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寧市百里錢塘綜合整治提升工程一期(鹽倉段)施工現場,瀝青澆筑正如火如荼進行中。錢塘江畔,一座長2公里、寬24米的“水下廊道”初見雛形。待瀝青澆筑完成后,海寧首座市政隧道——錢塘隧道將基本完工,預計年底可通車。
錢塘隧道
作為浙江省發改委首個批復的“安全+”海塘安瀾項目,百里錢塘綜合提升工程(鹽倉段)總投資46億元,計劃分四個標段建設。
“海塘建設受制于潮汐、臺風和梅雨,滿打滿算,全年有效施工期僅約7個月。”海寧市水利局總工程師俞耿鋒告訴記者,兩個標段不僅要完成海塘提標,還需同步建設道路、景觀綠化、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工程量巨大,“不光如此,這7.09公里內,還有1座隧道、8個親水平臺。”
為加快項目建設,項目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將責任壓實到施工一線,合理統籌施工現場人力、物力等,高效推進工程建設進度。多點位施工,分頭并進。在鹽倉段,隨處可見忙碌的施工場景,作業人員三五成群,在各施工點位推進工程作業。
項目效果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地下5米處,隧道澆筑完成已進入掃尾階段;地面上,一兩百名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綠化作業;地上兩米處,一條完全曲折的空中棧道已初見雛形。
難啃的硬骨頭,難在哪?在項目黨支部里,掛著一張海塘建設平面布置圖,從中能直觀地看出答案:難點集中在該標段的錢塘隧道。“錢塘隧道是海寧江堤與杭州之江路銜接的地段,對全線來說至關重要。”這條長約2公里、開挖深度5米的隧道,順著江堤,連接海寧翁金線與杭州之江北路。
建設施工現場
“隧道臨近錢塘江,土質為松軟沙土,受潮水影響顯著,且需克服巨大水壓。”俞耿鋒告訴記者,在隧道咬合樁施工中,傳統灌注樁機不僅施工時間長、用電量大,還需要大量的泥漿池用地,狹長形的海塘后坡工作面都難以保障。
鹽倉海塘臨時黨支部黨員、隧道施工班組長李小軍結合自身施工經驗,經過反復研究和實驗后,創新提出使用“長螺旋全套管樁機”干法施工,大大加快了咬合樁的澆筑速度,最終隧道主體結構提前11個月完成結頂。長螺旋全套管灌注樁機是近年來的一種新工藝,具有土層適應性強、不坍孔、無泥漿污染、成樁功效高、成樁質量好等優點。
創新的腳步不止于此。面對沿線的親水平臺建設、重力式擋墻澆筑等各類技術難點,項目黨支部通過組織標段間“比學趕超”活動,激發全員創新活力。目前,項目已取得發明專利1項,工法5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軟件著作16項,QC小組成果15項,發表論文15篇(其中SCI5篇)等。
海塘初見雛形
截至目前,百里錢塘安瀾工程鹽倉段已建成現代化標準海塘6.8公里,防洪防潮標準提升至300年一遇,東、西閘主體結構完工并具備防洪排澇功能,基本實現預定目標。目前已經開工的I、II標段已基本完成水利提標加固工程和市政貫通工程實施內容,正在進行掃尾工作。
根據規劃,今年下半年,工程Ⅲ標將如期開工建設,力爭到2028年全面完成百里錢塘安瀾工程鹽倉段建設任務,為區域防洪安全、生態提升和交通互聯筑牢堅實基礎。
來源:海寧發布
編輯:陳立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