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有一個名字,讓成千上萬的探險者為之瘋狂,不惜舍生忘死,那就是Eldorado—— 黃金國。
在傳說中,那是一座用純金鋪就街道的城市,宮殿上鑲滿了南美洲獨有的祖母綠寶石,就連日常用具也都是由黃金打造。
這個傳說自 16 世紀起,就像一塊巨大的鉆石,吸引著整個歐洲的人,從高高在上的國王到被流放的囚犯,紛紛涌入南美洲那片致命的叢林。
而據歷史學家保守估計,直接因追尋黃金國而喪生的歐洲人超過 8000 人,而原住民的死亡人數更是不計其數。
這堪稱地理大發現時代,由單一傳說造成的最大人民代價。
一直到 2022 年,科學家利用激光雷達技術,在亞馬遜深處掃描出的數據,才讓這個困擾人類五個世紀的謎團,隱隱約約露出了一點真相的影子。
但人們心中的疑問依舊存在:黃金國真的存在嗎?
它到底是一場因貪婪而生的集體幻覺,還是在南美洲那片至今仍有 35% 未被人類完全探索的神秘地帶,真的隱藏著一個失落的文明?
為何 500 年來,每一支尋找黃金國的探險隊,都會在靠近某個區域后神秘消失?
讓我們穿越時空,沿著那些布滿鮮血與黃金印記的足跡,去揭開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1.
黃金國的故事,并非起源于那座金碧輝煌的城市,而是源于一個部落儀式,以及一場致命的誤解。
在1537 年,西班牙征服者貢薩洛?西門內斯?德克薩達帶領著軍隊,深入到今天哥倫比亞的安第斯山脈高地。
在這里他們首次接觸到了穆伊斯卡文明。
在這個橫跨哥倫比亞高原的原住民王國里,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部落習俗。
想象一下那個場景:在灑滿月光的夜晚,穆伊斯卡部落的人們聚集在瓜塔維塔圓形湖泊邊。
新任的部落首領全身涂滿粘稠的樹脂,跟在一旁的助手們小心翼翼地往他身上撒金粉,直到他整個人就像一尊會行走的發光黃金雕像。
而這才是真正的 “Eldorado”,它原本的意思是 “黃金之人”,而不是 “黃金之城”。
之后這位 “黃金之人” 和部落長老一起,乘坐木筏緩緩劃向湖心。
而在那里,他將身上的金粉洗入湖中,并把準備好的所有祭品投進湖里,以此獻給湖底的神靈。
可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直到現在,這個湖泊在滿月之夜仍會發出不明原因的藍色光芒,當地人把這視為神靈接受祭品的標志。
這個儀式的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波哥大黃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穆伊斯卡黃金筏,就是鐵證。
而這件精美的金器模型,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整個祭祀場景。
2.
可是當這個充滿宗教意義的儀式,傳到那些剛剛征服了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正極度渴望更多黃金的西班牙征服者耳中時,一切都變了樣。
信息扭曲的速度快得驚人,僅僅 45 天,“Eldorado” 就從指代 “黃金之人”,變成了一個擁有無法想象的財富的 “黃金帝國” 的名字。
一個周期性的宗教儀式,被演繹成了遍地黃金的奇幻國度。
而這個被扭曲的傳說,像一場迅速蔓延的瘟疫,從哥倫比亞高地傳播到委內瑞拉的奧里諾科河流域,再到亞馬遜盆地深處。
黃金國的位置變得越來越模糊,但它的誘惑力卻絲毫未減,反而越來越大。
為了讓這個傳說顯得更真實,16 世紀歐洲繪制的南美地圖上,出現了英國探險家沃爾特?雷利爵士提出的馬諾阿,據說那是黃金國的首都,還有其他一些虛構的城市,如Omoa。
同時早期西班牙皇家檔案里,記載著從原住民那里聽來的誘人描述:國王的宮殿完全由黃金板覆蓋,黃金多得就像普通石頭一樣,被隨意丟棄在各處。
而最新的研究顛覆了傳統的歷史觀,穆伊斯卡文明確實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冶金技術,他們能生產出純度高達 23K 的黃金制品。
你要知道,在沒有現代設備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就這樣,一個基于真實儀式的傳說,被層層誤解和貪婪的欲望包裹,逐漸膨脹成了驅動幾個世紀探險狂潮的巨大幻影。
但驅使這些探險者的,究竟是無法抑制的原始貪欲,還是他們掌握了某些我們今天已無從知曉的證據呢?
3.
黃金的魅影一旦在人們心中扎根,就催生了長達五個世紀、前赴后繼的致命追尋。
第一個將這種絕望深深刻入歷史的,是貢薩洛?皮薩羅。
1541 年,這位征服印加帝國的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兄弟,在基多集結了一支看起來無比豪華的探險隊。
隊伍里有 220 名身經百戰的西班牙士兵,4000 名印第安仆從,還有數百匹馬和大量牲口。
他們信心滿滿地向東進發,目標就是那位于亞馬遜流域的黃金國。
可他們沒想到,等待著的是如同人間煉獄般的磨難。
連綿不斷的暴雨,把叢林變成了一片泥沼。
士兵們身上的盔甲,在濕氣的侵蝕下逐漸銹蝕,變得異常沉重,成了他們前行的巨大負擔。
叢林里的蚊蟲、螞蝗和各種寄生蟲,無情地折磨著每一個人。
神秘且致命的熱病和痢疾,像瘟疫一樣在隊伍中蔓延開來。
糧食很快就耗盡了,他們先是吃掉了獵犬和馬匹,最后甚至只能煮皮帶、啃馬鞍來勉強維持生命。
即便如此,這些經歷至今仍被許多現代藥物研究機構視為失落的醫學珍寶。
4.
在隊伍瀕臨崩潰的時候,皮薩羅命令副手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帶領一小隊人,乘坐臨時打造的小船,順著科卡河去尋找食物。
奧雷利亞納出發后,就再也沒有回來。
后來他解釋說,河流的水流太湍急,他們根本無法逆流返回。
于是他們只能繼續順流而下,意外地進入了亞馬遜河主干道。
在經歷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后,奧雷利亞納最終在 1542 年奇跡般地漂流到大西洋,完成了人類首次橫穿南美大陸的壯舉。
而皮薩羅和主力部隊則被迫踏上了歸途。
當他們最終回到基多時,出發時的 220 名西班牙人,只剩下不到 90 人,4000 名印第安仆從幾乎全部喪生。
這次遠征的慘烈結局,不但沒有讓人們放棄對黃金國的追尋,反而讓黃金國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如果說皮薩羅的失敗代表了征服者在這片神秘土地上的無力,那么英國的沃爾特?雷利爵士,則試圖用文字和他的野心來征服黃金國。
1595 年,這位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風云人物,親自率領船隊揚帆起航,把尋找黃金國的夢想鎖定在了圭亞那地區。
雖然他并沒有找到傳說中的黃金城,但確實深入到了奧里諾科河,還俘虜了當地的西班牙總督。
雷利回國后,寫下了《發現圭亞那帝國》這本書。
在書中他用華麗而富有煽動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座建在巨大咸水湖畔的馬諾阿城,說那里的財富多得讓印加帝國都黯然失色。
他還描述圭亞那遍地都是金礦,甚至聲稱自己看到了像石塊一樣巨大的金礦石。
這本書在英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再次點燃了人們對南美財富的渴望。
5.
1617 年,雷利再次踏上了前往圭亞那的尋金之旅。
可這一次,他不但沒有找到金礦,還襲擊了西班牙的據點。
在激烈的戰斗中,他的兒子不幸殞命,副手也因為這次失敗而自殺。
這次災難性的失敗,再加上他違背了國王的命令,最終把雷利送上了斷頭臺。
1618 年,這位終生追逐黃金幻影的冒險家,就這樣身首異處。
時間來到 20 世紀,英國探險家珀西?弗希特上校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
弗希特追尋的不是黃金,而是他稱為 “Z 城” 的失落文明遺跡。
他堅信在巴西亞馬遜馬托格羅索腹地,隱藏著一個高度發達的古代城市。
1925 年,弗希特帶著長子杰克和朋友羅麗?里梅爾,組成了一支三人探險隊,深入到那片未知的區域。
從他寄回的信件中,人們能感受到這次行程的艱難,但也能察覺到他謹慎的樂觀。
他在信里提到遇到了不友好的土著部落,叢林中傳來奇怪的哨聲,還看到了異常高大的印第安人。
1925 年 5 月 29 日,在他寄給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他寫道他們正要進入核心區域,對找到目標充滿了信心。
可是從那之后,就只剩下了無聲的寂靜。
三人連同他們所有的筆記和地圖,徹底消失了,再也沒有任何音訊。
而值得注意的是,弗希特失蹤前的最后記錄顯示,他發現了一種能在黑暗中發光的奇特植物群落,這與現代科學家在亞馬遜發現的生物熒光現象驚人地吻合。
所以像他這樣經驗豐富的探險家,怎么會毫無聲息地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