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為參加第二次朝美領導人會晤。
特別選擇乘坐專列從平壤出發,途經我國多個城市,最終抵達越南諒山省同登站。
那段路程長達4500公里、耗時65小時40分鐘,可以說不僅是對耐心的考驗,也是對意志的考驗。
正因如此,事發當時金正恩的那一行為,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航空交通如此便捷的今天,朝鮮最高領導人為何不選擇飛機出行,而寧愿忍受漫長的旅途呢?
關于這一切的背后,蘊含著多重戰略考量。
一、繼承父志,選擇火車
早在金日成、金正日時期,朝鮮領導人出行就喜歡坐火車。
那時他們選擇坐火車,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當時航空技術不成熟,飛機事故頻發,火車的安全性更高。
其二,朝鮮在模仿蘇聯,對標“老大哥”,當時坐火車可以說是蘇聯的政治文化。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好幾位官員因飛機失事而喪生,此后蘇聯高層宣布,以后官員出行只能選擇火車,不要坐飛機。
然而就在一片溫和之中,出現了一位叛逆者,他的名字叫“米高揚”。
米高揚本人特別喜歡飛機,加之飛機十分便捷,由此在很多場合他都會向身邊政客宣傳飛機的好處,以至于招致了不少人的反感。
后來,蘇聯為了“整頓”米高揚的叛逆,甚至專門出臺了禁止官員乘坐飛機的條例。
當時蘇朝關系良好,時常有訪問活動,本著向老大哥看齊的態度,金日成此后也就堅持坐火車了。
正因如此,1958年,金日成訪問越南,就是先乘專列抵達我國廣州,第二天才轉乘我國提供的專機飛往河內。
2019年金正恩選擇火車出訪越南,刻意“重現祖父金日成的做法”,一方面延續了朝鮮領導人出行的傳統方式。
另一方面,通過高度儀式化的出行方式,金正恩也向國內外傳遞了政權連續性和合法性的強烈信號。
同時,長途鐵路外交也展示了中朝的傳統友誼,特別是穿越中國境內長達58小時的行程,被解讀為“朝鮮對中國的高度信任”。
二、安全出行,防備刺殺
要知道,金正恩乘坐的專列,可跟我們普通老百姓不一樣,它可是設施完備,技術一流的。
有關報道稱,金正恩的“一號列車”,配備了全朝鮮最優秀的火車司機。在行駛過程中,為防出現意外,一般都是以最低速度行駛。
據朝鮮電視臺和多方報道,金正恩的專列內部設有星級酒店級別的臥室、豪華宴會廳、辦公室、會議室、卡拉OK和多功能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