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人物姓名均為化名,部分情節經過藝術加工處理。
"快報警!快報警!"小麗的尖叫聲劃破了午后的寧靜。
"你瘋了嗎?報什么警?"李大爺沖進客廳,怒氣沖沖。
"爸,您看看這個...這個..."小麗指著面前,聲音顫抖得說不出完整的話。
在這個普通的周末下午,小麗打開了第三個暗格,當看到暗格里面的東西時。
小麗癱坐在地上,她的臉色如紙一般蒼白,嘴唇顫抖著卻發不出任何聲音。
01
三個月前的那個周六上午,李大爺像往常一樣出現在城東古玩市場。
六十八歲的他,退休前是機械廠的工程師,退休后迷上了古玩收藏。
雖然家里人多有微詞,但李大爺總是振振有詞:"錢是我掙的,我愛怎么花怎么花。再說了,古玩能保值增值,比你們把錢存銀行強多了。"
兒媳小麗和兒子李強對此很有意見。
小兩口正攢錢準備換房子,看著公公動輒幾千上萬地買些"破爛",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李大爺性格倔強,誰的話都不聽。
這天上午十點多,李大爺在熟悉的攤位間穿梭。
他手里拿著放大鏡,眼睛緊盯著各種古玩,不時地詢問價格。
"李師傅,今天想看什么?"一個攤主熱情地招呼著。
李大爺在這個市場混了三年,算是半個內行了。
他知道哪些攤主靠譜,哪些東西是真貨,也知道什么價位合適。
正當他準備離開一個瓷器攤位時,角落里的一個木柜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是一個約莫一米五高、八十厘米寬的立柜,通體呈現深紫紅色,在上午的陽光下泛著幽深的光澤。
木柜雕工精細,包漿厚重,散發著淡淡的檀香味。
李大爺快步走了過去,蹲下身仔細端詳。
木柜分為上下兩層,每層都有兩扇對開的柜門。門板上雕刻著復雜的云龍紋飾,龍首威嚴,龍身蜿蜒,栩栩如生。
柜子的四個角上還雕有如意云頭,整體造型古樸典雅。
最吸引李大爺的是木材本身。這明顯是紫檀木,木質堅硬,紋理清晰,手感溫潤如玉。
以他這些年積累的經驗判斷,這絕對是上等的小葉紫檀。
"這柜子怎么賣?"李大爺用手輕撫著木柜表面,故作不經意地問道。
攤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皮膚黝黑,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工作服。
他的眼神有些躲閃,見有人問價,連忙站了起來。
"這可是好東西,明代的紫檀木柜,傳了好幾代了。"攤主的口音聽起來像是外地的。
李大爺心中暗笑,這套說辭他聽過無數遍了。古玩市場里的東西,十個有九個都說是"傳了好幾代"的。
"多少錢?"李大爺直截了當地問。
"十五萬,一分不少。"攤主毫不猶豫地報出價格。
李大爺吃了一驚,但面上不動聲色。十五萬,這個價格確實不低。
不過,如果真的是明代紫檀木柜,這個價格倒也不算離譜。
"太貴了,我再看看別的。"李大爺起身準備離開,這是他慣用的砍價策略。
"哎,大哥,您別走啊。"
攤主連忙拉住他,"您是內行,這柜子的價值您心里有數。我急著用錢,十三萬,您拿走。"
李大爺停下腳步,重新打量著木柜。
他圍著柜子轉了好幾圈,仔細觀察每一個細節。
柜子的榫卯結構很精密,沒有使用一顆釘子,這確實符合古代家具的特點。
木材的包漿也很自然,不像是人工做舊的。
特別是那些雕刻,刀法嫻熟,線條流暢,絕對是高手的作品。
"十萬。"李大爺試探性地報價。
"不行,不行,太少了。"
攤主連連搖頭,"這柜子我收的時候就花了八萬多,您這個價我要虧死了。"
"那你最低多少?"
攤主沉思了一會兒,似乎在作激烈的思想斗爭:"十二萬,真的不能再少了。我再送您點小東西。"
十二萬,這個數字讓李大爺心動了。
他的退休金加上老伴的,一個月也就八千多,十二萬相當于他們一年多的收入。
但是,如果這真的是明代紫檀木柜,十二萬確實不算貴。
李大爺又仔細檢查了一遍木柜,越看越喜歡。
特別是柜門上的龍紋雕刻,每一條龍的表情都不相同,有的威嚴肅穆,有的靈動活潑,工藝水平極高。
"你這柜子哪里來的?"李大爺突然問道。
攤主的眼神閃爍了一下:"朋友托我賣的,他家里要搬遷,放不下這么大的柜子。"
李大爺點點頭,這種情況在古玩市場很常見。
現在的年輕人住的都是樓房,確實放不下這么大的家具。
"成交。"李大爺一咬牙,當場拍板。
攤主明顯松了口氣,連忙張羅著開收據。
李大爺付了定金,約定下午雇車來運柜子。
中午回到家,李大爺興奮地向家人宣布了這個"好消息"。
"什么?又買古玩了?"老伴王阿姨正在廚房做飯,聽到這話立刻走了出來。
"不是一般的古玩,是明代紫檀木柜,真正的好東西。"李大爺眉飛色舞地描述著。
"花了多少錢?"兒媳小麗從臥室里走出來,臉上的表情就像是聽到了什么不祥的消息。
"不多,不多。"李大爺含糊其辭。
"到底多少?"小麗追問道。
"十二萬。"李大爺見瞞不住,只好實話實說。
"什么?十二萬?"小麗的聲音提高了八度,"爸,您瘋了嗎?十二萬買個柜子?"
"什么柜子?這是明代紫檀木柜!懂不懂?"李大爺也急了。
王阿姨聽到十二萬這個數字,手里的鍋鏟都掉在了地上:"老李,你腦子糊涂了嗎?十二萬能買多少東西?"
"能買什么?能買那些破家具嗎?"
李大爺越說越激動,"這是紫檀木,明代的,將來能升值的。你們就是目光短淺,看不到投資價值。"
正在這時,李強下班回來了。一進門就聽到家里在吵架,連忙問是怎么回事。
當他聽說父親又花了十二萬買古玩時,臉色立刻沉了下來。
"爸,您這是第幾次了?去年買的那些瓷器,您說能升值,現在還不是堆在那里落灰?"李強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
"那些瓷器是我眼力不夠,這次不一樣。"李大爺固執地說。
"哪次您不是這么說的?"
小麗也加入了"討伐"的行列,"爸,我和李強辛辛苦苦攢錢準備換房子,您倒好,一個柜子就花了十二萬。"
"我花自己的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礙著你們什么事了?"李大爺怒氣沖沖地反駁。
"不是錢的問題。"
小麗試圖緩和氣氛,"這么大個柜子放在哪里?咱家本來就不寬敞。"
"放客廳。"李大爺不容置疑地說。
"客廳?"王阿姨更急了,"客廳就那么大點地方,放個大柜子還怎么住人?"
一家人因為這個即將到來的木柜鬧得不可開交。
李強夫婦氣呼呼地回了臥室,王阿姨摔摔打打地在廚房里發脾氣,只有李大爺一個人坐在客廳里生悶氣。
下午三點,李大爺雇了輛貨車把木柜運回了家。
當兩個搬運工把木柜抬進客廳時,所有人都愣住了。
這個柜子比想象中還要大,幾乎占據了客廳的四分之一。
"師傅,放哪里?"搬運工問道。
李大爺指著靠墻的位置:"就放那里。"
搬運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柜子放到指定位置。
等他們走后,一家人圍著這個龐然大物面面相覷。
不得不承認,這個木柜確實很漂亮。
深紅色的木質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雕刻精美的圖案充滿了古典韻味。
但是,它實在太大了,讓本來就不寬敞的客廳顯得更加局促。
"確實是好木頭。"
小麗雖然不懂古玩,但也能看出這柜子的不凡,"就是太占地方了。"
"好東西就要放在顯眼的地方。"
李大爺很滿意這個效果,"你們看這個工藝,這個包漿,絕對是真貨。"
接下來的幾天,家里的氣氛都很壓抑。
李強夫婦見到木柜就繞著走,王阿姨更是把怨氣都撒在李大爺身上。
"老李,你就是要氣死我。"
王阿姨一邊擦桌子一邊數落,"十二萬啊,夠我們花好幾年的了。"
"你懂什么?這是投資。"李大爺嘴硬道。
"投資?你那些破瓷器投資出什么來了?"
李大爺被問得啞口無言,只好躲到陽臺上抽煙。
02
一個星期后,家里的爭吵聲漸漸平息了。木柜雖然占地方,但也開始發揮它的實用價值。
李大爺把多年收藏的各種小件都整理進去了:幾個古瓷片、幾枚古錢幣、一些老照片,還有幾塊據說是和田玉的石頭。
"爸,您這些東西加起來值多少錢?"小麗有一天忍不住問道。
李大爺掰著手指算了算:"少說也得三四萬吧。"
小麗在心里算了一筆賬,就算這些東西真值三四萬,加上木柜的十二萬,總投資就是十五六萬。
這些錢足夠他們付新房子的首付了。
但事已至此,再說什么也沒用了。
小麗是個很實際的人,她決定不再糾結這件事,而是想辦法讓這個木柜發揮最大的價值。
作為一個小學老師,小麗做事一向很細心。她開始認真觀察這個木柜,試圖了解它的結構和特點。
木柜分為上下兩層,每層都有獨立的儲物空間。柜門的合頁是純銅的,雖然有些氧化,但依然很結實。
柜子內部用的是同樣的紫檀木,沒有任何現代膠水的痕跡,全靠榫卯結構連接。
"這個工藝確實很精湛。"小麗不得不承認,"古代的工匠真厲害。"
李大爺聽到兒媳夸贊自己的收藏,心里美滋滋的:"那當然,古人做東西講究精工細作,不像現在的家具,全是機器生產的。"
周末的時候,小麗開始認真打掃這個木柜。
她用專門的護理液輕輕擦拭著木柜表面,小心翼翼地清潔著每一道雕刻紋路。
"小麗,你這樣擦對不對?"李大爺有些擔心,"別把包漿擦壞了。"
"放心吧,我用的是專門護理木家具的清潔劑。"
小麗一邊擦拭一邊說,"您這柜子確實保養得不錯,木質很好。"
當她蹲下身擦拭柜子底部時,手指無意中碰到了一個略微凸起的地方。
那個位置的木紋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像是有什么機關。
"這里怎么有點不一樣?"小麗好奇地用手指按了按那個凸起。
突然,"咔噠"一聲輕響,一小塊木板向內凹陷,露出了一個約莫五厘米見方的小格子。
"天哪!暗格!"小麗驚呼出聲。
李大爺聽到喊聲,連忙從陽臺跑了過來:"什么暗格?"
"您看,這里有個小格子。"小麗指著那個突然出現的空間。
李大爺蹲下身一看,果然有一個精巧的暗格。
格子不大,但做工很精細,邊緣打磨得很光滑。
"里面有東西嗎?"李大爺興奮地問。
小麗小心翼翼地用手指伸進格子里摸索,發現里面確實有東西。
她輕輕取出來一看,是幾張發黃的老照片和一封信。
照片是黑白的,看起來有些年頭了。
第一張照片上是一個穿著旗袍的年輕女子,眉目如畫,氣質優雅,站在一個精美的花園里。
第二張是一個穿著中山裝的男子,看起來像是民國時期的裝扮,表情嚴肅但透著書卷氣。
第三張是一張全家福,十幾個人站在一個氣派的大宅院前,男女老少都穿著考究的服裝。
小麗翻到照片背面,看到有幾行字,但字跡有些模糊,只能隱約辨認出"雅清"、"民國二十六年"等字樣。
那封信也是用繁體字寫的,紙張已經泛黃,字跡工整但有些地方已經褪色。
小麗試著讀了幾句,大意是說什么"家業興旺"、"后世子孫"、"傳家之寶"之類的話。
"爸,您快看看這個。"小麗把照片和信件遞給李大爺。
李大爺戴上老花鏡,仔細端詳著這些物品。
看到照片,他的眼中露出了興奮的光芒。
"這些絕對是真正的老照片,你看這質感,這色調,現在絕對仿不出來。"
李大爺如獲至寶,"民國時期的照片,很值錢的。"
"這信上寫的什么?"小麗好奇地問。
李大爺仔細讀著信件,偶爾皺皺眉頭:"這是繁體字,而且有些字認不清楚...大意好像是說這個柜子是傳家寶,讓后人好好保管什么的。"
"會不會還有其他的暗格?"小麗突然想道。
這個想法讓父女倆都興奮起來。
如果一個暗格里就有這么有趣的東西,說不定還有更大的發現。
他們開始仔細檢查木柜的每一個角落,用手輕敲每一寸木面,希望能發現更多的秘密。
李大爺拿來了手電筒,照著木柜的各個縫隙。
小麗則用手仔細摸索著每一個可能的機關位置。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個小時后,小麗在柜子左側面板上發現了異常。
"爸,您來聽聽這里的聲音。"小麗用手指輕敲著一個位置。
李大爺仔細聽了聽,發現這里的聲音確實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更加空洞一些。
他們找來了放大鏡,仔細觀察這個位置的木紋走向。
果然,這里的紋理有些不自然,像是經過特殊處理的。
經過一番摸索,小麗終于在一個很隱蔽的地方找到了機關。
這個機關比第一個復雜一些,需要同時按壓兩個點才能打開。
"咔嚓"一聲,第二個暗格出現了。
這個暗格比第一個稍大一些,里面放著一個精美的小木盒。
打開盒子,里面是幾件古董首飾:一對翡翠耳環、一只金鐲子,還有一串珍珠項鏈。
"我的天,這些都是真的嗎?"小麗拿起那只金鐲子,在燈光下閃閃發光。
李大爺也激動了,他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著這些首飾:"這個工藝,這個成色,絕對不是現在的仿品。你看這翡翠的水頭,這金子的成色,都是上等貨。"
除了首飾,盒子底部還有一張折疊得很小的紙條。展開一看,竟然是一張地契。
"春和街15號..."小麗仔細看著地契上的地址,"這個地址怎么這么熟悉?"
李大爺也湊過來看:"春和街...這不是咱們隔壁那條街嗎?我記得那里有幾棟老房子。"
父女倆面面相覷,這個發現讓他們都有些震驚。
一個木柜里藏著的地契,竟然就是附近的房產證明,這也太巧合了。
"會不會這個柜子原來就是這附近人家的?"小麗猜測道。
"很有可能。"李大爺點點頭。
"那個賣柜子的人說是朋友托他賣的,說不定就是春和街的住戶。"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小麗有些猶豫。
"應該什么?"
李大爺知道兒媳想說什么,"我們是花錢買的,又不是偷的搶的。再說,人家既然賣了,說明也不要了。"
雖然李大爺嘴上這么說,但心里也開始犯嘀咕。
這個木柜的來歷確實有些蹊蹺,而且里面藏著這么多值錢的東西,原主人真的不知道嗎?
當天晚上,小麗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她總覺得這個木柜背后還有什么秘密沒有被發現。
那些照片里的人是誰?為什么要把這些東西藏在暗格里?那個地契又代表著什么?
第二天一早,李大爺就趕到了古玩市場,想找那個賣柜子的人問個清楚。
但令他失望的是,那個攤位已經空了,攤主不知所蹤。
"老李,你找的那個人昨天就走了。"
鄰近攤位的老板告訴他,"說是有急事要回老家。"
"他有沒有留聯系方式?"
"沒有,那人本來就不是這里的常客,可能是外地來的,賣完就走了。"
李大爺心里更加不安了。
一個人專門跑來賣這么貴重的東西,賣完就消失,這確實不太正常。
回到家后,他把情況告訴了小麗。
"爸,我覺得這事有些蹊蹺。"
小麗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您想想,這么好的東西,里面還藏著這么多值錢的物品,原主人真的不知道嗎?"
"你什么意思?"
"我懷疑那個賣柜子的人根本不知道里面有暗格,或者..."
小麗停頓了一下,"或者這個柜子本來就不應該被賣掉。"
這個想法讓李大爺也開始擔心起來。
如果真是這樣,那他豈不是買了來路不明的東西?
"要不,我們去春和街看看?"小麗提議。
李大爺點點頭,他也想搞清楚這個柜子的真正來歷。
03
周四下午,小麗請了半天假,和李大爺一起去春和街實地察看。
春和街是條老街,兩邊都是民國時期的老房子,青磚黛瓦,很有歷史韻味。
但由于年代久遠,很多房子都顯得有些破舊。
15號是一棟三層小樓,現在被改成了幾家小店鋪。
一樓是個雜貨店,二樓和三樓似乎有人居住。
小麗和李大爺在樓下轉了一圈,試圖找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正當他們準備離開時,二樓的一扇窗戶打開了,一個滿頭銀發的老太太探出頭來。
"你們找誰啊?"老太太好奇地問道。
"老奶奶,請問您在這里住了多久了?"小麗客氣地詢問。
"我?我從小就在這條街長大,今年八十三了。"
老太太熱情地說,"你們是誰家的?我怎么沒見過?"
小麗心中一喜,連忙說明來意:"我們想了解一下這棟房子以前的情況,您方便下來聊聊嗎?"
老太太很熱情,邀請他們上樓到家里坐。她姓張,是個很健談的老人。
"你們為什么要了解這里的歷史?"張奶奶一邊泡茶一邊問。
小麗把照片拿給張奶奶看:"我們想知道照片里的這些人是不是和這里有關系。"
張奶奶戴上老花鏡仔細端詳著照片,看到那個穿旗袍的女子時,突然驚呼出聲。
"這個女的...這不是林家的小姐嗎?"
"林家?"小麗和李大爺對視一眼。
"對啊,就是原來住在這里的林家。林老爺是個大商人,家里很有錢的。"
張奶奶指著照片說,"你們看,這張全家福就是在我們這棟樓前面拍的,只不過那時候院子很大,現在都改建了。"
小麗的心跳加速了:"那林家現在還在這里嗎?"
張奶奶搖搖頭:"早就不在了。解放前他們全家就搬走了,聽說是去了臺灣。"
"為什么要走?"李大爺追問。
"那時候形勢亂,很多有錢人都往外跑。林家走得很匆忙,家里的東西都沒帶走多少。"
張奶奶回憶著,"我記得他們走的那天晚上,門口停了好幾輛車,全家老小都上了車就走了。"
"那他們留下的東西呢?"
"后來就歸公了,再后來分給了幾戶人家住。我家就分到了現在住的這間房。"
小麗繼續詢問:"張奶奶,您還記得林家的其他情況嗎?比如他們具體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張奶奶想了想:"林老爺好像叫林...林什么來著,記不清了。
他們家開了好幾個鋪子,還有田產,在這一帶算是大戶人家。
林太太人很好,經常接濟窮人。他們有個女兒,就是照片里這個,好像叫雅清還是什么的。"
聽到"雅清"這個名字,小麗想起了照片背面的字跡,心中更加確定了。
"那您知道他們為什么要急著走嗎?有什么特殊原因嗎?"
張奶奶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說:"當時有傳言說林家和...和那些反動分子有關系,所以才急著跑的。不過這都是傳言,真假不知道。"
"反動分子?"李大爺皺起了眉頭。
"就是那些不愿意接受新政權的人。不過我覺得林家人挺好的,林老爺從來不欺負老百姓,還經常做善事。"
離開張奶奶家后,小麗和李大爺都沉默了很久。
"看來這個柜子確實是林家的東西。"李大爺有些不安地說。
"關鍵是,他們是怎么流落到外面的?"
小麗更擔心的是另一個問題,"如果林家真的去了臺灣,那這些東西..."
"會不會是林家的后人委托人賣的?"李大爺試圖往好的方向想。
"如果是這樣,為什么不把暗格里的東西取出來?這些首飾和照片對他們來說應該更有紀念價值。"
這個問題讓李大爺也想不通。
如果是林家后人主動出手,絕對不會連這些貴重物品都不要。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
小麗停頓了一下,"賣柜子的人根本不知道里面有暗格,也不知道里面藏著什么東西。"
"那他是怎么得到這個柜子的?"
"這就不知道了。也許是從別人手里買的,也許是..."小麗沒有說下去,但她心里已經有了一個不太好的猜測。
回到家后,小麗對這個木柜的關注更加仔細了。
她開始懷疑是否還有其他的暗格沒有被發現。
接下來的幾天,她經常在木柜前面琢磨,用手敲擊著每一寸木面,希望能聽出異樣的聲音。
李大爺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也很矛盾。
他既舍不得這個花大價錢買來的木柜,又擔心真的有什么問題。
"要不,我們報警吧?"小麗再次提出這個建議。
"報什么警?人家都走了幾十年了,說不定早就死了。再說,我們是花錢買的,又不是偷的搶的。"李大爺依然不同意。
但是,隨著對林家歷史了解的深入,小麗心中的不安越來越強烈。
她總覺得這個木柜背后還有更大的秘密等待被發現。
周末的時候,小麗再次開始了她對木柜的"探索"。
這次,她更加仔細和系統,幾乎檢查了木柜的每一個角落。
她用手電筒照著木柜的內部結構,用手指敲擊著每一塊木板,甚至趴在地上檢查柜子的底部。
當她檢查到柜子背面時,發現了一個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背面左下角的木紋走向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而且這個位置的木板似乎比其他地方稍微厚一些。
她用手仔細摸索這個位置,發現確實有些異常。
這里的表面雖然看起來和其他地方一樣,但手感略有不同,像是有什么機關。
經過反復摸索,小麗終于在一個極其隱蔽的位置找到了觸發點。
當她同時按壓和推動兩個機關點時,"咔嚓"一聲輕響,第三個暗格緩緩打開了。
這個暗格明顯比前兩個都大,里面靜靜躺著一個厚重的牛皮文件袋,看起來分量不輕。
小麗的手有些發抖,她意識到這個暗格里的東西,很可能比前兩個更加重要。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文件袋,打開后發現里面有很多文件,大部分是繁體字寫的。
當她看到第一份文件時,臉色瞬間變得蒼白。
小麗癱坐在地上,手中的文件散落一地,她的臉色如紙一般蒼白,嘴唇顫抖著卻發不出任何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