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LIVE·五棵松,京西的夜生活從這里開始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歌迷在鳥巢外“聽”演唱會 攝影/本報記者 付丁 友誼花園街區吸引年輕人消費 攝影/本報記者 付丁 大吉巷中的樂隊演出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農展館夜市燈光璀璨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機器狗為 簋街食客發零食 攝影/本報記者 付丁 小伙子們在 零碳球場約一場球 攝影/本報記者 楊益 市民在 后備箱集市淘寶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亮馬河風情水岸,景觀燈輕描建筑輪廓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周六,潘家園非遺夜市有皮影戲表演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外國游客在南鑼鼓巷內拍照留念 攝影/本報記者 付丁 掃碼發現更多精彩
夏夜的北京,正被賦予全新活力。隨著北京市相關部門發布一系列推動夜經濟發展政策的落地,這座城市的夜幕下,涌動著多元的消費熱浪。
夜幕降臨,白天西裝革履的職場人,會奔赴簋街、華熙LIVE、望京……在煙火氣中擼串暢飲;白天穿梭于故宮、長城的游客,則沉醉于后海胡同的民謠聲中,感受老北京的別樣風情。夜經濟就像一支神奇的魔法棒,將古都的夜晚轉化為充滿歡樂的“黃金時段”,成為北京范兒的又一注腳。
美食,是北京夜經濟最誘人的招牌之一。政策引導下,特色街區紛紛發力,誠邀八方客。簋街的小龍蝦鮮香四溢,牛街的清真美食令人垂涎,農展館的市民夜市煙火升騰,五棵松的“深夜食堂”溫柔治愈,從胡同小店到城市更新社區,再挑剔的客人也能找到喜歡的風味。
文旅,則賦予北京夜經濟強勁的動能。鳥巢國家體育場里,一場場演唱會點燃觀眾熱情,萬人大合唱穿透力極強;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水波流轉間,夜間皮劃艇體驗項目讓人們沉浸式感受時尚;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里,書香與咖啡的裊裊香氣交織;潘家園夜市、七棵樹后備箱市集上特色好物琳瑯滿目,令夜淘的市民游客流連忘返。
在深化改革提振消費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北京夜經濟不斷釋放潛力,不僅滿足了市民與游客多樣化的夜間消費需求,更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讓北京的夜晚活色生香,活力滿滿。
文/本報記者李佳
統籌/郝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