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夏天,毛澤東手中的香煙已經燃到第三支,"同志們,目前的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毛澤東用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說道,手指點向豫東地區,"我們在豫東戰役中殲敵九萬,證明蔣介石的防御體系并非鐵板一塊。"
坐在角落里的粟裕微微點頭。作為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場勝利的來之不易。
汗水順著他的鬢角滑落,在洗得發白的軍裝上留下深色痕跡。
周恩來接過話頭:"中央經過反復研究,認為應該趁熱打鐵,派一支精銳部隊渡江南進,直插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
他走到地圖前,用木棍指向長江沿線,"這樣既能牽制敵人兵力,又能鼓舞江南人民的斗爭熱情。"
朱德總司令補充道:"這個任務非粟裕同志莫屬。你在蘇中、蘇北打出了威風,對江南地形和民情也最熟悉。"
會議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粟裕。
這位時年41歲的將領面容清瘦,眉宇間卻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
他緩緩站起身,雙手撐在鋪滿文件的桌面上,卻沒有立即表態。
毛澤東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粟裕同志有什么想法?"
粟裕喉結滾動了一下,聲音低沉而堅定:"主席,我需要時間考慮。"
會場頓時安靜下來。這種重大戰略決策會議上,很少有人會這樣回應最高領袖的詢問。
劉少奇手中的鋼筆停在筆記本上方,彭德懷皺起了眉頭,連一向沉穩的周恩來也略顯驚訝。
毛澤東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好嘛,慎重考慮是應該的。散會!"
走出會議室,陳毅快步追上粟裕,壓低聲音道:"老粟,你今天怎么回事?主席明顯是要你表個態。"
粟裕搖搖頭,沒有解釋。月光下,他的背影顯得有些孤獨。
滹沱河的水聲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
粟裕獨自在河邊踱步,軍靴踩在鵝卵石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遠處村莊偶爾傳來幾聲犬吠,更添幾分夜的深邃。
"三個縱隊渡江..."粟裕喃喃自語,彎腰撿起一塊扁平的石頭,用力擲向河心。石塊在水面彈跳了五六下才沉入水中,漣漪一圈圈擴散開來。
他想起1945年的天目山戰役,想起蘇中七戰七捷。
每一次勝利都來之不易,每一次決策都關乎千萬將士的生死。現在中央要他率領十萬大軍深入敵后,在沒有后方支援的情況下作戰,這風險實在太大了。
"報告!"警衛員小跑過來,"陳司令派人來問,您要不要去他那里吃夜宵?"
粟裕擺擺手:"告訴陳司令,我想一個人靜一靜。"
他在河邊一塊大青石上坐下,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本子,借著月光寫寫畫畫。數字、箭頭、簡易地圖漸漸布滿紙頁——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每逢重大決策必先精密計算。
"從蘇北到皖南,直線距離超過五百里..."
"部隊渡江需要多少船只?多少時間?"
"彈藥補給如何解決?傷員怎么安置?"
問題一個接一個冒出來,粟裕的眉頭越皺越緊。他清楚記得去年七月分兵時葉飛、陶勇率領四個縱隊南下閩浙贛,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部隊減員嚴重,最終不得不撤回江北。
夜風吹動河邊的蘆葦,發出沙沙的響聲。粟裕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向臨時駐地。他需要更詳細的地圖和情報資料。
作戰室里,油燈徹夜未熄。粟裕將各縱隊的人員裝備統計表、敵軍布防圖、江南地區糧產數據等資料鋪滿整張桌子。他的眼睛布滿血絲,右手因為長時間握筆而微微發抖,但精神卻異常專注。
"不對,完全不對..."粟裕用紅鉛筆在地圖上畫了個大大的問號,"渡江南進看似主動出擊,實則可能正中老蔣下懷。"
他翻開一本繳獲的國民黨軍內部刊物,上面赫然寫著《關于共軍可能南進之對策研究》。文章署名是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郭汝瑰,但粟裕知道這實際出自蔣介石的授意。
"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粟裕冷笑一聲,"果然在等著我們過江。"
窗外,東方已經泛起魚肚白。粟裕揉了揉酸脹的眼睛,繼續在紙上列出一組組對比數據:
"中原地區敵軍總兵力:65萬"
"江南地區敵軍總兵力:48萬"
"我軍在中原戰場可集中兵力:28萬"
"若分兵南進,中原我軍將減至:18萬"
數字不會說謊。粟裕越算越心驚——渡江南進不僅達不到分散敵軍的目的,反而會削弱我軍在中原戰場的力量。而中原才是決戰的要害所在!
"必須改變這個計劃..."粟裕自言自語,隨即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反對中央既定方針,這在黨內意味著什么,他比誰都清楚。
他想起1934年贛南會議后那些被批判的同志,想起自己也曾因為堅持正確戰術而受到指責。但現在是1948年,革命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一個錯誤的決策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個人得失事小,革命成敗事大。"粟裕深吸一口氣,做出了決定。
三天后,中央書記處再次召開軍事會議。粟裕提前半小時到達,將一份厚厚的報告交給值班秘書。
"這是?"秘書疑惑地問。
"我對渡江南進的一些補充意見。"粟裕平靜地說,眼角余光瞥見毛澤東正從遠處走來,手里拿著他提交的報告。
會議開始后,毛澤東開門見山:"粟裕同志提出了不同看法,大家都看看吧。"他將報告遞給周恩來,會場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劉少奇快速瀏覽著文件,眉頭漸漸舒展:"粟裕同志的數據很詳實啊。"
"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殲滅戰..."朱德輕聲念出報告的核心觀點,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毛澤東點燃一支煙,目光穿過裊裊青煙直視粟裕:"你說渡江南進是'軍事冒險',理由呢?"
粟裕站起身,聲音不大但字字鏗鏘:"主席,各位領導。我計算過,我軍若分兵南下,中原戰場將失去兵力優勢。而江南水網密布,不利于大兵團機動,補給線又過長..."
他走到地圖前,用木棍畫出一個大圈:"但若集中兵力于豫皖蘇地區,我們可以創造第二個'遼沈戰役'的條件!"
會議室里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建議的分量——它直接否定了中央之前的戰略構想。
毛澤東突然拍案而起,粟裕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