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越南正面臨著法國的入侵,為了抗擊侵略者,越南領導人胡志明向中國發來了求援。
當時,新中國才剛剛成立沒有多久,國內百廢待興。但是毛主席考慮到越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如果坐視它落入法國人之手,那么無疑是在我國的西南放了一把火。正所謂唇亡齒寒,這把火遲早會燒到我國境內。
為了能夠御敵于國門之外,毛主席決定派遣軍事顧問團赴越,協助越南人民軍作戰,而團長的這一重任就落在了韋國清的肩上。
1950年7月初,韋國清前往北京面見毛主席。
毛主席握著他的手特別囑咐道:“顧問就是顧問,實際上就是參謀,出主意,想辦法;不可當‘太上皇’,不可包辦代替;要和人家搞好團結,不要有大國思想。
毛主席的這句囑托背后包含了無比深遠的含義,因為在我黨的歷史上,就曾有一個“太上皇”。
1933年,當時正是中國革命非常艱苦的時刻,我黨經過多年的戰斗終于在贛閩粵的三省交界處創立了中央蘇區。
但是隨著上海黨組織遭破壞,李德這位來自共產國際的德國人,作為中共中央的軍事顧問來到了瑞金。
由于當時的臨時中央領導人博古對軍事一竅不通,所以凡事都求助于李德,對他言聽計從,李德也因此被大家戲稱為“太上皇”。
李德雖然是出自名校的軍事專家,但是他對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加之固執己見,他的到來非但沒有給我軍帶來一點幫助,反而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徹底失敗,最終令我軍不得不放棄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中央蘇區,開啟了長征。
在長征初期,李德的軍事思想依然在黨內占據主導地位,最終導致了中央紅軍在湘江戰役中犧牲了五萬多人!
幸虧毛主席在后來的遵義會議中又重新獲得了領導的地位,這才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在最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和中國革命。而李德這一“太上皇”的身份直到那時才宣告結束。
因此,毛主席的這番話,既是對韋國清的警醒,也是對國際主義精神的強調。
面對毛主席的囑托,韋國清向毛主席表示:“主席,您放心,我一定按您的指示做,為我們黨、我們國家爭光。
1950年7月下旬,我國赴越的軍事顧問團正式組建完成,共有79名干部、250名隨員,韋國清擔任團長。
由于當時我國進入越南的交通要道都被法國侵略者給切斷了,韋國清毅然帶著軍事顧問團,鉆進了中越邊境的熱帶雨林,他們迎著不遠處敵人的隆隆炮聲,冒著被毒蛇、毒蟲咬傷的風險,一路長途跋涉,穿過了無數自然險境,終于在9月抵達了越南領導人胡志明的駐地。
韋國清到達越南后,沒有忘記毛主席的囑托,他與越南同志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戰略戰術。
韋國清從來沒有以“太上皇”自居,而是始終尊重胡志明的領導地位,在他的領導下提供有效的軍事建議。
1950年底,韋國清在胡志明的領導下參與了邊界戰役,并指揮越軍一舉摧毀了法軍從高平至諒山一線的全部防御體系,徹底扭轉了越南北部戰場的戰局。
之后,韋國清又在越南參與指揮了一系列抗擊法國侵略者的戰役,到1954年春天之時,越軍已殲滅法軍11萬人,基本奠定了抗法戰爭的勝局。
1954年3月13日,韋國清突然患上了非常嚴重的胃潰瘍,可是當時正是抗法戰爭最為關鍵的時刻。為此,他硬扛著疾病,以極其頑強的意志力指揮了55個晝夜。
5月7日,越軍終于徹底解放奠邊府,殲滅法軍1.6萬人,活捉法軍司令官戴卡斯特利。
大勢已去的法軍最終不得不于7月宣布撤軍,越南在我國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下,終于獲得了抗法戰爭的勝利。
在幫助越南抗法期間,韋國清的軍事才能和對越南軍民的尊重,贏得了越南人民和軍隊的廣泛贊譽。
不久后,韋國清滿載著榮譽返回祖國。
1955年,韋國清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之后的歲月里,韋國清在廣西為當地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9年,由于越南不斷在中越邊境制造摩擦,我國不得不發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這場戰爭中,雖然韋國清沒有直接參與指揮,但是他依靠自己對越軍的熟悉,向我軍給出了很多建議。在他的幫助下,我軍在短短半個月內就攻克越南了北方20多座重城,并在1月內就達到了預期目標,順利返回了祖國。
1989年6月14日,韋國清上將在北京病逝,終年76歲。
韋國清將軍的故事,不僅是一個軍事家的傳奇,更是我黨國際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他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舞臺上,我黨都始終堅持平等、互利、尊重的原則。但是這種原則并不是軟弱可欺,如果敵人膽敢侵犯我國領土,我軍也勢必會給予他們最為嚴厲的打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