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速流逝,一轉眼之間,2025年已經過去了一半,開始進入下半年,國內各官方單位在生產類工作中的進度,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這其中,被戲稱為“沈霍伊”的中航沈飛公司,就有了一則頗具分量的消息。
“中航工業氣動院”發布的相關內容
在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官方賬號“中航工業氣動院”發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沈飛公司的相關情況,其中寫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高質量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很顯然,這說明沈飛在今年上半年的戰機生產工作中,超額完成了任務,生產出了比年中目標更多的戰機
文章的相關配圖
而從文章配圖來看,一名身著熒光衣、背后寫有“試飛站”字樣的工作人員,正用紅綠小旗子引導1架明顯為殲-35隱身戰機的飛機。基本可以肯定,這說明照片中出現的這架殲-35,是剛剛走下生產線的嶄新產品,即將接受沈飛方面的廠家試飛,試飛無問題后即可等待列裝部隊。那么,這是否是在暗示作為第二款國產五代機的殲-35,已經或即將進入高速量產和產能爬坡階段呢?相關概率恐怕不小。
中航成飛的產能被認為已全部用于量產殲-20
我們知道,作為國內兩大最重要的戰斗機研制單位之一的中航成飛,被認為已將原有的殲-10戰斗機生產線和相關生產任務,轉移給了中航貴飛,從而將100%的產能用于量產國產重型五代機殲-20。外界推測,殲-20的年產量已經提高到了不低于三位數的水平,成飛正以每年可能為100~120架的產能全力生產這款戰機。而在中航沈飛這里,目前其處于生產狀態的戰斗機大致有3款,分別為殲-15系列艦載戰斗機、四代半戰斗機殲-16,以及中型五代機殲-35。
殲-15系列艦載機的產量要根據航母數量而定
當下看來,殲-15系列艦載機的生產工作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年產量恐怕并不會很大,因為其要根據航母數量的變化來制定。殲-16的生產速率被認為已經開始放緩,或說明這款四代半戰斗機的量產任務和空軍采購周期即將結束,中國空軍很可能將不再采購更多的非隱身戰斗機。在這種情況下,沈飛下一階段的產能和生產工作重心,將有望全部撲到殲-35隱身戰機的身上。
航展中的殲-35A
考慮到殲-35是比殲-20小一個體量的中型戰斗機,前者對生產資料的需求量和單架飛機的工期,也天然少于重型戰斗機。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殲-35的產能鋪開、爬坡和達到巔峰狀態所需的時間,將有極大概率比殲-20短得多。而今,空軍型的殲-35A已經小批量交付空軍試飛部隊試用。待飛行員訓練大綱,以及地勤維護人員維護工作守則等編寫工作于年內完成后,該型戰機就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進入作戰部隊,隨之而來的就是產能徹底鋪開。
網上流出的殲-20與殲-35組成編隊的照片
以中航沈飛的能力和工作效率來想,明年的殲-35生產數量或最少不會少于24架,樂觀一些則可能達到約50架的水平。也就是說,從2026年起,中國將有望獲得“每年新增約150架隱身戰機”的強大能力,即殲-20和殲-35系列的年產量之和,這無疑是堪稱“令人生畏”的五代機生產實力
殲-35將為空軍帶來新質戰斗力
而在第六代戰斗機的時代徹底到來之前,第五代戰斗機就仍是全球范圍內最先進的產物,更是世界各國所追求的目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同時維持兩款不同型號五代機的高速量產工作”,將是有且只有中國才能做到的事情,人民空軍也將就此迎來新一輪的戰斗機換裝高峰期。在已經“初步邁入‘戰略空軍’門檻”的情況下,殲-35系列的加入將給空軍帶來怎樣的新質戰斗力,無疑令人極為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