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你們教育局就是這樣敷衍我們的嗎?!"陳母的聲音在走廊里炸響,引得過往的人紛紛側目。
"我女兒從小學到高中從沒下過年級前三!456分?這是在開玩笑嗎?"王母的聲音也跟著高亢起來,手里緊緊攥著那張讓她崩潰的成績單。
教育局辦公樓的走廊里,四位家長圍成一圈,情緒激動地與工作人員對峙。李父拍著桌子,滿臉通紅:"我兒子物理競賽省二等獎,數學從來沒下過145分,你告訴我他高考只考了449?"
"各位家長,請冷靜一點..."工作人員試圖安撫,但聲音淹沒在憤怒的質疑聲中。
張母已經哭出了聲:"我家條件不好,就指望女兒考個好大學改變命運,現在你們告訴我458分?這讓我們一家怎么活?"
保安也圍了過來,其他辦事的家長都停下腳步觀看這場鬧劇。陳母指著工作人員:"我們要找媒體!要找律師!要討個說法!"
就在爭執即將升級的時候,辦公室里走出一個中年男子,他緩緩說道:"各位家長,我理解你們的心情,但這件事可能比你們想象的要復雜..."
他的話讓所有人瞬間安靜下來。
01
兩個月前,市重點中學迎來了又一屆高考季。在這所以升學率聞名全市的學校里,有四個學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老師眼中的寶貝,同學眼中的榜樣,家長心中的驕傲。
陳浩然,十八歲,高三(1)班的物理課代表。這個戴著黑框眼鏡的瘦高男孩,從初中開始就展現出了驚人的理科天賦。
他的父母都是市醫院的主任醫師,從小對兒子的教育極其重視。家里的書房里擺滿了各種競賽資料和獲獎證書,其中最顯眼的是去年獲得的省物理競賽二等獎證書。
陳家的客廳里,每次考試后都會舉行一個小小的慶祝儀式。陳母總是會做一桌好菜,陳父會拿出珍藏的紅酒,一家三口圍坐在餐桌前,分享著成功的喜悅。
"浩然啊,爸媽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著你進入清華,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陳父每次都會這樣說,眼中滿含期待。
從高一開始,陳浩然就穩居年級前三,理科成績更是傲視群雄。他的物理老師曾經這樣評價他:"這個孩子有著天生的物理直覺,很多復雜的問題在他眼中都能變得簡單明了。"
王思雅,同樣十八歲,高三(1)班的班長。這個文靜秀氣的女孩是典型的全能型學霸,不僅理科成績優秀,文科也同樣出色。
她的母親是小學教師,父親是工程師,整個家庭都籠罩在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中。
王家的書房里有一面墻的書柜,從中外名著到專業教材,應有盡有。王思雅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養成了博覽群書的習慣。她的作文經常被語文老師當作范文在班上朗讀,數學和物理成績也從未跌出過年級前五。
"思雅是我們全家的驕傲。"王母經常這樣對鄰居們說,"從小學到高中,她就沒讓我們操過心。老師們都說她是天生的學習材料。"王父則更實際一些,他已經開始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北大的招生政策,甚至聯系上了幾位在北大工作的朋友。
李博文,這個個子不高但結實有力的男孩,是數學競賽的常勝將軍。他的數學天賦讓所有老師都驚嘆不已,從初中開始就在各種數學競賽中獲獎,高中三年更是拿遍了市里所有的數學獎項。
李家的客廳里掛著一幅李博文的數學獲獎照片,那是他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二等獎時的場景。
李父是一名建筑師,他早就為兒子規劃好了人生道路:"博文將來要學建筑,設計出中國最美的建筑。"
李博文的數學老師曾經這樣說:"這個孩子的數學思維極其敏銳,很多大學才會學到的內容,他現在就能理解并運用。我敢斷言,他將來一定能在數學領域有所建樹。"
張欣怡,四個人中家境最一般的一個,但也是最刻苦的一個。她的父親是工廠工人,母親是家庭主婦,一家人省吃儉用供她讀書。
這個性格內向的女孩有著驚人的語言天賦,英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在省級英語競賽中獲獎。
張家的條件雖然有限,但父母對女兒的教育卻從不吝嗇。為了給張欣怡買英語學習資料,張母甚至推遲了自己的牙齒治療。"欣怡是我們全家的希望。"張父經常這樣說,"只要她能考上好大學,我們再苦再累都值得。"
張欣怡的英語老師對她贊不絕口:"欣怡的英語語感非常好,發音標準,理解能力也很強。她在英語方面的天賦讓我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模樣。"
這四個孩子不僅成績優秀,而且相互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經常一起討論學習問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班級里,他們被稱為"學霸四人組",是所有同學羨慕的對象。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四個人的成績讓所有人都震驚了。陳浩然710分,王思雅708分,李博文705分,張欣怡702分。全班前四名被他們包攬,全年級前十名他們占了四席。
"這次模擬考試的成績非常能說明問題。"班主任李老師在家長會上這樣說,"這四個孩子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充分證明,高考發揮正常的話,清華北大是沒有問題的。"
家長們聽到這話,心中的喜悅無法言喻。
陳父當晚就給在清華工作的朋友打了電話,王母開始研究北大的專業設置,李父聯系了建筑界的朋友了解行業前景,張父母雖然激動,但更多的是感激,感激女兒的爭氣,感激老師的栽培。
高考前夜,四個家庭都進行了最后的鼓勵。陳家,父母陪著兒子復習到深夜,臨睡前陳母輕撫著兒子的頭說:"浩然,明天就是檢驗你三年努力的時候了,爸媽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王家,一家三口圍坐在客廳里,王父嚴肅地說:"思雅,你是我們家的希望,也是你自己的未來。明天考試的時候要沉著冷靜,發揮出你應有的水平。"
李家,李父拍著兒子的肩膀說:"博文,你的數學天賦是爸爸見過的最好的,明天的考試對你來說應該不是問題。記住,心態最重要。"
張家,雖然條件簡陋,但溫情滿滿。張母含著眼淚對女兒說:"欣怡,媽媽這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著你走出這個小地方,過上更好的生活。明天的考試,你就當是平時的練習,正常發揮就行。"
高考的三天里,四個孩子都表現得相當出色。
走出考場時,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感覺怎么樣?"這是每個家長都會問的問題,而孩子們的回答也都相當樂觀。
"數學特別順手,最后一道大題我用了兩種方法驗證,答案都是一樣的。"李博文興奮地對父親說。
"物理的實驗題考的正好是我們練過的內容,化學也沒有什么難題。"陳浩然對父母匯報著。
"語文作文我寫的是關于創新精神的,發揮得還不錯。英語聽力全部都聽懂了。"王思雅顯得很滿意。
"英語應該沒什么問題,其他科目也都在預期范圍內。"張欣怡雖然話不多,但語氣中透著自信。
高考結束后的第三天,四個人約在市中心的咖啡館正式對答案。這已經成了他們的傳統,每次大考后都會聚在一起分析得失。
咖啡館里,四個人圍坐在窗邊的位置,桌上攤著厚厚的標準答案和草稿紙。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他們身上,給這個即將揭曉答案的時刻增添了一種神圣的儀式感。
對答案的過程進行得異常順利。語文科目,除了個別選擇題有爭議外,大家的答案基本一致。數學更是讓人興奮,四個人的答案幾乎完全相同,連步驟都差不多。
"看來這次數學出得還是很規范的。"李博文滿意地說,"沒有什么偏題怪題。"
英語對答案時,張欣怡顯得格外自信。聽力、閱讀、完型填空,她的答案和標準答案高度吻合。"作文我寫的是關于文化交流的,應該能拿到不錯的分數。"
最關鍵的理綜對答案讓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物理的幾道大題,陳浩然的解法簡潔明了,和標準答案完全一致。化學和生物部分,四個人雖然在個別選擇題上有分歧,但總體來說都發揮得相當不錯。
"好了,該算總分了。"王思雅拿出計算器,這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陳浩然仔細計算著:"語文我估計能拿132分,數學148分應該沒問題,英語142分,理綜保守估計285分,總分707分。"
王思雅也開始計算:"語文135分,數學145分,英語145分,理綜283分,總分708分。"
李博文興奮地算著:"語文128分,數學滿分150分,英語140分,理綜288分,總分706分。"
張欣怡小心翼翼地計算:"語文130分,數學142分,英語148分,理綜285分,總分705分。"
看著這些令人振奮的數字,四個人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咖啡館里的其他客人看著他們興奮的樣子,也被這種喜悅感染了。
"我們都超過了700分!"王思雅第一個回過神來,聲音都在顫抖。
"清華北大穩了!"李博文跳了起來,引得周圍的人都看向他們。
"我要趕緊告訴爸媽這個好消息。"陳浩然掏出手機。
四個人分別給家長報告了估分結果,電話那頭傳來的都是激動的聲音和興奮的尖叫。這一刻,四個家庭都沉浸在即將到來的成功喜悅中。
接下來的日子里,四個家庭都開始為孩子們的大學生活做準備。
陳家開始聯系清華的招生老師,王家研究北大的專業設置,李家了解清華建筑系的情況,張家雖然條件有限,但也在為女兒的未來做著力所能及的準備。
學校里,老師們也對這四個學生寄予厚望。校長在全校大會上特別提到了他們,認為他們將成為學校歷史上的驕傲。同學們投來羨慕的目光,紛紛表示要向他們學習。
整個社會環境都在為這四個即將成功的孩子而沸騰,沒有人能預料到,一場驚天的變故即將降臨到這四個家庭身上。
02
查分的日子終于到了。這一天對于四個家庭來說,意義重大。它將驗證他們多年來的努力,也將決定這些孩子們的未來命運。
清晨六點,陳家就已經全部起床。陳父反復檢查著網絡連接,確保一會兒查分時不會出現任何技術問題。陳母則在廚房里準備著慶祝的早餐,她堅信兒子一定能考出好成績。陳浩然坐在電腦前,雖然表面平靜,但內心的激動如海浪般洶涌。
"浩然,準考證拿出來,我們準備查分。"陳父的聲音中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陳浩然深吸一口氣,緩緩輸入準考證號碼。每敲擊一個數字,全家人的心跳都會加快一分。點擊查詢按鈕的那一瞬間,客廳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
頁面加載的幾秒鐘感覺像是一個世紀那么漫長。然后,屏幕上出現了一個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數字。
"451分。"
這個數字如同一道閃電,瞬間擊碎了這個家庭的所有美夢。客廳里安靜得可怕,連呼吸聲都聽不到。
"什么?"陳母第一個反應過來,她的聲音尖銳得像刀割一般,"一定是查錯了!一定是!"
她沖到電腦前,用顫抖的手反復刷新頁面,但那個殘酷的數字始終沒有改變。451分,就像一個魔咒,死死地印在屏幕上。
陳浩然瞪大了眼睛,那雙平時充滿自信的眼睛現在滿是震驚和恐懼。他反復核對著準考證號,一個數字一個數字地檢查,確認沒有任何錯誤。
"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陳父猛地站起來,拍著桌子,整個房間都在震動,"我兒子估分707分,平時考試從來沒下過650分,怎么可能只考451分?這中間差了250多分!"
陳母已經開始哭泣,眼淚如決堤的洪水般涌出:"浩然啊,你告訴媽媽,這是不是系統搞錯了?"
陳浩然的手在顫抖,聲音微弱得像蚊子一樣:"媽,我也不知道...我感覺考得挺好的啊..."
與此同時,王家也在經歷著同樣的噩夢。
王母比女兒還要緊張,她從早上五點就開始起床準備,甚至還特意化了個淡妝,準備等會兒拍照紀念女兒的成功時刻。
"思雅,快點查!媽媽已經等不及了!"王母興奮地催促著。
王思雅的手指在鍵盤上停留了很久,這種停留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她想要延長這種期待的美好感覺。當她最終按下回車鍵時,全家人都屏住了呼吸。
"456分?"
王思雅的聲音中帶著明顯的困惑和不敢置信。她揉了揉眼睛,以為自己看錯了。
"什么?"王父一把搶過鼠標,反復刷新頁面,但數字依然沒有改變,"456分?這怎么可能?"
"不對!肯定哪里不對!"王母的聲音變得尖銳起來,"我女兒從小到大就沒考過這么低的分數!她是班長!是年級前三!怎么可能只考456分?"
王思雅坐在椅子上,整個人都呆住了。那個一直以來自信滿滿的女孩,此刻臉色蒼白如紙,眼中滿是困惑和恐懼。
李家的情況更加激烈。
李父本來準備了一瓶好酒,打算等兒子查到好成績后全家慶祝。他甚至已經給清華的朋友發了短信,說馬上就有好消息了。
"博文,來,我們查分數。"李父滿臉興奮地說。
李博文信心滿滿地打開查分頁面,輸入自己的信息。當結果出現的那一刻,他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449分..."他的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
"什么?你說什么?"李父以為自己聽錯了。
"449分。"李博文重復了一遍,聲音中帶著明顯的顫抖。
李父沖到電腦前,看到屏幕上那個刺眼的數字時,整個人都愣住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他開始在房間里瘋狂地踱步,"你的數學從來沒下過145分,物理競賽還拿過省獎,怎么可能總分只有449分?"
李母聽到動靜從廚房跑出來,看到丈夫和兒子的表情,心中頓時涌起不祥的預感:"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博文只考了449分。"李父的聲音如同來自地獄。
李母聽到這個數字,手中的盤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就像這個家庭破碎的夢想一樣。
而張家的反應最為激烈,因為這個分數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徹底的絕望。
張父早早就請了假,準備陪女兒查分。張母更是激動得一夜沒睡,她已經開始幻想女兒考上北外后的美好生活。
"欣怡,我的好女兒,快查分數吧。"張母的聲音都在顫抖。
張欣怡小心翼翼地輸入查詢信息,當結果出現時,她的世界仿佛坍塌了。
"458分..."她的聲音如同囈語。
"什么?"張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再說一遍?"
"458分。"張欣怡重復道,眼淚開始在眼眶中打轉。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張母一把抱住女兒,眼淚瞬間奪眶而出,"我的好女兒,你英語那么好,怎么可能只考這點分數?"
張父也沖過來查看電腦屏幕,看到那個殘酷的數字時,他整個人都癱軟了。這個分數意味著什么他太清楚了,意味著女兒的大學夢破滅了,意味著全家人多年的努力白費了,意味著他們將繼續過著貧困的生活。
四個家庭在同一個早晨都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墜落。那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讓每個人都無法承受。家長們從興奮期待變成憤怒絕望,孩子們從自信滿滿變成懷疑人生。
上午十點,陳浩然強忍著內心的痛苦給王思雅打電話。
"思雅...你查分了嗎?"他的聲音聽起來異常沉重。
電話那頭傳來王思雅哽咽的聲音:"查了...456分...浩然,你呢?"
"451分。"陳浩然說出這個數字時,感覺自己的世界都崩塌了。
電話兩端都陷入了長久的沉默,這種沉默比任何言語都更能表達他們內心的絕望。
"這不可能啊...我們估分都是700多分..."王思雅的聲音完全被哭聲替代。
"我覺得肯定是搞錯了什么,我們聯系博文和欣怡吧。"陳浩然努力讓自己保持理智。
很快,四個人通過微信群聯系上了。當他們互相告知分數時,所有人都震驚了。
"我449分。"李博文發出了這條消息,每個字都像是用血寫成的。
"我458分。"張欣怡的消息緊隨其后。
"這太不正常了!我們四個人都是學霸,怎么可能都考這么低的分數?"王思雅在群里打字,手指都在顫抖。
"肯定是哪里搞錯了,可能是系統出錯,或者是閱卷有問題。"陳浩然試圖為大家尋找一個合理的解釋。
"我們去找李老師吧,她肯定知道該怎么辦。"張欣怡提議道。
四個人約定立即趕往學校。在去學校的路上,每個人的心情都無比沉重。昨天還是眾人矚目的學霸,今天卻成了高考的失敗者,這種巨大的落差讓他們無法接受。
學校里,李老師正在辦公室里整理資料,準備迎接學生們的好消息。當她看到四個學生垂頭喪氣地走進辦公室時,心中頓時涌起不祥的預感。
"怎么了?臉色怎么這么難看?成績出來了嗎?"李老師關切地問道。
"老師...我們的成績都不太理想。"王思雅艱難地開口。
"什么叫不太理想?具體多少分?"李老師的心開始往下沉。
"我451分,思雅456分,博文449分,欣怡458分。"陳浩然一口氣說完,每個數字都像是在自己心上扎刀。
李老師聽到這些數字時,整個人都愣住了。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們...你們再說一遍?"她的聲音在顫抖。
四個學生重復了一遍自己的分數,每重復一次,李老師的臉色就更加蒼白一分。
"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李老師激動地站起來,"你們四個是我從教二十年來見過的最優秀的學生,平時考試從來沒有低于650分的,怎么可能高考只考這點分數?"
"老師,我們也覺得不可能,肯定是哪里搞錯了。"李博文說道。
李老師立即打開電腦,登錄教師查詢系統。她要親自核實這些成績,她不相信這是真的。
但系統顯示的結果讓她徹底傻眼了:陳浩然451分,王思雅456分,李博文449分,張欣怡458分。一模一樣的數字,殘酷的現實。
"這...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老師癱坐在椅子上,"我從教這么多年,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四個尖子生同時考出這么低的分數,而且和平時成績差距如此巨大..."
辦公室里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每個人都在思考著同一個問題: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03
得知成績的消息很快在學校里傳開了。這四個平時的學霸竟然都考了450分左右,消息傳出后,整個學校都震驚了。
"不可能吧?陳浩然他們怎么可能只考這點分數?"同學們議論紛紛,所有人都覺得這其中一定有問題。校長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相關老師開會,要求徹底調查這件事。
李老師回到家后,整個晚上都沒有睡好。她反復思考著這件事的各種可能性,但怎么想都覺得不合理。第二天一早,她就開始聯系其他學校的老師,詢問是否有類似情況。
"老李,你們學校有沒有學生反映高考成績異常的?"她給其他學校的同事打電話。
"沒有啊,我們學校的成績都很正常,尖子生基本都發揮得不錯。你們學校怎么了?"
同樣的對話進行了十幾次,但其他學校都沒有類似情況。這讓李老師更加確信,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與此同時,四個家庭也開始了各自的調查和申訴。
陳家,陳父動用了所有的人脈關系。他給在教育局工作的大學同學打電話:"老張,你幫我查查,我兒子的高考成績是不是搞錯了。他平時模擬考試都是710分左右,不可能只考451分。"
"浩然?我知道這孩子,確實很優秀。你等等,我幫你查查。"朋友答應幫忙調查。
王家,王母聯系了在教育系統工作的親戚:"大姑,思雅的高考成績肯定有問題,你能不能幫忙了解一下情況?"
"思雅考了多少分?"
"456分。"
"什么?不可能吧!思雅那么優秀,怎么可能只考這點分數?我馬上幫你打聽打聽。"
李家,李父直接找到了在招生辦工作的朋友:"老劉,我兒子博文的高考成績肯定有問題。他數學從來沒下過145分,總分怎么可能只有449分?"
"確實挺反常的,我幫你問問相關部門。"
張家雖然人脈有限,但張父也在四處求助:"親戚朋友們,誰認識教育部門的人?欣怡的高考成績肯定搞錯了,她英語那么好,不可能只考458分。"
幾天過去了,四個家庭通過各種渠道得到的消息都是一樣的:成績沒有錯誤,系統運行正常,閱卷過程也很規范。
這些消息讓家長們更加憤怒和不解。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陳父在客廳里大聲咆哮,"我不相信我兒子只能考451分!"
"一定是有人故意搞鬼!"王母也開始懷疑起了陰謀論,"是不是有人嫉妒我們家思雅,故意在成績上做手腳?"
這時,李老師提出了一個建議:"我們可以申請成績復查。按照規定,如果對成績有異議,可以向教育部門申請重新核查。"
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四個家庭的一致贊同。他們決定聯合起來,共同申請成績復查。
申請復查的過程比想象中要復雜。首先要填寫詳細的申請表,說明申請復查的理由。然后要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包括平時成績單、獲獎證書等。最后還要繳納一定的費用。
"為了孩子的前途,花多少錢都值得。"家長們這樣說。
申請材料遞交后,又是漫長的等待。按照程序,復查需要一周的時間。這一周對于四個家庭來說,每一天都如同一年般漫長。
與此同時,這件事開始在社會上引起關注。
一位家長在網上發帖:《四個學霸同時高考失利,是偶然還是必然?》
帖子詳細介紹了四個孩子的平時成績和高考分數的巨大差距,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這確實很奇怪,四個人同時從700分跌到450分,概率太小了。"
"會不會是閱卷出了問題?"
"也有可能是考試時緊張,發揮失常。"
"但四個人同時發揮失常,這也太巧了吧?"
網上的討論越來越激烈,有支持的聲音,也有質疑的聲音。有人認為確實存在問題,需要徹底調查;也有人認為可能是學生們平時成績虛高,高考才是真實水平的體現。
媒體也開始關注這件事。當地電視臺的記者聯系了李老師,希望進行采訪。
"我從教二十多年,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李老師在鏡頭前說道,"這四個學生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的高考成績絕對不正常。"
電視新聞播出后,引起了更大的社會關注。教育部門也開始重視這件事,表示會認真調查。
但就在這時,事情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有網友爆料稱,這四個學生在高考前曾經參加過某個培訓機構的"保分班",該機構聲稱可以保證學生考到理想的分數。
這個消息一出,網上的輿論風向立即發生了變化。
"原來是參加了保分班?那就說得通了。"
"這些培訓機構就是騙錢的,家長怎么會相信這種東西?"
"估計是培訓機構給他們虛假的信心,讓他們以為自己能考700分。"
四個家庭看到這些消息后,都非常憤怒。
"我們從來沒有參加過什么保分班!"陳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憤怒地說道,"這完全是造謠!"
"我們家思雅一直在學校學習,從來沒參加過校外的培訓班。"王母也極力澄清。
但網絡上的謠言一旦傳播開來,就很難澄清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四個學生是受了某個培訓機構的欺騙,對自己的實力產生了錯誤的認識。
這讓四個家庭的維權之路變得更加艱難。原本同情他們的人開始質疑,媒體的關注度也在降低。
一周的煎熬等待后,復查結果終于出爐。四個家庭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趕到教育局,在會議室里坐下等待最終的答案。
負責人拿著一份厚厚的調查報告走了進來,神情嚴肅地坐在他們對面。"各位家長,經過我們的全面調查,復查結果已經出來了。"
陳母緊張地問道:"是不是閱卷出錯了?"
"不是閱卷問題。"負責人搖搖頭,然后翻開了手中的報告。
四位家長都屏住呼吸,等待著他宣布結果。負責人看了看報告上的內容,然后抬起頭看向他們。
然而,當他說出調查結果的那一瞬間,張母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整個人顫抖著向后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