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道,6月25日上午,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美國聯邦眾議院23日通過所謂“不歧視臺灣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支持臺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參與經濟監督、獲得技術協助以及人員在IMF任職的資格。對此有何評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美國國會一些議員重炒涉臺廢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我們堅決反對。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無權參加(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圖)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法案是美方以切香腸的方式將臺灣拉離中國的又一個非常危險且陰險的動作。這兩名美國會議員有意慫恿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同時,美方也在加緊籌劃“以臺制華”。中方有必要向美方發出警告,不應當在臺灣問題上玩火,應當遵守一個中國原則。
如果美方以邀請臺灣加入的方式展示臺灣所謂“聲量”,無疑會急劇降低IMF以及美國在全球經濟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雖然目前IMF和世行等國際組織長期受到西方國家影響很大,但只要中國堅決反對,就幾乎不存在臺灣真正被接納為獨立成員的可能。當前有眾多堅持一中原則的國家站在中國一邊,美國不可能改變大局。實質上,美國推動這種法案,并不會真心期望臺灣地區獲得IMF席位,而在于制造與中國博弈的新籌碼,以便在未來談判中討價還價。用“人造籌碼”換求實際利益,是美國政界屢試不爽的手段。
北約秘書長(資料圖)
再看時間點,更值得玩味。這項法案,正好出現在美方推動以色列與伊朗停火之后。前腳剛剛按下中東的“暫停鍵”,后腳就把火頭引向中國這邊。巧合?怕是不止。美國部分政客在公開場合已經毫不遮掩地喊話:“先擺平伊朗,再集中應對中國”。這種節奏,說白了就是想打一場“分步驟圍堵”,先斷能源、再打南海、最后在臺海翻牌。這時候北約秘書長也站出來湊熱鬧,口口聲聲說“中國正成為全球安全的系統性挑戰”,還呼吁北約“轉向亞太”,開始操心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互動。
近來,歐美盟友借機在亞太增加存在感。英艦高調穿越爭議海域,日本、菲律賓則在南海和臺海“亮相”。但對比實力可見,無論是英日的個體動作,還是北約在印太方向的“關切”,均很難形成對中國實質性威脅。尤其是中國近年來在軍工、科技和工業方面超越式成長,為自身安全空間提供了隱形盾牌。北約新任秘書長呂特雖警告中工產能“前所未有”,但其實這是一種對自身結構疲態的投射,對中國采取行動,拉攏俄羅斯等設想,更多屬于輿論施壓,并不足以真正改變地區局勢走向。
臺海(資料圖)
美國對此顯然不會輕易放棄,據報道,美方近期邀請臺軍代表赴美觀摩美盟空軍部隊聯合演習。美眾議院撥款委員會近期通過2026財年“國防撥款法案”,其中包括5億美元援臺預算。
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回應表示:我們堅決反對美方與中國臺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勾連。不管是軍援、軍售還是其他什么名目,美方都是想把戰火引向臺灣,意在毀臺、害臺,用心極其險惡。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行徑,本質上是精密的地緣政治算計。其對臺軍售、邀臺觀摩軍演、納入援臺預算,件件樁樁都在為兩岸關系埋下“引信”,步步蠶食臺海和平的基石。國防部點破的"引戰毀臺"路徑圖清晰可見:美國軍工復合體輸出軍火是明面上的生意,更深層的布局則是通過武裝臺島,"賦能"島內分裂勢力抗拒統一,最終意圖撕裂中國版圖——禍水東引的禍心已昭然若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