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開始,我國的房價就出現下跌了,也。是去庫存過后的第1次真正的下跌,因為這一次下跌長達3~4年左右,關鍵是累計跌幅高達30%左右。
以前房地產也有過下跌,但是跌幅都不大,所以房價表現都是越來越貴,一直是永遠上漲,很多人通過買房也賺得盆滿缽滿的,而且是實現了財富自由,這是過去20年黃金都是給到我們的一個買房財富紅利賽道。
而最近這幾年呢,一線城市累計的跌幅達到了20%以上,二三線城市達到了30%以上,甚至是40%以上,所以很多高位接盤的買房人這幾年不是買房賺的錢,而是買房虧了錢,甚至把首付款都虧掉了。
所以現在呢,還有很大一批剛需群體還沒有買房,那么他們的風險就越來越大了,但是呢,很多人對剛需買房的風險還是不夠理解,他們覺得剛需買房的風險可能還是存在于房價上。
其實在我看來,對于剛需群體而言,接下來買房他們的風險不是主要集中在房價上的,那到底是集中在什么上的呢?今天這一期我們還是用幾分鐘來給大家討論一下,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得更直觀一些。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表現來看,然后再結合2024年10月份以來的這些數據對比觀察下來,你會發現,樓市已經連續幾個月有止跌回穩的這樣一個苗頭,雖然說二手房的價格仍然在環比下跌,還有一些下跌的壓力,但跌幅明顯有所減緩,換句話說,在我國房價持續下跌三年多之后,最近這幾個月我們似乎真的看到了一些止跌回穩的苗頭。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在2024年年底的時候,中央政治局的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樓市作為了2025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這就意味著在2025年為了實現穩樓市這樣一個經濟目標,恐怕還會有一些新的政策陸陸續續的落地,而且是一些利好政策。
那么加上之前的一些利好,再加上這些年累計跌幅已經足夠大了,再加上市場上有了一些積極的苗頭,那么我個人認為如今的房價再繼續大幅下跌的風險已經不是特別大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