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7日,特朗普政府又對赴美國際學生下狠招——暫停新的學生簽證面談,并考慮擴大對國際學生社交媒體審查范圍。
這個引發各界震動的計劃,不僅讓簽證審批陷入“速凍模式”,更被認為是劍指意識形態審查,撕裂了美國社會“開放包容” 的面紗。
簽證面談暫停!
27日,一份由國務卿魯比奧簽署的電報明確要求,為落實更嚴格的社交媒體審查,駐各國美國使領館即日起暫停學生及交流訪問學者(F、M和J類)新簽證預約。暫停時間持續多久會另行通知,預計在未來幾天內。
不過,已預約的面談仍可照常進行。
消息一出,留學生群體炸開了鍋。不少已手握美國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學生憂心忡忡。
哈佛大學國際事務負責人表示,已有大批已錄取學生被拒簽,“如今連預約都暫停,這將導致數百名學生無法按時報到。”但也有留學中介向記者透露,電報發布當天,仍有學生順利通過面簽。
外界普遍預計,在未來幾周內,美國將出臺一套新的社交媒體審查標準,并將其作為簽證審批的核心組成部分。有業內人士指出,后續簽證申請細則或有變動,比如美國簽證在線表格(DS-160)可能增設相關填寫項等。
外界認為,該審查計劃一旦落地,將產生“連鎖地震”。一方面,學生簽證審批恐陷入“龜速”;另一方面,超百萬國際學生撐起的美國高校“經濟命脈”將受重創。
有數據顯示,2023至2024學年,在美國高校學習的國際學生數量超過112萬,對比上一學年增加了約7%,為美國經濟做出了超過500億美元的貢獻,還創造了37.8萬個就業崗位。
其中,印度15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在美留學生最大生源地,留學生數量約為33.2萬,同比增加23%,占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29.4%。而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留學生約27.7萬,同比下降4.2%。
對于美政府此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一貫認為,正常的教育合作和學術交流不應當受到干擾。我們敦促美方切實保障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各國留學生的合法正當權益?!?/p>
審查指導“含糊不清”
對于未來社交媒體審查內容,電報并未直接說明。不過,電報提到了旨在阻止恐怖分子和打擊反猶主義的行政命令。
電報內容也遭致多位國務院官員的抱怨。他們指責政府數月來針對校園抗議活動的審查指導“含糊不清”,比如學生在X平臺曬出巴勒斯坦國旗照片,是否會被重點審查,并無定論。
對此,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拒絕發表評論,但她表示,美國將使用“每一種工具”來審查任何想進入美國的人。
這并非特朗普政府首次對國際學生“出招”。早在3月,魯比奧就曾要求對特定申請人實施社交媒體審查,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拒絕那些對巴勒斯坦人抱有同情態度、批評美國和以色列的學生的簽證申請。
此前,一名來自土耳其的學生因參與撰寫一篇批評學校對以色列加沙戰爭反應的評論文章,被關押在移民拘留中心長達六周后才被釋放。
而特朗普政府最新舉動,正值其與美國高校激烈爭執之際。特朗普認為部分高校過于“左傾”,校內反猶主義泛濫。
自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以來,美國政府對國際學生和高校的打壓從未停歇。先是撤銷數千名在美國際學生合法身份,逼得部分人因擔心遭驅逐而黯然離境;即便在學生群體通過法律訴訟迫使政府恢復身份后,白宮仍變本加厲,擴大了終止國際學生合法身份的理由。
對言論自由的攻擊
在審查內容不清晰的情況下,有學生自嘲:“現在連在網上發個國旗都要三思了?!边€有國際學生即刻進行社交媒體“大掃除”,包括刪除敏感歷史帖文、隱匿賬號、改用“小號”發帖等。
國際教育協會(NAFSA)批評稱,納稅人的錢不該用來審查勤奮的學生。還有輿論稱,國際學生不是威脅,反而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而許多批評者認為,此舉是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的言論自由權的攻擊。若社交媒體審查標準模糊且毫無邊界,可能引發違憲訴訟。
雖然國際學生不直接享有美國憲法賦予的權利,但過度寬泛的社交媒體審查會被視為侵犯個人隱私及言論自由,特別是當審查基于個人的政治立場或信仰時。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簽證面談暫停!美政府再出新招,留學圈震動》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徐曉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