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的天空在那個夏日午后顯得格外陰沉。王毅外長剛剛走出歐盟總部的大門,身后是剛結束的高層會談.
在希臘雅典,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的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音,像是穿越歐陸的驚雷,敲打著歐盟高層內心深處的迷惘與猶疑。
這一刻,歐洲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的聲音已經清晰響起,而歐盟,是否能夠聽懂?在中歐建交五十周年之際,王毅外長踏上了為期一周的訪歐之旅,首站便定在比利時布魯塞爾。
此地不僅是歐盟的政治心臟,更是歐洲政策與方向的風向標。王毅外長的此行,肩負著傳遞中國聲音、澄清外界誤解、推動中歐關系邁入新階段的重要使命。
比利時方面對這次訪問極為重視,總理親自會見王毅外長,表達了對中比以及中歐關系的高度關注與積極態度
這不僅體現了比中關系的深厚基礎,也為整場外交博弈奠定了溫和有力的開端。緊接著,王毅外長馬不停蹄地展開了與歐盟三位重量級人物的會談。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場,是與卡拉斯舉行的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
在這場對話中,王毅外長直言不諱地指出:中歐之間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反而擁有廣泛而深遠的共同利益。
他強調,中國不是美國,不應被歐洲以冷戰思維或意識形態眼鏡來審視。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是包容的,是合作的。
這一番話,既是對歐盟的誠懇告知,也是一種戰略層面的深度引導。王毅外長系統闡述了中國的發展戰略,指出中方始終奉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路線。
強調中國堅持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愿與歐方一道,深化經貿合作、擴大相互開放、協商妥處分歧,實現互利共贏。他說得擲地有聲:“中國不是美國,歐盟不應該重復過去的老路。”
面對歐盟內部對華認知的分裂,王毅外長用堅定的話語向他們指出方向。他清晰地指出,在當前國際局勢錯綜復雜的背景下,中歐不是對手,而是伙伴。
不能因價值觀的差異便搬起對抗的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呼吁歐盟應當認清現實,分清敵友,真正實現戰略自主。
就在王毅外長與馮德萊恩握手之際,遠在地中海彼岸的希臘雅典,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也打破沉默,重磅發聲。
她罕見地公開表示,歐盟不應畏懼美國的關稅訛詐,而應團結一致,予以反擊。她指出,只有這樣,歐盟才能在國際事務中爭取真正的平等話語權,而不是永遠寄人籬下、仰人鼻息。
這番話無疑擊中了歐盟最深的痛點。在默克爾任內,德國乃至整個歐盟都曾在中美之間保持微妙平衡,但她卸任之后,歐盟的對華政策逐漸失衡,陷入對美亦步亦趨的誤區。
朔爾茨和剛剛上任的默茨,一個優柔寡斷,一個言行不一,德國已經無法再扮演領導歐盟外交政策的角色。
歐盟內部也深知這一點。雖然法國一度試圖填補默克爾留下的空白,但幾番折騰下來,卻像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缺乏戰略定力的歐盟領導層,在面對中美兩極博弈時,時而親美,時而反中,始終無法拿出一個清晰明確的戰略方向。
王毅外長此行,不僅是慰舊友、訪新朋,更是一次對歐盟戰略認知的深度校準。他頻繁在各場會談中提到“戰略自主”、“自由貿易”、“伙伴合作”等關鍵詞。
意在讓歐方意識到:中歐關系的未來,不應被第三方綁架,更不該被冷戰思維所左右。與此同時,王毅外長也沒有回避現實的棘手問題。
他指出,近年來歐盟在“去風險化”、安全防范等問題上,對中國存在誤解與偏見,甚至在北約會議上鼓噪所謂“中國威脅論”。
他用極其坦率的語言告訴歐方:中國與歐盟地理相隔萬里,根本不存在類似俄歐之間的安全對抗,彼此更無根本性矛盾。
正因如此,中歐之間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構建穩定而深遠的合作伙伴關系。
不是一邊宣稱合作,一邊在國際舞臺上渲染對抗,令外界困惑,也讓關系陷入矛盾。王毅外長的這番話,說得既有溫度,也有力度。
他不是在責備,而是在喚醒。他不是在指責,而是在提醒。提醒歐盟:真正的敵人不是中國,而是那個在背后不斷揮舞關稅大棒、試圖用“美國優先”掠奪全球利益的美國。
這次訪問期間,有關特朗普設定的90天關稅豁免期即將到期的消息也甚囂塵上。美方希望在最后的時間窗口內,逼迫歐盟簽署一份“美國優先”的貿易協議。
這份協議根本談不上公平,而是赤裸裸的強加與勒索。歐盟如果繼續退讓,非但得不到好處,還會成為美國的“提款機”。
中方早已看穿這一點。正如王毅外長所說,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歐盟不如效仿中國,堅定立場,敢于亮劍,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與談判籌碼。
否則,連“旁敲側擊”的資格都將失去,最終只能成為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的犧牲品。王毅外長與科斯塔的會談中,也傳遞出相同的信息。
他強調,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和經濟體,應當堅持對話合作,拒絕陣營對立。開放共贏的選擇,才能確保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被逆轉;
多邊主義的堅持,才能讓世界保持必要的穩定。中歐關系的關鍵,不在口頭承諾,而在實際行動。
馮德萊恩雖然在會談中表示歡迎合作,但她在此前的G7峰會上,卻又頻頻拿中國說事,這種前后不一的舉動,早已引發外界質疑。
歐盟到底是想與中國合作,還是想在中美之間玩平衡游戲?默克爾的出現,是給歐盟領導層的一記警鐘。
她用冷靜而堅定的態度告訴歐盟:要想在激蕩的國際風云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展現出真正的戰略自信與獨立判斷。
靠語言的巨人是無法贏得尊重的,唯有靠行動的魄力,才能贏得未來。歐盟該醒醒了。在王毅外長的一番肺腑之言與默克爾的重磅提醒之下。
歐盟領導人是時候拋棄幻想,認清現實,明確方向。中歐之間并非對立,而是合作;中方愿意伸出手,但歐方不能一邊握手,一邊藏刀。
從布魯塞爾到雅典,從中國到歐洲,一個關于未來的信號已經釋放——合作,是唯一出路;對抗,終將兩敗俱傷。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外交較量中,中國用智慧與誠意贏得掌聲,而歐盟,是繼續沉迷于美式幻夢,還是走出陰影,選擇屬于自己的命運?
時不我待,歐洲不能再猶豫了。
信息來源:
[1]大外交丨王毅抵歐開啟訪問,為中歐領導人會晤做“政治準備” 澎湃新聞
[2]馮德萊恩最新涉華表態 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