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引言:
"這房子我們不要了,退錢!"
"退錢?做夢!合同都簽了,一分錢都別想拿回去!"李建國冷笑著轉身離開。
林浩和蘇晴夫妻倆新買的二手房,地板下發現一條奇怪的管道。
住了幾天發現不對勁,去找前房東理論,卻無功而返。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自己挖開管道。
看到里面的場景,嚇得立馬報了警。
1.
林浩和蘇晴站在新房客廳中央,四周堆滿了搬家紙箱。
這套位于市中心的二手房是他們精心挑選的婚房,
90平米的兩居室,南北通透,采光極佳。
"老公,我們把沙發放在這里,電視柜靠墻擺。"
蘇晴指著客廳規劃著布局,眼中滿含期待。
作為小學教師的她,對家的布置有著天然的細致和溫馨想法。
林浩點頭贊同,他是一名工程師,習慣用理性思維分析問題。
"廚房的櫥柜需要重新定制,衛生間的瓷磚也要換掉。"
"我已經聯系了裝修隊,下周就開工。"
兩人花了整個周末時間制定裝修方案。
蘇晴負責軟裝搭配,林浩負責硬裝改造。
他們計劃用三個月時間把這里打造成理想中的家。
裝修正式開始的第三天,客廳傳來工人師傅的驚呼聲。
"林先生,你過來看看這個。"
瓦工老張蹲在客廳地面,手里拿著剛撬起的地磚。
林浩走過去,發現地板下露出一根金屬管道。
這根管道直徑約20厘米,表面呈銀灰色,
材質看起來相當新穎,完全不像普通的水管或暖氣管。
"這是什么管子?"蘇晴也湊了過來。
老張搖搖頭:"我干了二十多年裝修,沒見過這種材質的管道。"
"而且你看,這管子的走向很奇怪,不是朝著衛生間或廚房去的。"
林浩蹲下仔細觀察。
管道表面光滑,沒有任何標識,用手敲擊發出沉悶的金屬聲。
這根管道的走向確實不符合常規,似乎是從客廳一直延伸到房屋外側。
當晚,夫妻倆圍繞這根奇怪管道展開了討論。
"我覺得應該聯系前房主問清楚。"
蘇晴放下手中的茶杯,表情有些擔憂。
"這么粗的管道藏在地板下,肯定有特殊用途。"
林浩卻不以為然:"可能就是以前的暖氣改造留下的廢管道。"
"你想太多了,沒必要大驚小怪。"
"可是老張師傅說了,這材質很特殊,而且走向也不對。"蘇晴堅持自己的看法。
"那又怎樣?反正我們裝修會重新鋪設所有管道,這根管子礙事的話直接拆掉就行。"林浩覺得妻子過于敏感。
兩人各執己見,最終決定先了解一下情況再做決定。
第二天上午,蘇晴撥通了房產中介劉經理的電話。
"劉經理,我想問一下我們買的那套房子,客廳地板下有根管道,您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嗎?"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管道?什么管道?"
"我們賣房時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管道啊。"
"就是一根很粗的金屬管道,直徑有20厘米,藏在地磚下面。"蘇晴詳細描述。
"這個我真不清楚,可能是以前業主自己改造的吧。"
"你們可以咨詢一下物業,他們對建筑結構比較了解。"
劉經理的語氣聽起來確實不知情。
蘇晴又追問了幾句,但劉經理堅稱不知道管道的來歷,建議他們直接找物業了解情況。
2.
下午,林浩帶著管道的照片來到物業辦公室。
物業張經理接過手機看了看照片,眉頭微皺:"這個管道...讓我想想..."
"張經理,您應該有這棟樓的建筑圖紙吧?"
"能幫我們查一下這根管道的用途嗎?"林浩直接提出要求。
張經理支支吾吾地說:"這個...可能是以前的管道改造吧。"
"你知道,老房子嘛,經過多次裝修,有些管道的用途已經說不清了。"
"那能提供一下建筑圖紙嗎?我是工程師,可以自己分析。"
"圖紙涉及建筑機密,不能隨便給業主查看。"
"而且這種老圖紙也不一定準確。"張經理找借口拒絕。
林浩感覺張經理的態度有些奇怪,但也沒有強求,只能先回家再想辦法。
晚上,蘇晴找到了前房主李建國的電話號碼。
"李先生您好,我是買您房子的蘇晴。"
"想問您一個問題,客廳地板下有根金屬管道,您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嗎?"
電話那頭的李建國語氣明顯有些緊張:
"管道?什么管道?我住了五年,完全不知道有什么管道啊。"
"就是在客廳地磚下面,很粗的一根金屬管。"蘇晴再次描述。
"我真的不知道,可能是更早的業主留下的吧。我買房時也沒有發現過。"
李建國的聲音聽起來很不自然,說完便匆匆掛斷了電話。
周末,夫妻倆決定詢問鄰居。
他們先敲響了樓上王大媽的門。
"王阿姨,我們是樓下新搬來的。"
"想問您一下,我們家地板下發現一根管道,您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嗎?"
蘇晴禮貌地詢問。
王大媽聽到"管道"兩個字,眼神明顯閃爍了一下,但很快恢復正常:
"管道?我不知道啊,我們樓上沒有什么特殊管道。"
"是從我們家延伸出去的,可能經過您家樓下。"林浩補充說明。
"那我就更不知道了。你們問問其他鄰居吧。"王大媽說完就要關門。
夫妻倆又詢問了樓下和隔壁的幾戶鄰居,
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沒注意過"。
但林浩注意到,每當提到管道時,鄰居們的眼神都有些躲閃,明顯在隱瞞什么。
眼見詢問無果,林浩決定用專業工具親自檢測管道走向。
他從公司借來了管道探測儀,在家中進行詳細勘測。
探測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這根管道從客廳開始,穿過墻體,一直延伸到隔壁樓棟方向,總長度超過50米。
而且管道在地下有一個明顯的彎曲,最終指向隔壁樓棟的地下室位置。
"這絕對不是普通的暖氣管道。"林浩對蘇晴說,
"正常的管道不會有這么復雜的走向,而且長度也不合理。"
蘇晴看著探測儀顯示的管道路徑圖,心中的不安更加強烈:
"我們是不是買到了有問題的房子?"
當晚,夫妻倆因為如何處理管道問題進行了討論。
"老公,我覺得我們應該立即停止裝修,先把這個管道的問題搞清楚再說。"
蘇晴的聲音帶著明顯的焦慮。
"可是,裝修隊都安排好了,材料也定了,現在停工損失很大???"林浩覺得妻子反應過度。
"損失重要還是安全重要?萬一這管道有危險怎么辦?"蘇晴還是很擔心。
"能有什么危險?最多就是個廢棄管道。你這樣疑神疑鬼的,我們還怎么正常生活?"
"我疑神疑鬼?你看看那些人的反應很奇怪么?我覺得這個房子一定有什么問題。"
兩人討論了一個多小時,最終林浩妥協,同意暫停裝修。
3.
第二天,蘇晴在小區業主群里發了管道照片,詢問是否有人知道用途。
群里很快炸開了鍋:
"這管道看起來不對勁,趕緊找專業人士檢測。"
"會不會是有毒氣體管道?我看新聞說過類似案例。"
"樓主趕緊搬走吧,安全第一。"
"這種粗管道肯定不是正常用途,小心中毒。"
林浩又在裝修論壇發帖求助,得到的回復同樣讓人擔憂:
"兄弟,這管道材質我沒見過,建議立即檢測。"
"看走向就不正常,正規管道不會這樣布置。"
"千萬別輕易破壞,萬一里面有危險物質就麻煩了。"
網絡上的回復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夫妻倆的擔憂。
林浩聯系了三家管道檢測公司,得到的報價都讓人咋舌。
第一家公司:"這種檢測需要大面積開挖,費用至少3萬元,而且不保證能查出具體用途。"
第二家公司:"我們需要先做安全評估,然后才能進行檢測,整套流程下來要5萬元左右。"
第三家公司:"這種特殊材質的管道檢測風險很高,我們要收取8萬元的檢測費,還需要業主簽免責協議。"
高昂的檢測費用讓夫妻倆猶豫不決。
他們買房已經花光了積蓄,實在拿不出這么多錢做檢測。
"要不我們先自己想辦法了解一下情況?"林浩提議。
蘇晴雖然擔心,但也知道家里的經濟狀況,只能同意先自行調查。
林浩決定冒險在管道上鉆一個小孔,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情況。
他用電鉆在管道側面鉆了一個直徑5毫米的小孔。
鉆孔剛一打通,林浩就感覺到有微弱的氣流從孔中流出。
他湊近聞了聞,立即察覺到一股刺鼻的化學氣味,類似于實驗室里的化學試劑味道。
這個發現讓林浩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絕對不是普通的廢棄管道,里面很可能有化學物質在流動。
當晚蘇晴回家后,林浩把發現告訴了她。
"我就說有問題!現在怎么辦?"蘇晴的擔憂得到了證實。
"我們必須查清楚這管道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明天我請假,我們一起去找相關部門舉報。"
林浩的態度也變得嚴肅起來。
4.
第二天一早,林浩和蘇晴決定還是要找前房主問問清楚。
他們直接來到李建國的住處。
"李先生,我們昨天在管道上鉆了個小孔,發現里面有化學氣體流動。"
"你真的不知道這管道是做什么用的?"林浩開門見山。
李建國的臉色瞬間變了,他不再裝無辜,反而顯得有些惱怒:
"你們憑什么在我賣給你們的房子里亂鉆孔?"
"所以你早就知道管道的存在?"蘇晴抓住了他話語中的漏洞。
"知道又怎樣?我賣房時特意用地板蓋住了,就是不想讓你們發現影響成交。"
"反正合同已經簽了,房產證也過戶了,現在是你們的問題了。"
李建國徹底撕破了臉皮。
"你這是欺詐!"蘇晴憤怒地指著他。
"欺詐?我可沒在合同里寫過沒有管道。"
"你們自己買房不仔細驗收,怪得了誰?"
李建國冷笑道,"現在想找我的麻煩?門都沒有!"
夫妻倆意識到李建國早有預謀,無奈只好憤然離開。
當天下午,他們找到房產中介劉經理對質。
"劉經理,李建國承認他早知道管道存在,你們作為中介難道一點都不知情?"林浩質問道。
劉經理支支吾吾地說:"這個...我們確實聽說過一點情況,但不太確定具體是什么。"
"那你們為什么不告訴我們?"蘇晴追問。
"我們的職責是促成交易,合同條款都寫得很清楚,買方有義務自行驗收房屋。"
"而且你們也沒有專門詢問過管道情況。"劉經理開始推脫責任。
"現在我們要求退房,你們必須配合。"林浩提出要求。
"退房?不可能。合同簽署已經超過一個月,過了冷靜期。"
"而且房產證都過戶了,這在法律上已經是完成的交易。"劉經理斷然拒絕。
"那至少要承擔部分賠償責任。"蘇晴不甘心。
"我們嚴格按照合同履行了職責,不存在賠償問題。"
"你們如果覺得有問題,可以去法院起訴。"劉經理態度強硬。
聽到劉經理的話,林浩夫妻倆一下子也沒轍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但是他們不甘心就這么算了,這根管道到底是做什么的,還是沒查清楚。
于是,晚上夫妻倆再次找到樓上的王大媽。
"王阿姨,李建國已經承認管道存在很久了,你們這些老鄰居不可能不知道。"蘇晴直接戳穿了她的謊言。
王大媽被逼到墻角,終于承認了真相:"好吧,我們確實知道有這個管道。但是這種事情誰敢多管閑事啊?"
"那你們為什么要騙我們?"林浩憤怒地問。
"我們也是為了自己的房子考慮。如果這件事鬧大了,我們的房價也會受影響。"王大媽理直氣壯地說。
"可是你們這樣做,我們成了冤大頭!"蘇晴情緒激動。
"這不關我們的事,你們買房前應該自己調查清楚。我們又沒有義務告訴你們。"王大媽說完就關上了門。
其他鄰居也是同樣的態度,都承認早知道管道存在,但都以"不想惹麻煩"為由拒絕承擔責任。
5.
第三天,就在夫妻倆束手無策之際,物業張經理居然主動找到了他們。
"林先生,蘇女士,我們了解了你們反映的管道問題。"
"經過調查,這確實是一處違建管道。"張經理的態度比之前嚴肅了很多。
"既然是違建,你們為什么不處理?"林浩追問。
"這個管道建設時間已經超過十年,根據相關規定,已經超過了追責期限。"
"而且當時的物業公司已經更換,我們沒有義務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張經理推得一干二凈。
"那我們怎么辦?管道里有化學氣體,影響我們的健康安全。"蘇晴據理力爭。
"這個問題需要你們業主自行處理。"
"如果覺得有安全隱患,可以自費拆除或者搬走。"張經理的回答讓人寒心。
"物業公司有義務保障業主安全,你們不能這樣推卸責任。"林浩據理力爭。
"我們只負責日常維護和管理,這種歷史遺留的建筑問題不在我們職責范圍內。"張經理態度堅決。
無奈之下,夫妻倆咨詢了律師王建華。
"根據你們描述的情況,這個案子確實比較復雜。"王律師看了相關材料后搖頭,"舉證困難是最大的問題。"
"怎么會舉證困難?我們有照片。"蘇晴不解。
"你們需要證明管道的具體用途,證明賣方的惡意隱瞞,證明中介的失職,還要證明對你們造成的具體損失。每一項都需要大量的證據支持。"王律師解釋道。
"那維權成本大概多少?"林浩問道。
"如果全力維權,包括各種檢測費、鑒定費、訴訟費,至少需要10萬元。"
"而且勝算不足五成,即使勝訴,執行起來也很困難。"王律師的話讓夫妻倆徹底絕望。
"10萬元我們根本拿不出來。"林浩苦笑道。
"那就只能通過其他方式解決了。法律維權確實成本很高,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起。"王律師表示理解但愛莫能助。
當天晚上,夫妻倆坐在沙發上計算家庭財務狀況。
"我們的積蓄已經全部用于買房了,現在銀行賬戶只剩下不到5萬元。"林浩看著記賬本說道。
"房貸每月要還8000元,加上生活費,根本沒有多余的錢。"蘇晴計算著每月支出。
"如果要重新買房,我們連首付都拿不出來。而且這套房子現在誰敢要?"林浩陷入了絕望。
蘇晴想到未來可能要在這套有問題的房子里生活一輩子,終于忍不住大哭起來:"我們怎么這么倒霉?好不容易攢錢買房,卻買到了這樣的房子。"
她哭了整整一個小時,林浩只能默默陪在身邊。
第二天,蘇晴打電話向父母求助。
"媽,我們買的房子有問題,您能不能借點錢給我們?"蘇晴哽咽著說。
"什么?房子有問題?你們買房前怎么不仔細看看?"
蘇晴母親的第一反應是責怪,"我們哪有錢借給你們?你們年輕人做事就是不謹慎。"
林浩也向自己的父母求助,得到的回應同樣冷漠。
"兒子,買房這么大的事情你們怎么不多調查調查?"
"現在出了問題來找我們有什么用?"林浩父親語氣嚴厲,
"我們的養老錢不能動,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連平時關系最好的朋友也開始疏遠他們。
"林浩,你們這事確實挺倒霉的,但我們也幫不上忙。"大學同學張偉在電話里說,"買房這種事情確實要自己承擔風險。"
親友的冷漠讓夫妻倆雪上加霜,原本以為可以依靠的人情網絡也完全失效。
6.
最近幾天,管道內的活動明顯加劇了。
每到夜深人靜時,他們都能清楚地聽到管道內有液體流動的聲音,
就像水流通過管道時發出的"咕嚕咕嚕"聲。
更讓人擔心的是,化學氣味越來越濃重。
即使關閉了所有門窗,客廳里仍然彌漫著刺鼻的味道。
"這味道越來越重了,我感覺頭有些痛。"蘇晴捂著鼻子說道。
林浩也感覺到了異常:"可能是管道里的化學物質濃度增加了。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嘗試用空氣凈化器和活性炭包來減少異味,但效果微乎其微。
化學氣味依然存在,而且似乎正在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蘇晴的頭痛癥狀越來越嚴重,她不得不到醫院檢查。
"醫生,我最近經常頭痛,懷疑是化學氣體中毒。"蘇晴向醫生描述了家中的情況。
醫生聽完后表情嚴肅:"根據你的描述,確實可能是化學物質引起的不適。我建議你立即做血液檢測,同時遠離污染源。"
血液檢測結果顯示,蘇晴體內某些化學物質指標確實偏高,雖然還沒有達到中毒的程度,但已經對身體造成了影響。
"醫生的建議是立即搬離現在的住所,避免長期接觸化學污染。"蘇晴回家后對林浩說道。
"可是我們能搬到哪里去?租房也需要錢,而且這套房子的房貸還要繼續還。"林浩面臨兩難選擇。
而且由于夫妻倆的持續追查,整個小區的人都知道了管道問題。
鄰居們不但不同情他們,反而開始排斥和孤立他們。
"都是因為你們鬧事,現在我們小區的房價都受影響了。"樓下的住戶直接對他們表達不滿。
"本來這事大家都心照不宣,你們非要鬧大,現在好了,誰的房子都不好賣了。"隔壁鄰居也加入了指責的行列。
在小區業主群里,有人直接@他們:"能不能別再發管道的事情了?影響大家的房產價值。"
甚至有鄰居提議把他們踢出業主群,理由是"散布小區負面信息"。
夫妻倆從受害者變成了眾矢之的,鄰里關系徹底惡化。
巨大的壓力開始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
蘇晴因為頭痛和精神壓力,不得不頻繁請假。
"蘇老師,你最近請假太多了,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學校教務主任找她談話,"如果身體有問題,建議你申請病假或者調崗。"
林浩在工作中也頻頻出錯。
一次重要的項目匯報中,他因為心情煩躁,計算數據出現了嚴重錯誤。
"林浩,你最近的工作狀態很有問題。這種低級錯誤不應該出現在高級工程師身上。"
部門經理嚴厲批評了他,"希望你調整好狀態,否則會影響年終考核。"
持續的壓力和挫折讓夫妻關系也出現了裂痕。
他們開始頻繁爭吵,互相指責。
"都怪你當初堅持買這套房子,我說要多看幾套你不聽。"蘇晴情緒失控地責怪林浩。
"現在說這些有什么用?我們需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互相埋怨。"林浩也有些煩躁。
"解決?你說怎么解決?法律維權要10萬元,我們拿得出來嗎?搬家要錢,我們有嗎?"蘇晴歇斯底里地喊道。
"那你想怎么辦?就這樣等死嗎?"林浩也提高了音量。
兩人的爭吵越來越激烈,最終蘇晴摔門而出:"我受夠了!我要回娘家住!"
當晚蘇晴真的收拾行李回了娘家,夫妻關系岌岌可危。
一個人獨自面對空蕩蕩的房子,林浩自言自語。
"既然所有人都不幫我們,那我只能自救了。"
第二天,蘇晴回來取東西時,林浩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她。
"你瘋了嗎?私自挖掘管道太危險了,萬一里面真的有有毒物質怎么辦?"蘇晴強烈反對。
"那你說還有什么辦法?我們總不能坐以待斃吧?"林浩反問道。
"可是這樣做的風險太大了。"蘇晴仍在猶豫。
"風險再大也比現在的情況強。至少我們能知道真相,知道自己面對的到底是什么。"林浩態度堅決。
經過一番激烈討論,蘇晴最終妥協了。
"好吧,但你必須做好安全防護措施。而且一旦發現危險,立即停止。"蘇晴提出了條件。
7.
晚上十一點,小區陷入沉寂。
林浩換上舊衣服,拿著鐵鍬和手電筒走向地下室。
蘇晴站在樓道口放風,手機隨時準備發信號。
"開始吧。"蘇晴發來微信。
林浩打開手電筒,照向墻角的管道。
管道直徑約三十厘米,從墻體穿過,延伸到隔壁樓棟方向。
他舉起鐵鍬,小心翼翼地挖掘管道周圍的水泥。
每挖幾下就停下來聽動靜。
樓上偶爾傳來腳步聲,林浩立即停手等待。
蘇晴在樓道里來回走動,一有異常就咳嗽示警。
兩個小時后,管道露出了大半截。
林浩發現這根管道明顯是后來加裝的,與原有的下水系統完全不同。
凌晨一點,林浩終于挖通了管道周圍的墻體。
管道內部散發出刺鼻的化學氣味,讓人頭暈目眩。
"這味道不對勁。"林浩用手電筒照向管道內部,發現管壁上有黃色和白色的結晶物殘留。
蘇晴下來查看,聞到氣味后立即捂住鼻子。
"這絕對不是普通的下水管道。"
林浩用小刀刮下一些結晶物裝進塑料袋。
管道內壁光滑,顯然經常有液體流過。
最關鍵的是,管道明顯通向隔壁樓棟的地下室。
"我們得進去看看。"林浩指著管道另一端。
蘇晴猶豫了一下,點點頭。
"小心點,我在這里接應你。"
林浩爬進管道,手電筒照亮前方。
管道內部比想象中干凈,但化學氣味越來越濃烈。
爬行了大約十米后,前方出現了光亮。
他小心探出頭,眼前的景象讓他震驚得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