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峰會舉辦前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本周飛抵比利時布魯塞爾,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António Costa)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會晤。德國媒體近日刊文,報道中歐外交接觸背后的經濟博弈。
▲圖源:中國外交部官網
NTV電視臺報道稱,隨著中國收緊稀土出口,歐洲供應鏈受到沖擊。據中國海關數據,5月份鋱和鏑的出口已降至零,稀土磁體的對外出口同比下降約75%。這使得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在電動汽車、風力發電、高性能武器和其他高新技術設備制造方面面臨挑戰。
中國收緊稀土出口也與美國的關稅政策有著極大關聯。雖然在今年5月,中美代表曾在瑞士日內瓦達成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協議”、隨后又于6月在英國倫敦達成“框架協議”,但這一切似乎還沒有最終定論。
▲圖源:picture alliance
去年,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案》正式生效,它為歐盟每年的原材料消耗量設立了標準:10%來自本地開采;40%在歐盟加工;25%來自回收材料。通過此舉,歐盟意在降低對外部供應的依賴,提高原材料的可獲得性。
同時,法國也正嘗試推進替代戰略,試圖建立以歐洲為主導的稀土供應鏈生態系統?!斗ㄌm克福評論報》報道,法國目前擁有歐盟最多的關鍵原材料開采與加工項目。然而,面對激增的工業需求,法國因產能嚴重不足而遠遠落后于中國。
▲圖源:imago
媒體報道,中歐的持續接觸傳遞出了緩和信號。消息人士透露,德國大眾集團在稀土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仍獲得來自中國的永久磁體供應許可證。但對歐洲整體來說,警報遠未解除。
(歐洲時報德國版李帥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