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5月28日,北京市2025年防汛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書記、副主任周同偉介紹,結合氣象分析,預測2025年北京市地質災害發生時段將集中在汛期,數量與多年平均持平。
北京市地質災害易發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涉及10個山區;災害類型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過去十年,從發生災害類型來看,崩塌占八成以上。從發生時間來看,汛期占八成以上;從發生災害區域來看,門頭溝、房山、延慶、昌平區較多。
預測2025年北京市地質災害發生時段將集中在汛期,數量與多年平均持平。類型以山區公路沿線小型崩塌為主,遇極端強降雨,存在發生泥石流風險。要重點防范地質災害中、高易發區,村莊、學校、景區人口聚集區,山區公路沿線、在建工程等重要建設活動區。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進山游玩前請關注最新天氣預報和風險預警,確保安全。
應對即將到來的汛期,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組建了專家工作組和防汛應急黨員先鋒隊,動態更新隱患點臺賬,逐戶摸排受威脅的“房、戶、人”信息、矢量化落圖,劃定重點關注區域。同時,實施了“監測預警提升工程”,監測覆蓋率提升1倍。
汛期,市規自委協同聯動京津冀三地,氣象、規自、水務三部門監測數據,即時發布《監測預報》《汛情通報》《研判報告》給分指成員和屬地。實施滾動會商研判,動態調整預警級別和范圍,提早發布精確到鄉鎮的區域預警、到路段的山區道路沿線崩塌預警,到點位的泥石流溝短臨預警。
編輯 張牽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