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連續(xù)6戶門寬2.83米的家庭都破產(chǎn)了!」
李建國拿著卷尺,第六次走向這棟豪宅的大門。
作為深圳房地產(chǎn)界的老法師,他見過的奇事不算少,但這次真的讓他頭皮發(fā)麻。
「李師傅,您再量一遍,我們實在想不通。」
業(yè)主王總站在旁邊,臉色難看得要命。
這套價值三千萬的別墅,王總?cè)ツ陝側(cè)胱。衲昃推飘a(chǎn)了。
更詭異的是,同一個小區(qū)已經(jīng)有六戶人家出了類似的事。
李建國蹲下身,把卷尺拉到門框兩側(cè)。
「2米83,一分不差。」
他直起腰,看了看手里那把祖?zhèn)鞯聂敯喑摺?/p>
尺子上密密麻麻刻著古老的文字,2.83米的位置,正好對應(yīng)一個讓人心驚的字。
「離」。
魯班尺上八個字,分紅黑兩色,紅字主吉,黑字主兇。
這個「離」字,黑得發(fā)亮。
「王總,您家這門的尺寸,在古代叫離字門。」
李建國收起卷尺,語氣沉重。
「什么意思?」
「家破人散,妻離子散。」
王總的臉瞬間白了。
李建國掏出手機,翻到一個表格。
「您看,咱們小區(qū)這六戶出事的,我都量過了。」
「張老板家,大門2.83米。」
「劉董家,2.83米。」
「孫總家,還是2.83米。」
「全部都是這個尺寸,一戶不差。」
王總接過手機,手都在抖。
「那其他家呢?其他沒出事的?」
「我也量了幾戶,都是吉數(shù)。」
李建國指著小區(qū)深處一棟亮著燈的別墅。
「那戶姓陳的,大門2.16米,對應(yīng)的是財字。」
「人家去年股票大賺,今年又中了個什么獎。」
王總看著那棟別墅,眼神復(fù)雜。
門是家的嘴,尺寸錯一寸,財運差十分。
這句老話,他以前從不相信。
但現(xiàn)在,他信了。
01
李建國的師傅叫老胡,今年七十八了。
當年在北京故宮修古建的時候,老胡就專門研究這些尺寸學(xué)問。
「小李,你知道魯班尺為什么這么準嗎?」
老胡坐在工作室里,手里把玩著一把明代的老尺子。
「師傅,我想知道。」
「這不是迷信,這是古人的智慧。」
老胡把尺子攤開,上面八個字清晰可見。
財、病、離、義、官、劫、害、本。
「紅字是財、義、官、本,黑字是病、離、劫、害。」
「古人建房子,門的尺寸必須落在紅字上。」
「為什么?」
「你想想,門的寬度影響什么?」
李建國想了想。
「進出方便程度,采光,通風(fēng)?」
「對了。」
老胡點頭。
「門太窄,進出不便,做生意的客人都不愿意來,怎么發(fā)財?」
「門太寬,冬天冷夏天熱,住著不舒服,人能不生病?」
「古人用了幾千年,總結(jié)出最舒服的幾個尺寸范圍。」
「起了這八個字的名字。」
老胡拿出一張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數(shù)字。
「你看現(xiàn)代的標準門,一般都在這幾個尺寸。」
「80厘米,對應(yīng)本字,基本合適。」
「90厘米,對應(yīng)財字,最受歡迎。」
「216厘米的大門,也是財字位,豪宅專用。」
「那為什么283厘米是兇數(shù)?」
「你去量量看,283厘米的門,是不是特別寬?」
李建國回想了一下王總家的門。
確實寬得有點過分,進出的時候總覺得空蕩蕩的。
「太寬的門,氣場不聚,財氣都散了。」
「古人叫它離字門,就是這個道理。」
老胡翻到另一頁。
「故宮太和門你去過吧?」
「去過。」
「那門寬813厘米,對應(yīng)什么字?」
李建國拿起魯班尺比劃了一下。
「官字。」
「對。」
老胡眼里閃著光。
「皇帝用的門,當然要官字位。」
「百官朝拜,四海來朝。」
「古人建紫禁城的時候,每一道門的尺寸都算得死死的。」
「不是碰巧,是刻意為之。」
李建國這才明白,為什么師傅說這不是迷信。
這是古代建筑學(xué)的精華。
用了幾千年,傳到今天。
02
張薇是深圳某中介公司的金牌經(jīng)紀人。
她手里有個特殊的小本子,專門記錄那些不好賣的房子。
「你還別說,李師傅說的真有道理。」
張薇翻開本子,指著第一條記錄。
「這套房子掛了快兩年了,價格降了三次都沒人要。」
「臥室門176厘米,按魯班尺算是劫字位。」
「住進去的三任房客,全都鬧離婚。」
李建國湊過去看。
那套房子的資料寫得很詳細。
原房主是個明星,當年花了八百萬裝修。
結(jié)果住了不到半年就離婚了,鬧得滿城風(fēng)雨。
后來租給一對新婚夫婦,三個月后也分手了。
再后來又租給一個小老板,結(jié)果他老婆跟人跑了。
「房東現(xiàn)在都不敢住,一直在外面租房子。」
張薇搖頭。
「還有這套。」
她翻到下一頁。
「陽臺推拉門223厘米,害字位。」
「去年一年被偷了五次,保險公司都不給保了。」
李建國看著照片,那套房子在小區(qū)邊緣,確實位置不太好。
但一年被偷五次,也太邪門了。
「最慘的是這套。」
張薇指著第三條記錄。
「廚房門88厘米,病字位。」
「房主一家三口,住進去半年,先是孩子住院,然后老人中風(fēng),最后連房主自己都查出癌癥。」
「現(xiàn)在房子空著,家人都搬走了。」
李建國倒吸一口涼氣。
雖然有可能是巧合,但這些案例確實讓人心驚。
「我專門統(tǒng)計過。」
張薇拿出另一個本子。
「兇數(shù)門的房子,平均轉(zhuǎn)手周期比吉數(shù)門長四個月。」
「而且價格普遍要低一成。」
「現(xiàn)在很多客戶買房前都要我?guī)兔α块T。」
「量完不合適的,直接就不看了。」
李建國點頭。
看來魯班尺的影響,比他想象的要大。
「那有沒有好的例子?」
「有啊。」
張薇翻到本子后面。
「這套房子,大門216厘米,財字位。」
「房主做生意的,住進去第二年就上市了。」
「現(xiàn)在身家?guī)资畠|。」
「還有這套,333厘米的大門,義字位。」
「房主是個律師,住進去后連接幾個大案子,現(xiàn)在成了知名律師事務(wù)所的合伙人。」
「你說奇怪不奇怪?」
李建國不知道該說什么。
也許真的是巧合。
但這些巧合,多得讓人不得不信。
03
為了驗證魯班尺的準確性,李建國決定做個大規(guī)模調(diào)查。
他找了一百戶人家,分別測量了大門尺寸,然后調(diào)查了他們的經(jīng)濟狀況。
三個月后,結(jié)果出來了。
「師傅,您看這個數(shù)據(jù)。」
李建國把統(tǒng)計表拿給老胡看。
「財字門的住戶,平均存款是離字門住戶的3.2倍。」
老胡接過表格,仔細看了看。
「有多少戶財字門?」
「26戶。」
「離字門呢?」
「12戶。」
「其他的呢?」
「義字門18戶,官字門15戶,本字門20戶。」
「病字門、劫字門、害字門各3戶。」
老胡拿出計算器算了算。
「吉數(shù)門82戶,兇數(shù)門18戶。」
「吉數(shù)門住戶平均年收入多少?」
「35萬。」
「兇數(shù)門呢?」
「22萬。」
老胡放下計算器,臉色有些嚴肅。
「差距這么大?」
「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
李建國翻到另一頁。
「財字門的住戶,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或者投資做得好。」
「官字門的住戶,很多在政府部門工作,或者是公司高管。」
「本字門的住戶,生活比較穩(wěn)定,很少有大起大落。」
「而離字門的住戶...」
李建國停頓了一下。
「12戶里有7戶離過婚。」
「病字門的3戶,都有家人住過院。」
「劫字門的3戶,都被偷過或者被騙過錢。」
老胡聽得直搖頭。
「這已經(jīng)不能用巧合來解釋了。」
「古人的智慧,確實有道理。」
李建國又翻到最后一頁。
「師傅,我還調(diào)查了房子的轉(zhuǎn)手情況。」
「兇數(shù)門的房子,平均轉(zhuǎn)手時間比吉數(shù)門長4個月。」
「而且價格普遍要低10%到15%。」
「現(xiàn)在很多買房的人都知道要量門。」
「中介公司都開始配備魯班尺了。」
老胡拿起那把老尺子,看了看上面古樸的刻字。
「古人用這個尺子選尺寸,用了幾千年。」
「現(xiàn)在的人終于又想起它的價值了。」
李建國掏出手機,打開一個群聊。
「您看,這是我們建的一個魯班尺交流群。」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3000多人了。」
「每天都有人在里面曬自己家的門尺寸。」
「還有人專門開課教怎么用魯班尺。」
群里正在熱烈討論。
有人發(fā)了自己家大門的照片,尺寸是216厘米。
下面一片恭喜聲。
「財字門,發(fā)財門!」
「羨慕,我家是188厘米,本字位,平平淡淡。」
「我要換房子,一定要找個財字門的。」
老胡看著這些消息,既欣慰又擔(dān)心。
「古人的智慧被傳承下來,這是好事。」
「但也要理性看待,不能太迷信。」
李建國點頭。
「我明白,師傅。」
「尺寸只是一個參考,最重要的還是人。」
三招化解術(shù):不拆門也能改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