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古人的理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生存和發展的所有能力,天不生無用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稟賦。
所以心外無物是有道理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這并不是說一個人就可以離群索居,遺世獨立了,而是說他自然就知道如何與世無礙,自由生長。
但如我們所知,沒有幾個人可以如此,從古至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庸庸碌碌過了一輩子。
為什么?我用了很長時間去想這個問題。
人到中年,非大福運不能截斷橫流:多少人80%的潛能都沒發揮出來
從進入40歲后,我就有很大的焦慮和恐慌,因為我看到了老年的模樣,身邊那些老人的狀況讓我心驚,我不想自己到了六七十歲、七八十歲的時候也是那個樣子。
沒有比中年和年輕時候的自己更好,反而是更差勁了。不僅僅是身體的衰朽,以及病患的折磨,更是精神的腐朽,動物一樣的活著。
到了那種狀態,結局已經注定,無非是熬時間罷了,而且貪嗔癡更嚴重,毛病橫溢,惹人厭惡。
積思頓釋。我后來想明白了,他們其實是積重難返,中年是人生最后的改變機會,他們錯過或放棄了,然后老年就只能是這樣。
所以老方說非大福運大豪杰不能香象渡河,截斷橫流,痛悟前非,讓自己的人生發生改變,避免生命浪費的結果。
要知道,多少人一輩子營營役役,80%的潛能都沒有發揮出來,百不一試薶九京,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人生的悲劇,莫過如此。
你必須義無反顧的自拔于流俗,讓自己擺脫悲劇的束縛。
40歲到45歲,45歲到55歲,這是人生極為關鍵的15年,不管你想做什么,想成為什么人,這15年的時間都足夠你去完成了。
而一旦是浪費了這15年,那后面除非有天大的運氣,否則人生就是注定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