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在2025年中期宏觀論壇上發布宏觀經濟報告。清華大學ACCEPT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劉培林代表研究院發布主題報告。
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向好跡象,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企穩的跡象包括:第一,4.6%的GDP名義增速相較去年下半年已有所回升;第二,產業升級繼續推進,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和投資增長都明顯快于規上工業總體水平;第三,消費有所復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比上月加快。
與此同時,報告也指出了當前經濟中需要關注的風險:第一,就業形勢壓力不減,近15年來16-59歲就業人數占同齡人口比例總體呈下降趨勢,青年失業率壓力增加;第二,房地產銷售低迷,庫存處于高位,開發投資持續下降;第三,GDP平減指數、CPI、PPI走勢下行壓力仍在;第四,眾多行業出現內卷,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大、回款期長,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率近五年下降趨勢明顯;第五,國際不穩定因素增多。
報告還強調,當前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在化債壓力下,地方政府可能通過增加企業等部門的稅收和非稅收入來緩解財政收入壓力,這會抑制企業部門的積極性;同時,地方政府還債資金聚集到金融部門后,也會存在無法將這些資金投向企業與家庭的情況。
報告認為,扭轉這種局面首先需要將政策理念從傳統公共財政轉向現代公共金融。傳統公共財政本質上著眼于短期財政平衡,而現代公共金融理念則需要政府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為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最好、信用評級最高的國債,充當金融市場金字塔的底座,從而把金融和財政問題統籌加以考慮和解決;第二,發行國債時,應從反映存量的資產負債表出發進行考慮,而非僅從每期資金流量表出發;第三,以長期收支平衡作為目標,現階段具備具備大規模發行國債的良好條件。
國家信息中心原總經濟師祝寶良認為,雖然目前中國經濟總體呈現企穩態勢,但主要依賴政策托底,內生增長動力仍顯不足,消費回升很大程度上依賴“以舊換新”等政策。在房地產方面,在“三年保交樓”政策出臺后,市場開始呈現部分回暖跡象,尤其是一線城市新房有所反彈,但二手房價格仍處于下行通道,整體尚未形成穩定趨勢。祝寶良建議,關注非住宅類不動產的去化與盤活,通過REITs等方式激活沉淀資產,進一步推動市場恢復。
祝寶良進一步分析,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物價持續下行反映出內需疲弱、信心不足、企業流動性緊張、資產負債表受損等問題,需要通過更強財政手段進行干預。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認為,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仍具備顯著實施空間,其制度優勢集中體現于央地協同的綜合調控體系,當前亟待系統性提升政策工具運用能力,破解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的路徑依賴問題。
仇保興強調,在存量房去化領域,保障房供給模式已具備轉向收儲機制的一定條件,其實施路徑需突破三重障礙:第一,市場化定價工具缺失導致的資產保值與去庫存目標沖突;第二,地方住建系統“重開發輕盤活”的職能慣性;第三,商業地產轉型的制度空白。
仇保興指出,從長效動能釋放視角,需著力激活三大要素流動引擎:第一,建立社保跨區流轉機制,釋放億級流動人口住房消費潛力;第二,創新老舊社區自主重建模式,以產權年限延長與容積率補償政策撬動社會資本;第三,發展農房長期租賃市場,通過“20+10”租約制與租金管控機制保障居住權益,預計年均帶動投資規模達四萬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金燦榮指出,雖然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但發生對中國構成重大沖擊的“黑天鵝事件”可能性有限,全球局勢的轉變最終取決于中國國內增長與穩定,保持經濟增長與內需穩定才是根本。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建議擴大人民幣資產池,合并地方一般債與專項債為“準主權債”,通過香港發行主權債ETF,降低外資配置門檻,承接國際資金需求。
KKR投資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制造業受關稅影響可能進一步承壓、房地產交易與消費疲軟、就業與收入下滑,經濟增速可能會進一步下行,對此,政策需從根本上提升民眾的收入和對未來信心的預期,特別是解決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以應對通縮,從而吸引外資。
花長春還強調,很多人將當下的中國經濟與30年前的日本相比,但兩者有三點顯著區別:一是中國人均GDP僅為美國的16%,未達當年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的水平;二是中國面臨綠色革命、AI革命等新增長點,在全球具有競爭優勢;三是相較于日本,中國經濟體量更大、潛能更足,社會活力更強。
(經濟觀察網 李曉丹/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李曉丹
宏觀經濟研究院秘書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