,一下子把多年前的往事都掀出來了。
白云蒼狗,時光荏苒。至今始終未沖刷、淡化了朱媛媛在演繹角色時,由內而外輻射出的善良、正氣、婉美。
而且眾口流傳,在現實生活之中的朱媛媛所體現出對事業的摯愛與才華,對同事的善良與幫助,對社會弱者的同情和支持 ,與疾病搏斗的堅韌與低調,對家人愛戀的真摯與不舍……從訃告發布之后的一周時間,近乎全網陷入對朱媛媛的悼念、追思、贊頌之中。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景象。
念及初看《天狗》時的感受,和這一時潮水般涌來的信息,再讀網上公布的朱媛媛遺言,我心中是有不一樣的痛。
那么年輕,那么優秀,星空無限啊!驟然消逝,這確實是讓人們心有不甘!
當然,已深植的那真、那善、那美,是不會消失的。
即使社會文明的發展,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推動下,進入到一個新的十字路口,我始終認為,數千年來,人類追求的“真、善、美”組合,仍然是永不舍棄的精神圖譜!
原標題:《本原:共識“真、善、美”——復友人信》
欄目編輯:史佳林 文字編輯:沈琦華
來源:作者:本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