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若您購買了本專欄,需要電子版的可以私信我,免費發送文檔鏈接。
【導入新課】
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的神話。在遙遠的外太空,勇敢智慧的中國人登上了自己的空間站,再一次向世界發出了來自東方中國的聲音!
今天,讓我們通過榮獲第32屆中國新聞獎消息類一等獎的《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來了解這一事件。
【學習目標】
1.了解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空間站的重大意義和相關背景知識。
2.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3.激發對航天科技的興趣,鼓勵追求科學夢想。
【作者簡介】
余建斌、吳月輝、劉詩瑤、金立旺都是人民日報社的記者,在航天領域新聞報道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素養。
為了報道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這一重大事件,他們深入一線,見證并記錄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背景鏈接】
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這是一個重大歷史時刻和難忘瞬間。為此人民日報社派出4名記者組成航天報道一線團隊,奔赴一線采訪。這些記者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兩地進行了多天前期采訪。在通宵達旦的值守中,見證和記錄中國航天大事件,并第一時間精心撰寫稿件,展現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詞語釋義】
①獲悉:動詞,獲得消息,知道某種情況。
②節點:名詞,結構各段之間相連的地方。
③關鍵:名詞,比喻事物最關緊要的部分;對事情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題目釋義】
引題“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講的是新聞事實;正題“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點明了寫作內容,聚焦新聞焦點,表達了強烈的自豪感,醒目奪人。
引題和正題相互配合,共同起到了傳遞信息和吸引讀者的作用。
【整體把握】
1、找出這則新聞的各個組成部分。
明確:標題:引題“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正題“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導語:“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主體:“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背景:航天領域要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結語: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2、閱讀課文,梳理這則新聞的六要素。
明確:何時: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發射升空, 6月17日15時54分完成對接等具體時間節點。
何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地點),太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運行及與空間站對接地點)。
何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航天員。
何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三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何故:航天領域要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如何: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從升空至三名航天員順利進入天和核心艙,以及后續按計劃要完成的工作。
【合作探究】
1、請具體分析這則新聞是按怎樣的順序行文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17日15時54分: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交會對接。
17日18時48分:三名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后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消息正文按時間順序展開,依次介紹新聞事件的原委始末。這樣的結構脈絡清楚,方便讀者對事件的過程獲得清晰、完整的印象。
2、新聞講究真實性、時效性和準確性,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它們是如何體現的。
明確:真實性:“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事實毋庸懷疑;“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由權威渠道獲得的一手信息,確保內容可靠。
時效性:6月17日18時48分,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當天完成報道,6月18日見諸《人民日報》。
準確性:
①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②6月17日9時22分15時54分18時48分;
③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
④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