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爸,你瘋了嗎?!" 陳雅婷震驚地看著陳建華。
除夕夜,雪花紛飛,本該是一家團圓的溫馨時刻。
但陳建華竟然當著全家人的面,一件一件的算著李秀芳花了他多少錢。
李秀芳歇斯底里地哭喊著,眼中滿含淚水和憤怒,"陳建華,你為什么要這樣對我!"
客廳里的其他人都愣住了。
兒子陳志明剛放下手里的春聯,女婿和兒媳婦也停下了手中的活,所有人都不明白這溫馨的除夕夜怎么突然變成了這樣。
而陳建華只是苦笑著搖頭,緩緩拿出一個檔案袋。
當他將檔案袋打開的那一刻,里面的內容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三個月前。
當陳建華從工程公司辦完退休手續回到家時,他以為自己即將迎來人生中最輕松的階段。
六十五歲的他工作了整整四十年。
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技術員一步步成長為高級工程師,為公司設計了無數個項目,也為這個家庭提供了穩定的經濟支撐。
那天下午,當他最后一次走出公司大門時,手里拿著沉甸甸的退休證書和一束同事們送的鮮花。
"老陳,以后就可以享清福了。"
同事們在送別宴會上這樣祝福他,"終于可以和老伴兒過過二人世界了。"
"是啊,終于可以陪陪家人了。"
陳建華當時笑著回應,心里想著退休后要和妻子一起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要彌補這些年因為工作忙碌而錯過的溫馨時光。
但回到家后,陳建華卻發現,退休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好。
妻子李秀芳比他早退休兩年,這兩年來她一直在家里忙碌著各種事情——學習廣場舞、參加老年大學、和鄰居們聊天扯閑。
每天早上六點,她就會起床去公園跳廣場舞,回來后在家里練習新學的舞步。
下午則去老年大學學習書法和繪畫,晚上和鄰居們聊天到很晚才回家。
她看起來過得很充實,甚至比上班時還要忙。
但陳建華總覺得她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有一種說不出的疏離感。
"秀芳,要不我們出去旅游吧?"
退休后的第一個周末,陳建華提議道,"我退休了,時間多了,我們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旅游?"
李秀芳頭也不抬地整理著她的舞蹈服裝,"旅游要花很多錢的,我們這個年紀了,在家待著就挺好的。"
"錢的事情不用擔心,我有退休金,還有一些積蓄。"
"你的錢你自己留著吧,我不想花你的錢。" 李秀芳的語氣很淡漠,仿佛在和一個陌生人說話。
這句話讓陳建華心里一涼。
四十年的夫妻,什么時候變成了"你的錢"、"我的錢"?
接下來的幾天,陳建華試圖融入妻子的退休生活。
他跟著她去公園,但發現自己完全插不上話。
李秀芳和她的舞友們聊的都是家長里短,誰家的兒媳婦不孝順,誰家的老頭子不聽話,誰家的錢被兒女拿走了等等。
"建華也退休了,以后就輕松了。" 有鄰居這樣說。
"輕松什么輕松," 一個叫王大媽的鄰居撇撇嘴,"男人退休了就是累贅,天天在家里礙手礙腳的。"
"就是,我們女人還好,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男人就不行了,天天圍著我們轉。"
"秀芳,你可要想開點,別讓老陳把你拴死了。女人到了這個年紀,更要有自己的獨立性。"
陳建華聽著這些話,心里很不舒服。
但他看李秀芳的表情,似乎很認同這些觀點。
"建華,我們談談吧。"
一個月后的某個晚上,李秀芳突然嚴肅地對他說。
那天是個周五的晚上,陳建華剛看完新聞聯播,正準備和妻子一起看會兒電視,李秀芳卻關掉了電視,坐在他對面。
"談什么?" 陳建華放下手里的報紙,有些疑惑。
他注意到妻子的表情很嚴肅,甚至有些緊張。
"關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安排。" 李秀芳在他對面坐下,神情前所未有的認真,"我覺得,我們應該實行AA制。"
"AA制?"
陳建華以為自己聽錯了,"秀芳,我們都老夫老妻了,還搞什么AA制?"
他想起年輕時看過的一些電視劇,里面的年輕情侶會實行AA制。
但那是年輕人,他們都六十多歲了,還搞什么AA制?
"正因為我們老夫老妻了,才更需要AA制。"
李秀芳的語氣很堅定,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些年來,家里的開銷一直都是你在管,但現在我們都退休了,我覺得應該各管各的錢,各花各的錢。"
陳建華看著妻子,試圖從她的表情中找到一些開玩笑的跡象,但沒有。
李秀芳的眼神很認真,甚至有些冷漠,完全不像是在開玩笑。
"你是不是在外面聽了什么不好的話?"
陳建華試探性地問,"還是覺得我在錢上面對你不夠好?"
他想起了那些鄰居的話,心里有了一些猜測。
這些年來,他從來沒有在錢的問題上為難過妻子,相反,只要是她想買的東西,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掏錢。
"沒有。"
李秀芳搖頭,"我只是覺得,人到了這個年紀,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性。錢的事情各管各的,這樣誰都不欠誰的,也不會有矛盾。"
"可是秀芳,我們是夫妻,夫妻之間哪有什么欠不欠的?"
陳建華的聲音有些急切,"這四十年來,我們什么時候因為錢的問題吵過架?"
"就是因為是夫妻,才更應該算清楚。"
李秀芳站起身,"建華,我已經想得很清楚了。從明天開始,家里的所有開銷我們一人一半。買菜的錢、水電費、煤氣費、物業費,包括給兒子女兒的錢,都要平攤。"
"那我們的存款呢?"
"各管各的,你的還是你的,我的還是我的。"
陳建華看著妻子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陣說不出的感覺。
他們結婚四十年了,從來沒有在錢的問題上紅過臉,為什么現在突然要搞AA制?
而且李秀芳的態度這么堅決,好像早就計劃好了一樣。
"你是不是早就想這樣做了?" 陳建華問道。
"也不是早就想,就是覺得我們應該改變一下生活方式。"
李秀芳的語氣有些不自然,"王大媽說得對,女人要有經濟獨立性,不能什么都依賴男人。"
果然是王大媽!陳建華心里有些憤怒,但更多的是失望。
四十年的夫妻,竟然被一個外人的幾句話就改變了想法。
但讓所有人意外的是,陳建華竟然爽快地答應了。
"好,你說AA制就AA制。"
第二天早上,陳建華對李秀芳說,語氣很平靜,甚至有些冷淡,"不過既然要AA,我們就要徹底一點。"
"什么意思?"
李秀芳有些意外,她本來以為陳建華會反對或者生氣。
"以后所有的開銷都要記賬,包括今天買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錢,用了多少電多少水,甚至連衛生紙用了幾卷都要記清楚。"
陳建華的語氣很平靜,但李秀芳能聽出其中的冷意,"既然要AA,就要公平透明,一分錢都不能差。"
李秀芳當時還覺得陳建華是在賭氣,但很快她就發現,丈夫是認真的。
從那天開始,陳建華真的開始嚴格執行AA制。
他專門買了一個厚厚的記賬本,封面是深藍色的,看起來很正式。
每天晚上,他都會戴上老花鏡,詳細記錄當天的所有開銷,然后用計算器仔細計算每個人應該承擔的份額,精確到分。
"秀芳,今天買菜花了45塊,大白菜8塊,蘿卜6塊,肉15塊,雞蛋10塊,豆腐6塊。按照AA制,你應該出22.5塊。"
"電費單來了,一共126塊,其中照明用電估計60塊,冰箱空調用電66塊。你出63塊。"
"物業費280塊,垃圾處理費20塊,總共300塊,你出150塊。"
一開始,李秀芳還覺得這樣很新鮮,甚至有些暗自得意。
她覺得自己終于擺脫了在經濟上依賴丈夫的感覺,有了獨立的尊嚴。
每次拿出錢的時候,她都有一種當家做主的感覺。
"看,我也能管好自己的錢。" 她在心里想著。
但很快,她就發現了問題。
首先是日常開銷比她想象的要多得多。
以前這些錢都是陳建華默默承擔的,她從來沒有仔細計算過。
現在每天都要出錢,而且還要精確到分,她的退休工資很快就開始緊張起來。
她的退休金每月只有3200元,而按照AA制,她每個月需要承擔的費用就接近2000元。
這還不包括她自己的個人開銷,比如買衣服、化妝品、給娘家的錢等等。
更讓她不舒服的是陳建華的態度變化。
以前不管買什么東西,陳建華從來不會多問,總是很爽快地掏錢。
但現在他變得斤斤計較起來,每一分錢都要算得清清楚楚。
"秀芳,你今天買的這個面膜28塊,這是你的個人用品,不能算在公共開銷里,應該你自己承擔。"
"你昨天給你媽買的補品168塊,那是你媽媽,應該你自己出錢,不能算在我們的共同開銷里。"
"這個進口水果太貴了,一斤32塊,比普通蘋果貴了20多塊。如果你想吃可以,但是要你自己承擔超出普通水果的那部分費用。"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李秀芳心里都很不舒服。
這還是那個對她體貼入微的丈夫嗎?
以前陳建華看到她喜歡什么東西,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從來不問價格。
現在卻變得這么計較,連幾塊錢的水果都要算得這么清楚。
更奇怪的是,陳建華的生活開始變得異常節儉。
他不再買以前喜歡的好茶葉,以前他每個月要花200多塊買茶葉,現在改成了20塊一斤的粗茶。
他不再買名牌的衣服,連一件100多塊的T恤都舍不得買。
甚至連平時愛喝的小酒都戒了,以前他每周都要喝點小酒,現在家里的酒柜空空如也。
"建華,你這是怎么了?以前你不是挺喜歡那個牌子的茶葉嗎?" 有一天,李秀芳忍不住問道。
"沒怎么啊,只是覺得既然要AA制,就應該節約一點。"
陳建華回答得很平淡,"反正現在各花各的錢,我也沒必要花那么多。好茶葉是好,但是貴啊,我一個月的茶葉錢都能抵你半個月的菜錢了。"
這句話讓李秀芳心里很不舒服,但她又說不出哪里不對。
從道理上講,陳建華說得沒錯,既然是AA制,每個人都應該控制自己的開銷。
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里的氛圍開始變得微妙起來。
以前他們會一起看電視,陳建華總是陪著她看她喜歡的電視劇,即使是那些他不太感興趣的家庭劇。
他們會一起散步,每天晚飯后都會在小區里走幾圈,聊聊天,看看風景。
他們會一起聊天,聊工作,聊孩子,聊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但現在陳建華總是一個人待在書房里,要么看書,要么擺弄他的收音機。
他買了一臺新的短波收音機,每天晚上都會聽各種電臺,有時候聽到很晚。
李秀芳試圖找他聊天,但陳建華的回應總是很簡短,沒有以前那種熱情了。
"建華,我們出去走走吧?今天天氣不錯。"
"你去吧,我有點累,想在家里休息一下。"
"要不我們看會兒電視?今晚有個不錯的電視劇。"
"你看吧,我想看會兒書。有本關于機械設計的書挺有意思的。"
"要不我們聊聊天?"
"聊什么?沒什么好聊的。"
漸漸地,他們開始像兩個合租的室友一樣生活。
各買各的東西,各做各的飯,各睡各的覺。
陳建華甚至建議他們分房睡,說這樣互相不打擾,睡眠質量會更好。
李秀芳開始后悔提出AA制這個建議了。
她原本以為這樣會讓兩個人的關系更加平等,讓她在這個家里有更多的話語權。
但現在看來,她得到的不是平等,而是冷漠。
她想起了和陳建華剛結婚的時候,那時候他們什么都沒有,住在一間不到20平米的小房子里,但是兩個人每天都很開心。
那時候也沒有什么錢,但從來不會因為錢的問題產生隔閡。
"那時候多好啊," 她在心里想著,"雖然窮,但是心是在一起的。"
但她又不好意思主動提出取消AA制,因為這畢竟是她自己提出來的。
而且她在鄰居們面前夸過海口,說自己要做一個經濟獨立的現代女性,現在如果反悔,會很沒面子。
就這樣,他們僵持著過了兩個多月。
這兩個月里,家里的氛圍越來越冷淡,夫妻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
臨近春節的時候,兒子陳志明和女兒陳雅婷都要回家過年。
按照往年的慣例,李秀芳會提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年貨,到市場上買最好的肉,最新鮮的菜,包餃子,燉肉,蒸饅頭,忙得不亦樂乎。
陳建華也會幫忙,開車帶她去批發市場買東西,搬搬抬抬,兩個人一起為孩子們的回家做準備。
那是一年中最溫馨的時光。
但今年,她發現自己遇到了問題。
"建華,年貨的錢怎么算?" 臘月二十,她問陳建華。
"按照AA制的原則,一人一半。"
陳建華頭也不抬地說,他正在看一本機械方面的專業書籍。
"可是年貨很多,要買的東西也很貴...我估算了一下,至少要花三四千塊錢。"
"那就買便宜一點的,或者買少一點。"
陳建華的語氣依然很平淡,"反正是AA制,你覺得貴就少買點。我們兩個老人,也吃不了多少。"
李秀芳一下子愣住了。
以前過年,不管花多少錢買年貨,陳建華從來不會皺一下眉頭。
有一年她花了五千多塊錢買年貨,陳建華不但沒有抱怨,還夸她買得好,說孩子們回來就應該讓他們吃好的。
今年怎么變成這樣了?
而且按照AA制,她需要承擔一半的費用,這對她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更讓她震驚的還在后面。
陳建華不僅在年貨的事情上不肯通融,甚至連她想給娘家寄點年貨都要求按AA制分攤。
"秀芳,你要給你弟弟家寄年貨,那是你的家事,應該你自己承擔費用。"
"可是以前你都是..."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既然實行了AA制,就要嚴格執行。"
陳建華合上書,看著她,"你弟弟是你的弟弟,不是我的弟弟。按照AA制的原則,這應該算你的個人開支。"
這番話讓李秀芳徹底寒了心。
她想起了這些年來,陳建華為她的家庭付出的一切。
她的父母生病時,陳建華二話不說就掏錢;她弟弟結婚、買房、創業,陳建華也都慷慨解囊。
從來沒有分過什么你的家人、我的家人。
現在卻因為一個AA制,連給娘家寄點年貨都要分得這么清楚。
她開始意識到,這個AA制可能是她這輩子做過的最錯誤的決定。
除夕夜的上午,李秀芳正在廚房準備年夜飯的食材,突然聽到客廳里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音。
那是家具移動的聲音,吱嘎吱嘎的,聽起來很刺耳。
她探頭一看,發現陳建華正在搬動餐桌,臉上滿是汗水。
"建華,你在干什么?" 她放下手里的菜刀,走出廚房問道。
"搬桌子。"
陳建華頭也不回地說,繼續用力推著那張八人餐桌,"今晚年夜飯,我們分桌吃。"
"分桌吃?什么意思?"
李秀芳感到一陣不詳的預感。
"既然是AA制,那年夜飯也應該AA。"
陳建華停下手中的活,轉身看著她,眼神中有一種她從未見過的堅決,"你做你的菜,我做我的菜,你花你的錢,我花我的錢。各吃各的,這樣才公平。"
李秀芳感到一陣眩暈,她扶著廚房門框才沒有倒下:"建華,今天是除夕夜,孩子們都要回來,你不能這樣..."
"怎么不能?"
陳建華的眼神很平靜,但李秀芳從中看到了一種她從未見過的冷漠,"秀芳,你既然要AA制,就要貫徹到底。年夜飯也是花錢的,為什么不能AA?"
李秀芳想要反駁,但突然發現自己無話可說。
從邏輯上講,陳建華說得沒錯,既然所有的開銷都要AA,為什么年夜飯就例外呢?
但從情感上講,這太荒唐了。
年夜飯是一家人團圓的象征,怎么能分桌吃?
"建華,我們商量一下好嗎?年夜飯就算了,我們還是一起吃吧。" 她試圖妥協。
"不行,既然是原則,就要堅持。"
陳建華繼續搬桌子,"你不是說要經濟獨立嗎?這就是經濟獨立的結果。"
就在這時,陳建華走向書房,從里面搬出了一個大紙箱。
那個紙箱看起來很重,他費了很大力氣才搬到客廳。
"這是什么?" 李秀芳問道,心里的不安越來越強烈。
"你自己看看。" 陳建華把紙箱放在茶幾上,然后打開了蓋子。
李秀芳湊過去一看,整個人都愣住了。
紙箱里裝著各種各樣的收據、銀行轉賬記錄、收條,密密麻麻地碼得整整齊齊,按照年份分類裝在不同的文件袋里。
她隨手拿起一個文件袋。
打開一看,里面全是各種收據和記錄,每一張都用透明膠帶仔細保護著,有些已經發黃了,但字跡依然清晰。
"建華,這些是..." 她的聲音在顫抖。
"這些,是我這四十年來為你和你的家庭花的每一分錢的憑證。"
陳建華的聲音很平靜,但李秀芳能聽出其中的冷意,"每一張收據,每一筆轉賬,我都保存著。"
她顫抖著手拿起一張收據,上面寫著:"為李秀芳父親醫院費墊付8000元,1985年3月15日。"
那是她父親第一次住院,當時家里拿不出錢,是陳建華二話不說就拿出了當時對他們來說是巨款的8000元。
再拿起一張:"為李秀芳弟弟結婚禮金3000元,1987年6月8日。"
她想起了弟弟結婚的那天,陳建華包了一個大紅包,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3000元在那個年代算是非常厚重的禮金了。
還有一張:"李秀芳母親住院費12000元,1990年12月20日。"
那是她母親做手術的費用,當時她哭著求陳建華幫忙,他連夜去銀行取了錢。
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清清楚楚地記錄著日期、金額、用途。甚至連給她買的一件200元的衣服,他都保留著收據。
"你...你為什么要記錄這些?" 李秀芳的聲音在顫抖,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
"因為我想知道,我這輩子到底為這個家花了多少錢。" 陳建華從紙箱里拿出一個厚厚的賬本,"四十年了,我把每一筆賬都記得清清楚楚。"
他翻開賬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種開銷,按照年份和類別分類,字跡工整,一絲不茍。
"你看,這是1985年的記錄,為你家庭支出18000元。"
"這是1990年的記錄,為你家庭支出25000元。"
"這是1995年的記錄,為你家庭支出32000元。"
李秀芳看著這些數字,心里涌起一種說不出的恐懼。
她意識到事情遠比她想象的復雜,陳建華顯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有計劃、有準備的。
"建華,你這是什么意思?" 她的聲音幾乎是在顫抖中說出來的。
"沒什么意思,既然你要AA制,那我們就把這四十年的賬算清楚。" 陳建華從茶幾抽屜里拿出一個計算器,"你看看,到底是你欠我的多,還是我欠你的多。"
他開始按計算器,每按一個數字都很用力,發出清脆的聲音。李秀芳站在一旁,看著這個和她生活了四十年的男人,突然覺得他變得如此陌生。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汽車引擎聲,是孩子們回來了。
李秀芳慌忙想要收拾這些收據,但陳建華阻止了她。
"不用收拾,讓孩子們也看看。"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她從未見過的光芒,那是一種決絕,一種要把事情徹底說清楚的決心,"讓他們知道知道,這些年到底是誰在養這個家。"
"建華,求你了,孩子們馬上就要進來了..." 李秀芳幾乎是在哀求。
"正好,有些事情,是該讓他們知道了。" 陳建華的語氣沒有絲毫松動的跡象。
門鈴響了,那是孩子們回家的鈴聲,以前這個聲音總是讓李秀芳感到無比的溫暖和幸福,但今天她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她顫抖著去開門,心里祈禱著這只是一場噩夢,但當她看到陳建華又從書房里拿出一個更大的檔案袋時,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那個檔案袋厚得像一本字典,上面貼著標簽,寫著"四十年家庭支出匯總"。
她突然明白了,為什么陳建華這么爽快地同意了AA制,原來他早就在等這一天了。
"爸媽,我們回來了!"
陳志明和陳雅婷推門而入,身后跟著兒媳婦張曉敏和女婿王大力,還有他們的孩子。
他們一進客廳,就看到了令人震驚的場面:茶幾上散落著無數張收據和紙條,像雪花一樣鋪了一桌子。
李秀芳臉色蒼白地站在一旁,雙手顫抖。
陳建華則坐在沙發上,手里拿著一個厚厚的檔案袋,臉色嚴肅。
"爸,媽,這是怎么回事?"
陳雅婷敏銳地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勁,她放下手里的禮品,走向父母。
"孩子們,來得正好。" 陳建華放下檔案袋,站起身來,"坐下吧,有些事情該讓你們知道了。"
"什么事情?" 陳志明看著茶幾上的那些收據,心里有了不好的預感。
他走近一看,發現那些都是各種支出的憑證,有醫院的收據,有銀行的轉賬記錄,還有各種收條。
兒媳婦張曉敏也湊過來看,她拿起一張收據,讀道:"為李秀芳弟弟買房首付款200000元...爸,這是什么意思?"
"關于你們媽媽提出的AA制。"
陳建華的語氣很平靜,但在場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寒意,"既然她要算賬,那我們就把賬算清楚。"
他從檔案袋里拿出一份厚厚的清單,那份清單裝訂得很正式,封面上寫著"陳建華家庭支出明細表(1983-2023)"。
"志明,你看看這個。"
他把清單遞給兒子。
陳志明接過清單,翻開第一頁,標題寫著:"四十年家庭支出明細表"。
下面密密麻麻地列著各種開銷,每一項都有詳細的日期、金額和說明:
"1985年3月,為李秀芳父親醫院費8000元。"
"1987年6月,為李秀芳弟弟結婚禮金3000元。"
"1990年12月,李秀芳母親住院費12000元。"
"1993年8月,送李秀芳出國進修費用25000元。"
"1995年10月,為李秀芳弟弟創業資金30000元。"
"1998年10月,為李秀芳弟弟創業追加投資50000元。"
"2002年5月,李秀芳父親再次住院15000元。"
"2005年3月,李秀芳父親喪葬費18000元。"
陳志明越看臉色越沉重,他翻到最后一頁,看到了總數:"四十年來為李秀芳家庭支出總計:1,247,000元。"
"一百二十四萬七千元..." 他的聲音在顫抖。
陳雅婷湊過去一起看,當看到這個數字時,她的眼睛瞪得圓圓的:"這...這么多?"
"是的,四十年來,我為你媽媽的家庭支出了124萬7千塊錢。"
陳建華指著那個數字,語氣平靜得可怕,"平均每年超過3萬塊,這還不包括日常的生活開銷,不包括我為你們兄妹倆的教育和成長花的錢。"
客廳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張曉敏捂著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
王大力也震驚地看著這些數字,作為女婿,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爸,這些都是真的嗎?" 陳雅婷的聲音有些顫抖,她看著那些分門別類的收據。
"每一筆都有憑證。" 陳建華指了指茶幾上的那些收據,"四十年來,我把每一張收據都保存著,每一筆轉賬都有銀行記錄。你們可以一張一張地核對。"
"爸,那你為什么現在要拿出來?為什么要算這些賬?"
陳志明問道,他開始明白事情的嚴重性了。
"因為這個。"
當眾人看清楚陳建華從檔案袋里掏出的東西時,所有人都震驚的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