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王老師,你們班這次成績有點不正常吧?”教育局李主任放下手里的成績單,眼神中帶著懷疑。
“什么叫不正常?”王明坐在椅子上,手里拿著保溫杯,聲音很平靜。
“全班43人,40人上600分,你覺得這正常嗎?”
王明喝了一口水,“我覺得挺正常的。”
李主任皺起眉頭,這個答案讓他更加懷疑了。
01
高考成績公布當天。
6月25日,上午9點。
王明像往常一樣走進辦公室。桌子上的電話已經響了十幾遍。他知道,成績出來了。
“王老師,你快看看!”年級主任跑過來,手里拿著一張紙,臉上的表情說不清是興奮還是擔心。
王明接過成績單。43個學生,40個超過600分。剩下的3個因為肺炎住院,沒有參加考試。
“這...”年級主任張了張嘴,“這怎么可能?”
王明沒有說話。他只是把成績單放在桌子上,然后坐下來。
他想起了高考前的那個晚上。
6月6日,晚上10點。
教學樓里只有他們班的燈還亮著。
“老師,我們明天就要高考了。”李雪走到講臺前,“我有點緊張。”
“緊張什么?”王明放下手里的試卷,“你們都準備得很好。”
“萬一考不好怎么辦?”張濤也走了過來,“我爸媽期望很高。”
“你們聽我說。”王明站起來,看著教室里的學生們,“成績不是最重要的。”
“那什么最重要?”小王問。
“你們已經盡力了。”王明說,“這就夠了。”
“可是老師,我們真的能考好嗎?”李雪還是擔心。
“你們會考好的。”王明說,“我相信你們。”
“為什么?”
“因為你們三年來一直在努力。”王明說,“我看到了你們的進步。”
“老師,謝謝你這三年來的幫助。”張濤說,“沒有你,我們不可能有今天。”
“不是我幫助了你們。”王明說,“是你們自己努力的結果。”
“我只是給了你們一些方法。”
“什么方法?”
“相信自己的方法。”王明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
那天晚上,王明陪著學生們到11點才離開學校。
第二天早上,他在考場門口送走了每一個學生。
“放松一點,相信自己。”他對每個學生說同樣的話。
現在,三個星期過去了。
成績出來了。
40個學生,全部超過600分。
王明知道,這不是奇跡。這是三年努力的結果。
但是其他人不會這么想。
辦公室里其他老師都圍了過來。大家都在看那張紙。
“王老師,你是怎么做到的?”語文老師問。
“沒有怎么做到。”王明說,“就是正常教學。”
“正常教學能有這樣的成績?”數學老師不信,“我教了二十年書,從來沒見過這樣的。”
“你們班平時成績就很好嗎?”英語老師問。
“還可以。”王明說,“他們很努力。”
“努力的學生多了去了。”數學老師說,“但是能考出這樣成績的,真的不多。”
“王老師,你肯定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年級主任說,“能不能分享一下?”
“沒有什么特殊的方法。”王明說,“就是多關注學生,多幫助他們。”
“怎么關注?怎么幫助?”語文老師追問。
王明沉默了一會兒,“因材施教吧。”
“什么意思?”
“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樣。”王明說,“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可這些我們也在做啊。”數學老師說,“但是效果沒有這么好。”
王明還是沒有多說什么,他知道,麻煩要來了。
辦公室里的氣氛有點尷尬。同事們都在看著他,眼神里有羨慕,也有懷疑。
“王老師,你們班有沒有學生平時成績不好的?”英語老師問。
“有。”王明說,“張濤以前就400多分。”
“400多分考到600分?”年級主任瞪大眼睛,“這怎么可能?”
“他很努力。”王明說,“而且方法對了。”
“什么方法?”
“適合他的方法。”王明說,“每個學生都不一樣。”
同事們還想問什么,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
“王老師,校長找你。”是校長的秘書。
02
中午12點,校長辦公室。
“王明,你過來一下。”校長的聲音聽起來有點嚴肅。
王明走進辦公室。校長坐在椅子后面,面前放著幾份報紙。
“你看看這個。”校長把報紙推過來。
頭版頭條:《奇跡還是作弊?某高中普通班40人考上600分》
“還有這個。”校長又拿出一份報紙。
《教育界震驚!43人班級創造高考神話》
“網上已經炸了。”校長打開電腦,“你自己看看。”
屏幕上全是討論這件事的帖子。
只是大部分人都在質疑。
“太假了,這樣的成績根本不可能。”
“肯定有問題,建議嚴查。”
“我們班最好的學生也就550分,憑什么他們班能40個600分?”王明看了一會兒,關上電腦。
“校長,我沒有做任何違規的事情。”
“我知道你沒有。”校長說,“但是現在情況很復雜,教育局那邊壓力很大。”
“什么意思?”
“他們要調查。”校長停頓了一下,“可能要找你談話。”
王明點點頭,“我知道了。”
第二天,教育局成立了調查小組。
組長是李主任,副組長是監察科的張科長。還有三個工作人員。
“這次調查要非常仔細。”李主任在會議室里說,“社會影響太大了。”
“從哪里開始?”張科長問。
“先看監控錄像。”李主任說,“如果真的有作弊,監控里肯定能看出來。”
下午2點,調查小組來到學校。
“我們要調取考試期間的所有監控錄像。”李主任對校長說。
“沒問題。”校長帶著他們去了監控室。
三個小時后,調查小組看完了所有錄像。
“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工作人員說。
“學生們考試很認真,沒有交頭接耳的現象。”
“監考老師也很負責,一直在教室里巡視。”
李主任有點失望,“繼續查試卷。”
第三天,調查小組把所有試卷都收集起來。
“這些試卷的防偽標識都是完整的。”張科長說,“沒有被調換的痕跡。”
“答題的筆跡也都不一樣。”工作人員補充。
“而且這些答案,很明顯是不同的思路。”
李主任拿起幾份試卷仔細看。確實,每份試卷的答題方式都不一樣。有的步驟詳細,有的比較簡潔。字跡也完全不同。
“這就奇怪了。”李主任說,“如果沒有作弊,這樣的成績怎么解釋?”
“要不我們去家訪?”張科長建議,“看看學生們平時的學習情況。”
第四天,調查小組分成兩組,開始家訪。
第一站,李雪家。
李雪是班里的學習委員,這次考了620分。
“李雪平時學習怎么樣?”李主任問她媽媽。
“很用功的。”李雪媽媽說,“每天晚上都要學到12點。”
“王老師平時管得嚴嗎?”
“管得很嚴。”李雪媽媽想了想,“但是方法很特別。”
“怎么特別?”
“他會給每個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李雪媽媽說,“李雪的數學不好,王老師就專門給她找了很多練習題。”
“還有嗎?”
“王老師經常找家長談話,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
第二站,張濤家。
張濤考了615分。他爸爸是個工人。
“張濤以前成績怎么樣?”張科長問。
“一般般。”張濤爸爸說,“大概400多分的樣子。”
“這次怎么提高這么多?”
“王老師幫了很大忙。”張濤爸爸點了根煙,“他經常給張濤補課,不收錢。”
“免費補課?”
“是的。”張濤爸爸說,“而且還給買了很多學習資料。”
“王老師自己買的?”
“對。”張濤爸爸有點激動,“這樣的老師真的不多見。”
03
一天下來,調查小組走訪了十幾個家庭。
得到的信息基本一致:王老師確實很用心,學生們也很努力。
“這個班的學習氛圍確實很好。”李主任晚上總結,“但是成績提高得太快了。”
“會不會是王老師有什么特殊的教學方法?”張科長問。
“明天我們找其他老師了解一下。”
第五天,調查小組找到了王明的同事們。
“王明平時是個什么樣的人?”李主任問語文老師。
“話不多,但是很認真。”語文老師說,“他經常在辦公室里到很晚。”
“做什么?”
“給學生們改作業,準備第二天的課。”
“他的教學方法有什么特別的嗎?”
“很細致。”語文老師想了想,“他會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什么意思?”
“他有個筆記本,上面寫著每個學生的強項和弱項。”
數學老師也有類似的說法。
“王明很了解他的學生。”數學老師說,“他知道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知道誰需要幫助。”
“舉個例子?”
“班里有個學生叫小李,家里比較困難。王明經常給他買學習用品。”
“還有嗎?”
“他會在課余時間給學生補課,從來不收費。”
英語老師的話更加具體。
“王明經常和我們討論學生的情況。”英語老師說,“他對每個學生都很了解。”
“比如?”
“小王的英語聽力不好,王明就專門給他找了很多聽力材料。”
“小張的語法基礎差,王明就讓我重點給他補語法。”
“他還會和家長保持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
調查小組越聽越覺得奇怪。
“這樣的老師確實不多見。”李主任說,“但是還是解釋不了這么高的成績。”
“要不我們直接找王明談話?”張科長建議。
“好,明天就找他。”
第六天,上午9點。
教育局會議室里,王明坐在椅子上,面前是調查小組的五個人。
“王明,你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李主任開門見山。
“我叫王明,35歲,教齡10年。”王明的聲音很平靜,“2014年從師范大學畢業,一直在這所學校教書。”
“你們班這次成績很不正常,你怎么解釋?”
“我覺得很正常。”王明說,“學生們很努力,成績提高是應該的。”
“全班40人上600分,你覺得這正常?”張科長問。
“為什么不正常?”王明反問,“只要方法對,什么都有可能。”
“什么方法?”
“因材施教。”王明說,“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樣,我會針對性地幫助他們。”
“具體怎么做?”
王明從包里拿出一個厚厚的筆記本。
“這里記錄了每個學生的情況。”他翻開筆記本,“比如李雪,數學基礎不好,我就給她找了很多基礎題練習。”
“張濤,理解能力強但是做題速度慢,我就教他一些解題技巧。”
“小王,家庭條件不好,我就給他買學習資料。”
調查小組的人都在仔細看那個筆記本。
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每個學生的名字下面,都有詳細的記錄。
“這是什么時候開始記錄的?”李主任問。
“從我帶這個班開始。”王明說,“三年前。”
“你為什么要這樣做?”
王明沉默了一會兒,“因為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應該得到關注。”
“僅僅是這樣嗎?”張科長追問。
“還有什么?”王明看著他。
“我們調查過,你經常給學生買學習資料,免費補課。”
“這有什么問題嗎?”
“為什么要這樣做?”
王明又沉默了。
“我只是想幫助他們。”
“為什么?”
“沒有為什么。”王明合上筆記本,“這是我的工作。”
談話持續了兩個小時。
調查小組還是沒有發現任何作弊的證據。
“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調查。”李主任最后說,“希望你配合。”
王明點點頭,“我會配合的。”
04
接下來的幾天,調查小組開始深入調查王明的個人情況。
“這個人很奇怪。”李主任在辦公室里說,“工作很認真,但是很少和同事交流。”
“他的個人生活怎么樣?”張科長問。
“很簡單。”工作人員說,“每天就是學校和家里兩點一線。”
“家庭情況呢?”
“單身,一個人住。”
“有什么愛好嗎?”
“沒有特別的愛好。”工作人員繼續說,“同事們都說他很神秘。”
“怎么神秘?”
“從來不談論自己的過去。”
“也不參加同事們的聚會。”
“生活很簡樸,但是對學生很大方。”
李主任覺得越來越奇怪了。
“我們查查他的檔案。”
“已經在查了。”張科長說,“但是他的檔案很簡單,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師范大學畢業,成績不錯,實習期表現良好。”
“就這些?”
“基本就這些。”
“他的學生檔案呢?”
“也在查。”
李主任總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
一個普通的師范生,怎么會有這么強的教學能力?
“繼續查。”他說,“一定有我們沒有發現的地方。”
李主任始終覺得又哪里不對勁,他堅持深入調查王明的過去。
最終,當他們翻開王明高中時期的檔案時,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