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9月21日夜,北京西山,葉劍英直視著華國鋒,拋出兩個關鍵問題。
華國鋒的回答讓這位老帥拍案叫絕:"毛主席巨眼識英雄啊!"這場密談改變了中國命運。
從交城少年到湖南省委書記
蘇鑄改名華國鋒那天,只有17歲。
1938年6月,山西交城縣一個制革工人的兒子決定投身革命,原名蘇鑄的他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華國鋒,中華民族抗日救國的先鋒。
日本侵略者踐踏著三晉大地,17歲的華國鋒目睹同胞受苦。
加入山西犧盟會抗日游擊隊那天,他發誓:要用一生為這片土地而戰,同年10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2月,華國鋒回家鄉交城縣開展工作,這個22歲的年輕人擔任縣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他深入煤礦,走進農村,發動群眾抗日,群眾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抗戰勝利后,華國鋒歷任交城縣委書記、陽曲縣委書記,他參加了汾孝戰役、開柵保衛戰、黃崖戰斗。在指揮作戰中,華國鋒將武裝打擊和政治攻勢相結合,屢戰屢勝。
1949年初,華國鋒隨大軍南下,組織安排他到湖南工作,擔任湘陰縣委書記。這個剛滿28歲的縣委書記放手發動群眾,很快打開了局面。
1952年,華國鋒調任湘潭縣委書記,湘潭,毛主席的家鄉,在這里工作意味著什么,華國鋒心里清楚。
擔任湘潭地委書記期間,華國鋒領導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1955年黨的七屆六中全會上,他向全黨介紹湘潭地區的經驗,一個地委書記能在中央全會上發言,這在當時極為罕見。
1964年7月1日,華國鋒主持韶山毛澤東陳列館建設,100天后,這座陳列館準時落成,毛主席回鄉時,對這座陳列館贊不絕口。
1965年,華國鋒接下韶山灌區工程,240公里的灌區,工程浩大,他帶領數萬民工,在湘中大地上修出了一條"人工銀河"。
毛主席多次回湖南,華國鋒總是陪在身邊,主席夸他"講老實話,是老實人",這八個字,華國鋒記了一輩子。
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會見美國記者斯諾,談話中,主席特別提到:"湖南省的人物也出來幾個了,第一個是湖南省委現任的第一書記華國鋒,是老人。"
華國鋒當時才49歲,主席卻稱他為"老人",這個"老人"不是指年齡,而是指品德和閱歷。
1976年的歷史抉擇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逝世,整個中國陷入巨大悲痛。誰來接任總理?
1月21日和28日,主席先后兩次提議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消息傳出,很多人感到意外,華國鋒在副總理中排序靠后,按常理不應該是他。
華國鋒接到任命時,內心五味雜陳,他知道這個擔子有多重。中國正處在關鍵時刻,國內外形勢復雜。
進入中央的華國鋒言語不多,不露鋒芒,在中央政治局的尖銳斗爭中,他往往保持中立,只對毛主席忠誠,這種中立態度恰恰成了華國鋒的優勢。
1976年4月30日晚,毛主席會見新西蘭總理馬爾登后,留下華國鋒單獨匯報工作,主席的病已經很重,說話都困難,聽完匯報,主席顫抖著拿起鉛筆,在紙上寫下三句話:
"慢慢來,不要著急;照過去方針辦;你辦事,我放心。"
"你辦事,我放心",讓華國鋒熱淚盈眶,這六個字比任何正式任命都有分量。
幾天后,華國鋒正式擔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共黨內從來沒有設過"第一副主席"這個職務,這個特殊設置,清楚表明了華國鋒的接班人地位。
華國鋒成為黨內排名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號人物,從一個地方干部到黨的接班人,華國鋒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7月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華國鋒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中央抗震救災指揮部。8月4日,他親赴災區指導救災,他對工作人員說:"我們一定要讓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9月9日,毛主席逝世,華國鋒作為黨內第一副主席,自然成為排名第一的領導人,中國向何處去?這個問題比任何時候都緊迫。
西山密談與歷史性對話
9月11日,華國鋒來到李先念家中,兩個人關上門,進行了一次改變歷史的談話。
"現在的問題已經到了不解決不行的時候了。"華國鋒開門見山,"如果不抓緊解決,就要亡黨、亡國、亡頭,請你速找葉帥商量此事。"
李先念點點頭,當天,李先念就趕往西山,向葉劍英轉達了華國鋒的意見。
葉劍英聽完匯報,沉思良久,這位久經考驗的老帥深知問題的復雜性,一方面要維護黨的團結,另一方面要防止權力被篡奪。
9月21日夜,葉劍英來到華國鋒住處,這是兩位領導人的第一次深入密談,華國鋒準備了簡單的夜餐,兩人邊吃邊談。
房間里燈光昏暗,氣氛凝重,葉劍英直視著華國鋒,拋出了兩個關鍵問題:
"你對當前形勢怎么看?準備怎么辦?"
"主席去世后,那些老同志該如何安排?"
這兩個問題擊中要害,第一個問題考驗華國鋒的政治判斷力和決心,第二個問題考驗他的胸懷和格局。
華國鋒沉默片刻,給出了讓葉劍英震撼的回答:
"形勢很嚴峻,必須采取斷然措施,我們不能讓黨和國家的命運掌握在野心家手里。"
"至于老同志,該解放的要解放,該重用的要重用,黨需要這些久經考驗的老干部。"
葉劍英聽完,激動地拍案而起:"毛主席巨眼識英雄啊!"
這句話包含了葉劍英對毛主席識人眼光的贊嘆,也包含了對華國鋒的認可,在這個關鍵時刻,華國鋒展現出的政治勇氣和開闊胸懷,讓葉劍英刮目相看。
兩人迅速達成共識:采取"隔離審查"的方式解決問題,具體行動時間定在10月6日。
9月26日晚,華國鋒征求李先念、吳德的意見,三人分析了形勢,討論了具體行動方案,大家一致認為,通過正常的黨內程序已經無法解決問題,必須"先斬后奏"。
葉劍英得知商議結果后,表示完全同意,這位老帥明白,特殊時期需要采取特殊手段。
10月4日,華國鋒等人最終敲定行動計劃,每個細節都經過反復推,華國鋒心里清楚,這次行動將決定中國的命運。
改變命運的24小時
10月6日下午3時,中南海,中央辦公廳通知各位同志到懷仁堂開會,討論《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出版和主席紀念堂選址問題。
華國鋒比平時早到了一個小時,他和葉劍英在懷仁堂做最后的部署,汪東興已經帶著警衛人員在大廳守候。
晚上8時,會議開始,王洪文最先到達,緊接著是張春橋,最后是姚文元,當三人先后進入會議室時,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同時起身,宣布對他們實施隔離審查。
王洪文企圖反抗,被迅速控制,張春橋面如死灰,一言不發,姚文元只說了聲"走吧",就跟著士兵離開。
幾乎同時,江青在中南海春藕齋被宣布隔離審查,她問能不能再念一遍決定,然后寫了一封信密封,請轉交華國鋒。
晚上10時,玉泉山9號樓,華國鋒在葉劍英住處主持召開政治局緊急會議,在場的有11名政治局成員。
葉劍英首先報告了行動經過,會場響起熱烈掌聲,華國鋒隨后發言,說明采取這一行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接下來討論新的領導班子,華國鋒提議由葉劍英擔任黨中央主席,葉劍英堅決推辭:"你為人實在、講民主、尊重老同志,你應該擔起轉折重任。"
經過討論,會議一致通過華國鋒為黨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成為繼毛主席之后的最高領導人。
會議一直開到10月7日凌晨4點多,走出會議室時,東方已經泛白,北京城即將迎來一個新的黎明。
當天上午,消息傳遍全國,工廠里,農村里,學校里,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人們敲鑼打鼓,放鞭炮慶祝。
華國鋒立即著手安排后續工作,首要任務是穩定局勢,其次是處理善后事宜。
華國鋒隨即宣布三條重要決定:第一,請鄧小平出來工作;第二,要在中央會議上堂堂正正地出來;第三,要為鄧小平出來工作做好群眾準備。
這三條決定體現了華國鋒的胸懷和遠見,他沒有沉浸在權力的喜悅中,而是想著如何團結更多的力量。
12月14日,中央決定恢復鄧小平閱讀文件的權利,12月16日,華國鋒親自批示為鄧小平進行手術治療,住院期間,華國鋒、葉劍英等人親自向鄧小平介紹行動情況。
1977年3月,中央工作會議召開,華國鋒在會上表態:"經過五個多月揭批,解決鄧小平同志問題,條件逐步成熟,要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7月,十屆三中全會召開,華國鋒和鄧小平分別被選為黨中央正副主席,葉劍英繼續擔任排名第一的副主席。
華國鋒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解放老干部。
胡耀邦、胡績偉、張愛萍等一大批干部重新走上工作崗位,華國鋒經常親自登門拜訪,誠懇地邀請他們出山。
面對這些曾經受到沖擊的老同志,華國鋒沒有絲毫成見,他說:"黨需要你們,國家需要你們,人民需要你們。"這種胸懷贏得了老干部們的尊敬。
歷史證明,葉劍英那句"毛主席巨眼識英雄"確實有道理,在關鍵時刻,毛主席選擇了華國鋒這樣一個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的領導人。
華國鋒用行動證明了自己不負重托,他在最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用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書寫了精彩的一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